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4年国内临床康复护理教育文献计量分析及建议
2016-03-06陈思颖金瑞华
陈思颖 ,金瑞华 ,郑 洁
(1.山西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2.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0)
2009-2014年国内临床康复护理教育文献计量分析及建议
陈思颖1,2,金瑞华1,郑 洁1
(1.山西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2.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0)
目的了解国内临床康复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可取与不足之处,探讨今后康复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方法选取近5年与临床康复护理教育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1篇文献,文献内容显示,临床康复护理的开展33%集中在华东地区;量性研究占67%;康复护理知识的获取与康复护理态度和行为具有相关性;临床正在探索2类康复护理教学模式,即专职康复护士模式和团队合作模式。结论国内正逐渐重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发展,但专职康复护士缺乏,康复护理教育体制尚不完善。面对学校基础教育的缺失和临床护士专业知识匮乏、技术不精等问题,应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化康复护理意识的培养,重新审视康复护理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康复护理教育体制,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专科护士制度。
临床康复护理;教育现状;文献分析
我国的康复护理学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且独立的学科。目前,康复护理教育处于专业知识的初步积累、传播、实践和发展阶段[1],但国内从事康复护理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康复护理教育。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中国就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2]。老年人口迅速的增长,形成了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众多需要特殊照顾的高龄老人[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会不断降低,以脑卒中为主的高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医学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虽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会不断增高,存在功能障碍的高龄老人,对康复护理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由于康复护理人才的缺乏[4-8]以及对康复护理的急切需求,提出专业性的康复护理教育方案将势在必行。
日本作为较早踏入老龄化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会有一定的指导。日本脑卒中康复护理在2008年2月被划分为专科领域,于2010年6月进行康复专科护士资格的认定。日本护理协会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护士制定了特定基准,设置专科护理课程、安排课时、提供实习基础设施。开课的专门机构从2008年的3所增长至2015年的7所。拿到脑卒中专科护士认定的,到2015年已有494人。2015年,脑卒中专科护士预计有100人将进行专业培训。笔者通过对近5年来与临床康复护理教育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就国内临床康复护理教育的现状加以概述,并结合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我国康复护理工作者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和筛选方法 2015年5月,运用关键词“康复护士”和“教育”通过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限定在2009—2014年。文献纳入标准:以从事临床康复护理或相关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涉及临床康复护理教育或相关的论文。排除标准:有重叠的文献;临床康复护理教育不相关的论文。通过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出12篇文献,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出12篇文献,其中有1篇文献为2个网站重叠,有2篇不符合研究目的。因此通过2个数据库,将检索出的21篇[1、9-28]与康复护理教育相关的文献作为分析对象。
1.2 文献分析方法 对21篇文献的特质和所述内容进行分析,其中文献特质从第一作者从事职业范围、第一作者所在区域、文献刊登年份、文献的资料收集方法方面进行归纳,就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提炼。
2 文献分析的结果
2.1 文献基本信息 21篇文献中,第一作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有12名(57%),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有9名(43%)。第一作者所在区域按行政区域划分,人数较多的出现在华东 (7名,33%)、中南 (6名,29%)和西南地区(5名,24%)。第一作者所在区域按经济带划分,人数最多的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有12名(57%),西部边远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刊出篇数接近,分别是5名(24%)和4名(19%)。文献刊登年份逐年增长,其中2013年共刊登9篇(43%)。文献资料收集方法量性研究14篇(67%),质性研究7篇(33%)。各大综合医院作者论文涉及康复护理的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老年科、精神科等,其中骨科和神经内科,分别为6篇和5篇。关键词为“脑卒中”的有3篇,“护士”的有12篇,“康复护士”的有5篇。
2.2 文献内容
2.2.1 康复护理知识的获取与康复护理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21篇文献中,与护理态度相关的文献有7篇[9,11,13-14,16-18],与护理行为相关的文献有 5 篇[9,12,15,20,23]。张雪等[9]和席明霞等[12]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岳高杰等[11]和郭晓萱等[17]采用组间t检验,孙萌等[13]和侯玉清等[14]采用方差分析,刘芳[16]通过质性分析,认为:康复护理知识的获取与护理态度和护理行为是有一定联系的,年龄、学历和工作年限是影响护理态度重要因素,年龄、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是影响护理行为重要因素。而康复护理知识是护理态度和护理行为的基础,护理态度和护理行为能够反映康复护理知识的积累程度。
