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2016-03-06王民飞

关键词:不端导师诚信

王民飞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王民飞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失范主要表现在学术过失和学术不端两个方面。造成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的原因复杂多样,内因有研究生本身对学术规范认识不足、诚信意识淡薄等;外因有学校和导师的诚信教育相对缺失,以及相关的学术机制不完善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浮躁等。由于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修养并且积极发挥学校和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以及改革和完善相关学术机制等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

一、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行为失范的表现

学术诚信失范是指学术研究人员违背学术研究中的基本道德观念,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牟取自己的学术利益。有学者将学术诚信失范分为学术过失、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三个层次[1]。因为研究生并不具备学术权力,很少有学术腐败的行为,所以其学术诚信失范主要表现在学术过失、学术不端两个方面。

(一)学术过失

学术过失主要指由于研究生不了解学术活动中的“规范”与“不规范”原则而出现的著、译、署名、引据等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包括译文不规范或者引用他人作品中的资料(句子、段落、数据、图标),而没有标明出处[2]等。这是研究生在学术行为中无意产生的,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研究生缺乏系统的学术诚信教育,尤其是高校或者老师忽视了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的指导,造成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不强、不了解或不知道基本的学术规范常识[3]。

(二)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是指故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行为。依据教育部2009年《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代写代发论文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4]。

二、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的主要原因

造成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的原因复杂多样,从内因看,包括研究生自身缺乏努力,诚信意识淡薄;从外因看,包括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学术制度的不完善,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一)研究生学习投入不足,诚信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研究生缺乏吃苦精神,在科研上努力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研究生每天用于科学研究的平均时间仅为5.5小时[1],学术研究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基础性调查,而目前很多研究生急功近利,不肯花大量时间做脚踏实地的研究,因此很难有学术成果。此外,诚信意识淡薄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大多数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所持的态度都比较宽容,虽然反对如“抄袭”“篡改和伪造实验数据”“买卖论文”等一些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但对一些“在他人成果上署名”“一稿多投,只取其一”等行为则表示理解,并且70%以上的研究生不会去举报身边的学术不诚信行为[5]。

(二)学术评价制度不科学,监督制度不健全

学术评价是对科研人员学术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科学性,以及社会价值的判定[6]80-90。现在研究生的学术评价机制基本采用量化指标,注重强调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视不够。这种评价制度已经表现出其不合理性。在目前制度下,研究生每年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科研项目、论文成果的评价都会量化,并且与优秀干部评选、奖学金等级等奖励挂钩,这都会迫使研究生不得不注重“高产出”,导致产生投机取巧的想法,出现粗制滥造、抄袭拼凑、代发代写的现象,严重影响学术的健康发展。此外,研究生学术监督、奖惩机制也存在缺陷。学术监督、奖惩机制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相应机构对学术人员的学术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或奖惩的制度体系。目前的监督、奖惩机制仍存在处罚形式单一、处罚力度不到位、执行滞后等问题,这些都明显降低了学术诚信失范的风险成本,从而使部分研究生选择铤而走险。

(三)学校诚信教育缺失,导师学术引导作用不够

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及导师学术过失或不端行为都可能对研究生造成负面影响。有研究显示,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只有20%左右的高校经常进行学术诚信教育[7]。在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大多数研究生没有接受过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其学术诚信观念的淡薄,间接催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在研究生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研究生的实际培养中,导师的思想、治学态度、价值观直接影响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也严重失调,再加上硬性的科研任务,导师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和道德的教育和指引。此外,个别导师在学术上追求功利,学术价值观扭曲,把学术专著只当做获得经费或满足考核条件的手段。导师的不良学术行为,很容易诱发研究生产生学术诚信失范行为。

(四)社会风气浮躁,网络媒体推波助澜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整个社会大环境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浮躁的风气,并且这种浮躁的风气已经弥漫到了学术界。学术泡沫、弄虚造假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术研究人员心态浮躁,不能踏实地做研究。有不少研究生表示,自己之所以采取学术不端行为,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如果自己不从众就会在成果上落后于别人。

