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个性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2016-03-06郭孝锋林子琳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日本

郭孝锋,林子琳

(华北电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3)



●教育理论与实践

日本个性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郭孝锋,林子琳

(华北电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3)

个性教育是日本德育的核心内容,其辩证式的教育理念、基础知识与个性培养并重的教育课程、校家社三方协同的教育方式、立体多维的教育评价体系使个性教育效果显著。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我国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改革,以推进个性教育的发展。我国学校德育应通过树立社会化与个性化辩证统一的理念、构建知信行合一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构建赏识式的德育评价体系等途径,推进我国个性教育的发展。

日本;个性教育;启示

尊重个体、关注个性的个性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向之一。在日本,个性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的基础与核心,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我国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改革,以推进个性教育的发展。

一、日本个性教育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前“日本教育整体上被阴沉忧闷到空气所笼罩”,在德育中体现出划一刻板、规范均等、忽视个性、轻视个人能力的特点。为改善旧教育中的病理,日本成立全国教育临时审议会,开始了以培养“理想的日本人”、“有主体性的日本人”为目标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为达成目标,个性教育被置于德育的首位。

(一)秉持辩证式的个性教育理念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道德教育同样以儒学道德为母体,强调家庭意识、团体意识、民族意识等共同体意识,忽视了个人的自由与个性的尊重,不利于人的自我发展。因此,有必要解绑传统观念对个性的桎梏。为此,1985年,临时教育审议会对个性做出澄清:“所谓个性,不仅仅指个人的个性,而且也意味着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国家文化以及时代的个性… ‘重视个性的原则’应该突出学生丰富个性的培养和自由、自律、自我负责等德性的培养”[1]。日本权威的《新教育学大事典》也对个性教育进行详细论述:“个性教育以自己本位的观点有可能陷于无限制的自由放任,作为扬长避短的方法,个性教育在重视个人知识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培养自我反省能力。因此,个性教育的最终目标必须是自我教育”[2]。可见,日本的个性教育秉承着辩证式的教育理念,在继承传统“共同体意识”、“尽职自律”精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尊重个人价值、尊重个性、独立自主的近现代意识。其所要培养的个性是道德化的个性,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个性的发挥不能与国家、社会、集团的利益相佐,反而以此为前提,最终谋求个人、国家、集团的和谐发展。

(二)设立基础知识与个性培养并重的教育课程

在个性教育的课程上,日本注重协调发展个性与加强双基的关系,强调只有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根基才能形成丰富全面的个性。

“各教科”、“道德”、“特别活动”、“综合学习时间”是日本学校教育的四大基本板块。“各教科”即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学校在基础教学上依旧严格把关,以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丰厚的生长点。除了基础课外,学校利用特别活动、综合学习时间进行个性教育成为亮点,两课程的设置较好地诠释了“实践育个性”的理念。

日本学校“特别活动”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课外学习室、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行政活动等类型,各类型中又包括众多具体活动项目。“特别活动”操作流程如下:以激发兴趣着手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选择活动载体;针对个体经验不同制定差异化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应有助于学生深刻体验、踊跃表现、积极交流;及时进行活动总结,促进学生思考;相互评议活动成果,鼓励展示活动成果,展现个性。“特别活动”的开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增强自我表现能力和个性的平台。事实证明,“特别活动”不仅增加学生的自我体验、增长才干,助于学生个性向高层次发展,而且活动催化了学生内化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起到知事、明理、导行的作用。

创造性能力是个性的灵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日本在学校教育中设立“综合学习时间”一环。在“综合学习时间”里,学生学习方式主要以实践、分析和讨论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发扬批判的精神,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自由设立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反复探讨,开展共同学习,最后落实于实践。“综合学习时间”重在培养学生的突破意识、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进而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操作能力。或许学生思考的问题前人已有大量研究,但结论的获取是基于学生本人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与其个性密切相关。

周启明从手术室出来后,脸色惨白,浑身发抖,他睁开眼问她的第一句话是:“有没有整个切除?”钱海燕看着他满怀期待的眼神,哭得稀里哗啦。

(三)采用校家社三方协同的教育方式

家庭是个性形成的源头,社会则是释放个性的场所。因此,日本的个性教育不囿于在校内完成,而是拓展到家庭、社会中。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优势,采用校家社三方协同的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个性教育。

日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堪称世界楷模,培养个性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家长十分重视发挥自身的教育用作。日本家长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注重自身人格修养、为人处事方式、采用的教育技巧对孩子个性品格的影响。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个性形成。第二,帮助孩子认识、发展自身的个性特点。例如家长要求孩子必须进行家务劳动,出游时自己背包,独立上下学,教导子女常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并勇于承担责任等,以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自主意志,增强独立自主的个性。

此外,注重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提升家庭化育功效。第一,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庭教育学习班、家长学校等组织增强家庭教育支援。日本父母积极参与各类学习组织开办的家庭教育研讨会,学习《家庭教育手册》,通过培训提升育人之道,提高家庭教育力。第二,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学校向家长发放“家庭教育笔记本”,家长认真记录孩子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个性梦想等,定期与教师交流记录内容,以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参加亲子夏令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在互动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和自如的协调能力。

在日本,个性含有个体独特性与社会适应性协调统一的意蕴。因此,日本重视学校与社会的协同教育。近几年,日本文部省制定“学社融合计划”,旨在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个性教育拓展至社会环境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拓宽个性教育的途径。学校不仅邀请各类人士到校,开展诸如音乐、美术、演剧等的个性化课程和辅导,还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走出校门,与各行各业人士接触。文化会馆、市民会馆、科学展示室、企业工厂均成为个性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独立人格,释放个性、发挥特长,在积极适应社会集体生活中学会自律自省、尽职尽责,以谋求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协调统一。