2.2.2 临床康复护理教学模式的开展 共有8篇文献[1,10,21-22,24-27]探讨了临床康复护理教学模式的开展,大致分为2类,即专职康复护士模式和团队合作模式。其中以专职康复护士模式为主,如开展康复护士分层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它是将护士分为新入科护士、护理工作5年以下护士以及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士,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来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方法,让护士补充康复专业知识,并在之后建立康复评价机制。此外,还有康复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和网络课堂等模式。团队合作模式以医护治一体化模式为典型,它是指由医师、护士、治疗师根据自我意愿、自我专业技能按亚专业组成一个组,以组工作模式来开展的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
3 讨论
3.1 华东地区发展较为显著 文献研究较多的集中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华东地区。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地区老龄化进程以及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西部,尤其是上海。上海不仅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29],而且也是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较其他地区医学发展更快、需求量更多。这样在临床康复医学的带动下,康复护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也逐渐增多。因此华东地区可作为日后康复护理教育模式的示范点,由点到面向其他地区进行推广。
3.2 临床量性研究居多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量性研究占的比重大于质性研究。究其原因,第一作者大多来自于临床护理工作,他们便于收集更多的临床数据,去发现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另外,无论从护士的数量,还是从患者的数量上看,国内临床都能提供大量的样本量。最后,量性研究已普遍得到医学行业的认可。
3.3 逐渐重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发展 2010年6月26日,中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医学会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我国政府逐渐重视脑卒中的预防工作,鼓励国际交流[30]。Charles等[31]研究显示,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且康复指导的频率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曾莹[32]、周格丽[33]通过临床实验证实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价值,认为早期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由此可见,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十分重要,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34-37],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1篇研究中,有提到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相关的文献,虽然目前的数目较少,但是脑卒中作为日后康复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不容忽视。
3.4 专职康复护士的缺乏 国内目前对康复护士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从文献中可以看出,作者把更多的关键词集中在“护士”和“康复护理”上,而不是“康复护士”。日本的专科护士是指日本护理协会经过专科护士认定审查合格的,在某一特定护理专科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并且具备高水准的护理实践能力的护士。也就是说专职康复护士除了需要掌握一般的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技能。而国内临床科室会将“康复”与“护士”分开,需要护士去从事专业的康复护理工作,但很少将他们任职为专职康复护士。
3.5 康复护理教育体制尚不完善 从康复护理知识的获取与护理态度和护理行为的联系上看,康复护士缺乏康复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国家对康复护理教学有了一定的重视,但目前开设康复护理课程的院校仍然很少,已开展康复护理教学的院校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38]。而且,担任康复护理学的教师大多是通过康复专业的短期培训和进修而来,他们缺乏临床康复护理的经验。此外,康复实验室建设不完善,甚至尚未起步,无法保证护生的教学质量。其次,医院管理者对康复护理的继续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开设规范化的培训和定期康复知识考核。加上护士工作繁忙,绝大部分的时间被治疗、抢救患者和书写护理文书所占据,他们能够抽出补充康复知识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加强学校基础康复护理教育体制和充实医院继续教育体制,是临床护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目前阶段,由于学校基础教育的缺失,对于临床护士来说,医院的继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4 对未来康复护理教育工作的建议
4.1 康复护理教育专业化体系的建立 在培养康复护理人员的教育中,应该重视护理人员专业化康复护理意识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康复护理教育体制。康复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具有自身的特点[39]。患者在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时候,需要医师、治疗师和护士的协力配合,而康复护士作为独立的护理计划和实施者,需要从康复护理专业化的角度去评估患者,配合医生治疗。而这种康复护理专业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康复护理专业知识体系做基础,故建立康复护理教育专业化体系十分重要。它不仅使护士具有完整的康复护理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护士的独立意识。