除此之外,便捷的网络资源除了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参考文献外,也为其抄袭和剽窃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研究生可以通过搜索、复制、粘贴轻易地打造一篇自己的文章。另外,个别期刊出版单位不顾及学术道德和诚信,只想通过高额的“审稿费”“版面费”牟取利益,对论文的审查几乎没有审稿周期和质量检查,从而造成大量的学术垃圾。也有一些出版单位比较重视作者的身份、职称,对来头大的作者甚至可以不审稿直接发表,致使出现“署名稿”“人情稿”,违反了学术规范和制度。

三、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规范的对策

(一)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

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入学时的诚信教育,开设学术规范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学术诚信教育,使研究生正确认识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危害性,避免学术方面的过失性错误。高校在平时也应开设一些以学术诚信、学术规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征文活动、主题讨论等,使研究生能正确认识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实事求是、严谨严肃的科研态度。其次,研究生在平时应加强自我教育,注重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让良好的诚信行为成为学生内心认同的行为准则,从而约束其外在的行为。需要强调的是,研究生应该有自己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责任[8],因此,每个研究生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而且要培养对自己专业的兴趣,要立志能在所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改革与完善相关学术管理机制

目前,研究生学术管理部门采取的仍是“行政化”和“量化”的学术管理机制。健全学术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摒弃这种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和等级的模式,减少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的压力,从而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上,而不是进行学术造假来应付任务。其次,为了引导研究生进行良性学术竞争,制定科学、有效的学术评价制度。要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制定评价规则时应注重考察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术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科研的数量。在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树立“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评价观念,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学术评价小组要依据评价标准及不同学科的特点严格评价,当发现学术成果出现问题时,除了追究研究生责任外,也要追究相关负责老师的连带责任。最后,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监督机制,学术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建立专门学术监督机构,负责学术失范行为的监督和惩处;二是完善监督的调查程序,要客观、实事求是地认定学术不端行为;三是落实并加大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

(三)充分发挥导师的学术引导、示范作用

在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中,导师的学术诚信意识和治学态度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可以以导师为切入口,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培养研究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并督促研究生塑造高尚的诚信品格。首先,应进一步落实导师负责制,明确老师的责任和权利。导师负责制即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管理制度[9],教育部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明确指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全程中负有全部责任,在学术规范和思想道德教育中负有引导、示范、监督作用。这表明导师的责任、权利已被纳入到学术制度中,每一个导师都应该尽职尽责。其次,在学术活动中,导师要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导师不仅要在科研成果上引导研究生,还要用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研究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做学生诚信的表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导师要做研究生的良师益友,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关心研究生,多听取其观点或建议。

(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氛围

健康、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指能为研究生提供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的氛围,是能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学术价值观,培养研究生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为研究生潜心研究学术提供保障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社会腐败现象,建设社会诚信机制,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都能形成良好的诚信风气。社会大环境好了,学术界的风气才能净化,求实、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才会渗入到研究生的内心,从而令其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要反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浮躁风气。高校要建立起学术奖励和处罚制度,经常性地开展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活动,树立学术诚信道德典范,对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师生进行广泛表彰和宣传,对违反学术道德的人员,要加大处罚力度,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学术环境。

[1] 朱华,左志香,朱华杰.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98-101.

[2] 王可,段兆兵,西明.我国高校学术道德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山东高等教育,2015(10):14-17.

[3] 王霁霞,张颖,王磊.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19-23.

[4] 金铁成.学术期刊的一稿多投现象研究述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6-27.

[5] 胡志强,李鹏程.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和态度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 (1):87-90.

[6] 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 贾佳.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8] 杜娟.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2012.

[9] 王丽华,林文伟.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2):124-126.

(责任编辑:王兰锋)

Manifestations,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omie of Postgraduates’ Academic Integrity

WANG Minfei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

The anomie of postgraduates’ academic integrity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of academic negligence and misconduct. The reasons of anomie of postgraduates’ academic integrity are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internal factors include the postgraduates’ lack of realization on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weak credit consciousness; the external factors include the deficient honesty-credit education from universities and mentors, incomplete relevant academic mechanisms and fickle society. Becaus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graduate’s own moral cultivation and exerting the effects of universities and mentors’ education and guidance and reforming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academic mechanism are urgent matter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ostgraduate; academic integrity; anomie

2016-02-23

王民飞(1991—),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G643

A

1008—4444(2016)05—0125—03

猜你喜欢

不端导师诚信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不端查询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V eraW an g
导师榜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明确6种学术不端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