浅议高中美术选修课“线描轮廓绣”教学
2016-03-07陈芬维
陈芬维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开始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我们所开设的线描轮廓绣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它遵循以“实践”为主、为“辅”的理念。本文主要探讨线描轮廓绣作为高中美术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主,包括利用线描轮廓绣内容的建构选定、教学方法的梳理、以及作品的展示与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美术 线描轮廓绣 教学
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以健康的身心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那么如何把生活主题与美术学科知识连接起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生活呢?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线描轮廓绣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线描轮廓绣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笔者认为线描轮廓绣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将大大提高高中生对美术的认识,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发展作好铺垫。
一、采集题材,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是一门学科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的人文性质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其划分为五大模块,形成了一个既强调个性探索、又重视融合开放的内容体系,这一点和民间工艺美术课程的资源丰富性、表现多样性是相统一的。利用民间工艺美术线描轮廓绣优化高中美术选修课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线描轮廓绣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借助线描轮廓绣在课堂中探究知识,丰富生活经验。那么,建构教学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一步。让学生自己采集资料就是要培养学生搜取信息和关注生活的能力。按课时要求,老师提前几天布置采集方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通过互联网以及写生采风等方式去采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自己认为最具有关注度的资料存入自己的资源文件夹,网上不理想的,他们可以到生活中去寻找,以照片的形式存入电脑,成为资料。整个采集过程其实就是关注生活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围绕以下资源进行采集:
1、自然性资源。
融入自然,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应体现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物产多样,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自然性资源极为丰富,土地、森林、草原、淡水、海洋、生物等都可以作为美术生活化学习中可利用的首要资源。
2、社会性资源。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美术的生活化教学更应以认识社会为主线,让学生在家庭、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地方与场所中,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美化社会的能力。
3、人文性资源。
所谓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美术生活化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因此,在线描轮廓绣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二、探求形式,阐释教学多元方式
刺绣是手、眼、脑的协调互动过程,学生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刺绣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刺绣作为一种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制作过程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刺绣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是刺绣的审美功能,正是实施美育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线描轮廓绣创作思路的创新,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材料、题材、以及展示形式的选择上。要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出来,借助好多元化语言的特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用好玩、新颖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享受线描轮廓绣活动的快乐,以及技法学习的兴趣。
1、在表现技法上:轮廓绣
轮廓绣和茎绣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手势,茎绣是逆时针方向运转,而轮廓绣要顺时针方向,让线从上方绕过(图1):
可以运用一些肌理手法,这样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又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泼墨泼彩法。让学生了解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利用宣纸上墨、水、色的相融相斥的技法,培养学生作画的习惯。虽然表现的浓淡、虚实、疏密的变化具有偶然性,但这种趣味性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又如,水拓的方法。用大的盆装清水,先后滴入墨滴、色滴,在色墨尚未在水中溶开时即搅动,墨彩形成特殊的纹理。再将宣纸浸入又立即提起,纹理被宣纸吸附,可以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画。
2、在材料选择上:我们可以打破常规的“笔、墨、纸、砚”为主要材料,进而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创作。如,用陶艺画水墨画,学生把熟悉的表现题材以刀代笔在陶土上表现,改变作品原来平面的走向立体的表现实现了材料的整合。又如,运用油画的制作底板的方法,在布上利用水墨表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作品结合灯光照射,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美伦美幻的意境。再如,在瓷器上作画(成本低点可以在各种瓶子上粘上宣纸来代替),规定利用一种酞青蓝的颜色描绘儿童的精神,作品呈现出“元青花”瓷器的场面。
3、 在展示方式上:传统的展示方式以中堂、斗方、册页、条幅、长卷等为主,都以平面的形式出现。然而我们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经历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学生的审美视角也处于多元化。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载体。如,装置艺术,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水墨画做成装置作品,如灯具、雕塑、屏风等。又如,学生自己画自己的凳子,把木质的凳子当作纸来表现。这样,学生即直观的欣赏了自己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在校园中的不同摆设又可以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传统的教学中作品的创作形式以及作品展示有一点的片面性,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会灵活的处理教材,同时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把儿童充分体验水墨画的笔情墨趣放在首位,培养他们敏锐的笔墨感觉。另外,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题材的实际情况,并对内容的表现和展示有一定的见解,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还可以挖掘地方特色。
三、创新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我们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材料的选择和展示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不同领域、不同认知过程和学习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价,那么,再好的课程改革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标准也要体现多元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多元度的、展示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全部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克服自己的弱处,结合强项,更好地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同时,评价系统要与课程同步开发,贯穿课程始终,包括多元模式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情感调查表、学生多种智能的进展报告等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2
[2]李力加 《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9(3)
(宁波市鄞州区华光学校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