4.2 康复护理教育内容的新思路 目前,国内康复护理教育作为新兴学科,对于康复医学的依赖程度很大。临床教材中,往往以临床疾病的介绍来带出护理及相关技术的学习,而护理教育应该有别于康复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建议康复护理教学的内容可以重新进行审视,以康复护理专业化特点为主,体现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教学。笔者通过对日本文献的研究[40-43],以及对日本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发现,关于团队合作、人文护理以及生活再构建等内容,较符合康复护理特点,如果能够有选择的吸收,将有利于我国康复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进一步发展。
4.3 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引进 “十二五”以后,中国老龄化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预计于203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44]。与此同时,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45],这也又一次预示康复护理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引进,将有利于缓解护士工作量过大的压力,有利于专职护士的进一步规范。马文华等[19]在研究中指出:康复教育是基础,通过临床培养康复护理专家才是最终的目标。张平平等也曾在报道中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必须面临的课题。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和专科护士无疑会问世于中国[46]。在康复护士培养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康复护理教育将迫在眉睫,制定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体系的教育方案和引进康复护士认定制度,必将成为今后探讨的重要课题。
[1]郑桂蓉,郝 香.康复护士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3(22)∶2681-2682.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3.22.045.
[2]Barro R,Makiw N,Sala-I-Martin X.Capital Mobility in NeoclassicalModelsof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1):103-115.
[3]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62-564.
[4]戴 红,卓大宏,卫 波.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39-742.DOI:10.3969/j.issn.1001-1242.2003.12.012.
[5]周兰妹,李树贞,姜安丽.骨科护士对骨折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4.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0.03.002.
[6]罗志萍,汪国丽,雷晓慧.骨科护士康复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J].中国临床医药与护理,2004,2(11):40.
[7]李 娟,徐 燕.我市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与态度的现状调 查[J].护 理 管 理 杂 志,2007,7(7)∶14-16.DOI:10.3969/j.issn.1671-315X.2007.07.006.
[8]黄东锋.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22.DOI:10.3969/j.issn.1001-1242.2002.02.022.
[9]张 雪,郭 威,黄 芬,等.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38-42.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3.02.012.
[10]卢少萍,任晓晓,李绣球,等.网络课堂在老年病房护士康复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94-2696.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2.033.
[11]岳高杰,黄 娟,程瑞莲,等.神经内科年轻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27-29.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3.21.009.
[12]席明霞,郑 雯,陈银娟,等.13家医院236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15)∶26-28.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3.15.009.
[13]孙 萌,郑 蔚,张利霞,等.护士对神经康复知识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92-93.DOI:10.3969/j.issn.1673-5110.2013.13.061.
[14]侯玉清,刚海菊,黄 莉,等.58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4)∶9-11.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2.04.004.
[15]王翠苹.护士参与家庭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68-4171.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2.34.024.
[16]刘 芳.福州市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康复护理认知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305-3308.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2.27.029.
[17]郭晓萱,安 蒙,吴芷芷,等.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认知状况的调 查 与 分 析[J].护 理 研 究,2012,26(24)∶2228-2230.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24.010.
[18]刘永兵,代亚丽,樊新霞,等.乌鲁木齐市社区少数民族护士康复护理认知和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17)∶17-19.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9.17.005.
[19]马文华,王秀清,杨 青,等.我国康复护士培养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 志,2009,9(10)∶28-29.DOI:10.3969/j.issn.1671-315X.2009.10.012.