(四)构建立体多维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日本个性教育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日本作为我国的近邻,两国在文化传统、个性心理上有着相似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审视中国学校德育现状,借鉴日本个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积极探索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推进个性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社会化与个性化辩证统一的德育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辩证统一是现代德育的基本要求。个体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转化为符合道德规范的社会人的过程,个性化是个体在完成社会化的前提下发展个性、培养自主人格的过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注重集体利益,衡量个体价值看重其对集体的贡献而忽视个人利益。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学校德育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社会化上,向学生灌输社会道德标准与规范,以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德育具有健全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发展素质的功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略显不足。尽管培育的学生能较好适应和遵守社会规范,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但片面强调个人对整体道德的服从阻碍其独立思维能力、创造意识、批判精神的发展。而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关键要有自尊自信、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

“保持个体行为的个性与创造性,同时又能自觉地适应和维护社会道德规范,这才是高明的道德教育艺术”[3]。因此,我国学校德育应借鉴日本“辨证式的个性教育观”,树立社会化与个性化辩证统一的德育理念,夯实个性观的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个性观不等同于自我主义、个人主义,它是在坚持社会化道德原则的基础上,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塑造其个性品格,突出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因此,学校德育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品德修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又要将拓展学生个性作为基本德育目标,把培养主体意识、独立人格作为重要德育内容,在德育过程中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纠偏不良个性,完成个性的社会化。“合格+拓展”的德育培养方式有助于塑造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的、完整的个性结构,实现基本道德修养与个性品质两翼齐飞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知信行”合一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教育

德育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对德育知识由“知道”到“信道”再到“体道”的过程,即知而信,信而为。该过程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个性的自由自觉为前提。然而,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基本采用“知性论”的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征为:道德知识的习得主要来自课堂,学生在书本设定的道德情形中认知、判断,缺少在具体实践中亲身体验、体悟、感知,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转化能力较差。这样的德育模式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学生对德育内容知而不信、信而不行,不利于其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自主人格的塑造,由此导致德育难以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目标。为克服该弊端,我国学校德育应借鉴日本德育“实践育个性”的经验,在认知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实践课程,构建“知信行”合一的德育模式,并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教育。

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道德认知指导实践,以实践强化认知。当然,德育实践活动范围极其广泛,除了学校德育实践之外,家庭实践、社会实践均对学生德行、个性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为此,学校德育应模仿日本个性教育中“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以学校为据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社会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更广泛的德育实践中发展充满自由个性的德性与完善主体道德人格。

(三)因材施教,实现个性自我构建、良好发展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基本仍为“划一性”德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集中统一,从共性出发把无数有个性的学生培养成“标准件”。不可否认,德育标准是需要的,但标准的过度统一意味着不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价值,忽视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与需求。教学过程强调教师权威,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进取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为培养富有个性与独创性的学生,德育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关注学生思想同一性教育的同时,为学生个性的自我构建、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在开展德育前应正确认识遗传、成长环境、思维方式带来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立足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菜单式”的定制教育方式替代传统“吃盒饭式”的教育方式,达到对学生个性外引内掘、扬长避短的目的。德育内容应是均衡性、层次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结合,既促进思想品德的发展,也助于个性的提升。教学过程中重视个别差异,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或异步教学。改变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坚持民主教学,鼓励学生思考求疑,挑战权威,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激发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调动学生构建自我个性的内驱力。

(四)以赏识式的德育评价优化学生个性

管理式评价是传统德育评价的主要特点,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弱化激励功能,以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维护秩序。为此,德育评价内容多为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的考察;教师拥有压倒性评价优势,“独立自主、个性解放的学生经常被视为异端,也受到教师的冷落”[4],教师评语千人一面;考试成为德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标准式的评价不仅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压抑探索创造精神,阻碍有个性、高能力学生的发展。将量化的成绩作为鉴定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做法具有给学生贴“标签”的嫌疑,不利于学生自尊、自信的培养。

日本以“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中心的德育评价启示我国学校德育评价应由管理式评价向赏识式评价转变,善于挖掘学生的独特个性、优势,增强学生肯定自我、展示个性的自信,优化学生个性形成。为此,将创新思维能力、特长才干、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与德育知识一并纳入考评内容,进行“德”与“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以客观的定量评定考察基本德育知识,以带有人文色彩的定性评价考察学生思想行为、个性特长;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尤其关注学生的自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过程,它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个体意识、个性意识。学生的互评也利于教师对学生形成全面了解,对真正落实德育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大有裨益。

[1] 国家教委情报室.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

[2] 陈永明.日本“素质”养成与个性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1999(2).

[3] 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61.

[4]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责任编辑:杜红琴)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Japan′s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to Moral Educationin in Chinese Schools

GUO Xiao-feng,LIN Zi-l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Depart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 China)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Japan and receives significant effect.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of Japan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ducation course pays attention to basic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personality. Tripartite collaboration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complete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evaluation mainly adopt multi-dimensional system. In this way,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receives significant effect. Borrowing lessons from Japan is beneficial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school′s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appli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in school′s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such as:adopting the idea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of socialization and personalized;Establishing an education model of integratingknowledge, beliefs with behavior;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consistent with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Constructing appreciative eval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Japan;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2016-06-30

郭孝锋,男,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博士;林子琳,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硕士研究生。

G641

A

1008-2603(2016)05-0113-04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日本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日本元旦是新年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探寻日本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黄金时代》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