[20]寿 棘,王 芳,杨小燕.设立专职康复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4)∶282-283.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1.04.002.
[21]耿荣娟,丁 娓,丁爱玲.专职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2)∶37-39.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1.12.017.
[22]杜春萍,曾晓梅,吴姁怿,等.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提高康复护士专业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7)∶13-14.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7.007.
[23]杜红红,闫玮娟,李桂粉.康复护士在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9)∶845-846.DOI:10.3969/j.issn.1005-619X.2012.09.055.
[24]张金美,汤代青,陈华琴.精神科康复护士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 中国民康医学,2013(8)∶64.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3.08.039.
[25]张春花,杨琦清,许巧玲.康复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34)∶45-47.
[26]杜春萍,吴姁怿,张建梅.“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提高康复护士专业能力的实践与体会[C].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武汉: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2012:5.
[27]张 玲,张芳秀.浅谈康复护士在康复小组中的作用[C].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武汉: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2012∶5.
[28]朱 静,丁 慧,许光旭.脊髓损伤康复护士的角色与功能[C].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银川:中国康复医学会,2012∶6.
[29]何 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5)∶507-509.
[30]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4)∶492.
[31]蔡文智,李亚洁.脑卒中的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2]Clmrles T,Tmdy K,Nancy K.Cueing and Logical Problem Solving in Brain Trauma Rehabilitation∶Frequency Patterns in Clinician and Patient Behaviors[J].Behav Int,2000,15(15)∶169-187.
[33]曾 莹.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 [J].中 国 康 复 ,2010,25(4)∶314-315.DOI:10.3870/zgkf.2010.04.0041.
[34]潘 霞.中风护理改良方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J].国外 医 学 护 理 学 分 册 ,2001,20(3)∶128.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01.03.025.
[35]Jorgensen H S,Kammersgaard L P,Houth J,et al.Who Benefit from Treatmentand Rehabilitation in a Stroke Unit?ACommunity-based Study[J].Stroke,2000,31(4)∶434-439.
[37]庞积岚,李晓榕,王新军.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 能 的 影 响[J].实 用 护 理 杂 志,2002,18(12)∶7.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02.12.004.
[38]尹宪明.康复护理教学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4)∶303.DOI:10.3969/j.issn.1001-1242.2004.04.029.
[39]周格丽.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 科 护 理,2010,24(6)∶1736-173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0.19.021.
[40]飯田 往子,村中 くるみ.全介助患者の家族に退院支援を行った成功事例 渡辺式家族アセスメントモデルを用い振り返る[C].日本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看護学会学術大会集録22回,2010∶128-130.
[41]岩崎 友理子,横山 夕里子,押見 知昭,等.老々介護など様々な問題を抱えた患者の自宅退院を支援して 固定チームカンファレンスを行い困難事例患者の自宅退院を支援した一例[C].日本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看護学会学術大会集録24回,2012∶163-165.
[42]三宅 翔人,竹下 真由美.チームアプローチで自宅退院を可能にした一例 家族がチームの一員になるために[C].日本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看護学会学術大会集録23回,2011∶222-225.
[43]酒井 美樹,南 由美子,中條 澄江,等.在宅に向けての支援 家族支援講座を書式みて[C].日本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看護学会学術大会集録19回,2007∶181-183.
[44]张冬梅,郑丽维,许 乐.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信行问卷的编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2.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2.05.003.
[45]钮文异.健康传播(二)[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4)∶330-333.DOI:10.3969/j.issn.1002-9982.2004.04.016.
[46]张平平,张江雁.日本临床护理专家及专科护士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9(37):716-717.
R494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7.039
2015-10-15
日本埼玉县立大学奖励基金
陈思颖(1987-),女,河北唐县人,硕士,护师,现留学于日本埼玉县立大学。
金瑞华(1960-),女,河北泊头人,硕士,教授。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02.04.008.
陈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