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2016-03-06郭一盟

关键词:院校精神职业

郭一盟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郭一盟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

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兼顾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对职业精神教育认识的不足、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制度政策的缺位等因素导致了职业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落空。应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推进职业精神教学、调整师资结构、加强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构建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职业精神;市场导向

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虽已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但回顾其发展历程,工作重点往往放在教学设施、实习场所、教育技能方面的完善或提升方面,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软实力方面的建设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职业精神相较于职业技能来说,其为学校和受教育者带来的利益是隐性的,且囿于其本身的抽象性特点,职业精神的教学和考核标准也不明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极可能变成僵化的条框灌输模式。职业精神培养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国目前的职业精神教育体系尚待完善。

一、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养的内涵

“职业精神”一词在国内的首次运用出现于2005年,而业内人士真正开始对此研究探索则是在2007年。其后国内学者开始运用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伦理等表述和探讨职业从业者职业精神问题,但一直未形成认同度较高、具有普适性意义的统一标准。

对职业精神的解读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它随研究者的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阐释。如陈长生将职业精神界定为“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提炼而成的、并为业界共同认可的一种职业情操,包括一个人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以及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凝炼而成的精神品质”[1]。葛志亮将职业精神定义为 “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提炼而成的、并为业界共同认可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和”[2]。程玉梅对职业精神的解释为“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形成、并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3]。这些定义从职业精神的形成过程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并强调了职业精神的特色性和普适性,具有从职业实践活动中提炼精神范式这一特点。

部分学者则从职业精神的构成角度进行探究。张永新认为职业精神是“人们在对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4],并将职业技能也归入职业精神内容中。夏和先将职业精神总结为“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能鲜明地表达职业根本利益以及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精神要求”[5]。孙晓玲将职业精神归类为职业素质的精神层面,从人文价值和伦理价值的角度解读职业精神的内涵:“一种稳定、持续、成熟的充满职业尊严感、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6],并将职业精神概括为职业理想、职业作风、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职业操守等。以上研究者通过对职业精神的内容进行描述,使其结构更加清晰,也便于后继者对职业精神教育进行分块研究。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在一定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具有持久性的价值理性、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是人们在具备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升华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无形的职业精神可以体现为坚定明确的工作理想、改革创新的工作观念、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高效创新的工作成效等,它也会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应是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教育的结合。在人才竞争的时代,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与企业的长远发展休戚相关,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形象塑造有着直接影响。对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培养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具有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输送优质的人力资源,才能助推学校良好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思想道德的一部分,也是在社会上工作的立身之本。职业技能给予学生“做事”的能力,而职业精神则是教授“做人”的准则,对个人职业发展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贯穿于职业生涯始终。职业精神之于职业生涯,如同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二、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缺失

新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了更全面的要求,职业精神成为选才的一大标准依据。而受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规划性缺失、相应师资队伍缺乏,以及相关制度政策和管理组织缺位等因素的影响,职业精神教育的实际水平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对职业精神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社会和公众对高职院校的评估常以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率、研究项目等可视性指标为准,又因职业精神教育本身的投资回报期较长,学校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和社会名气,常常倾向于对硬件设施的投资和学生实用性技能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虽拥有过关的理论技能,但缺失必要的职业精神素养。同时,学生对于个人职业精神的养成也缺少足够的重视。受学校教学内容的引导和自身对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的评估偏差,学生更注重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实践技能,而认为职业精神会在以后自然形成。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毕业生会出现工作目标模糊、缺乏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差等问题。

(二)职业精神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创新性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内容和模式缺少系统性的规划,“碎片化”的教学导致效果平平。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职业精神相关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有课时量较少的思想道德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空泛化的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书本的理论内容,教授方式常常是理论的生硬灌输,没有针对高职教育的特色性,且忽视了职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应通过多元化的实践途径进行培养的特点。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也侧重短时间内的纸卷问答,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精神水平。

(三)专业师资队伍缺乏

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其专业态度、职业理想、个人修养等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中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的老师多是思政或行政背景出身,未经过专门的职业精神教育培训,教师授课常以理论讲解为主要方式,没有实践经验做基础,授课内容容易失真,方式亦缺乏丰富性。

(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缺位

在职业教育发展初期,为了解决地方应用型人才急缺的困境,满足大众对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国家将有限的资源放在加强学校设备、实训基地等“硬件”建设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目前高职教育已初成规模,相应的师资团队和制度保障已逐步跟进,但职业精神教育相关的制度保障、组织职能分工、公共财政支持等的规划实施尚未落实。职业精神教育具体落实中的力度不够、效率不高,常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措施建议

2016年全国“两会”中提出培养“工匠精神”,倡导敬业守信、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提供高技能人力资源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要德智并重,加强职业精神建设。具体来说,应从深化观念、加强教学、充实师资、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实现观念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一)加强认识,建设体现职业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职业院校办学者、施教者、受教者在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淀的,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持久性、隐蔽性、全面性,职业精神的形成也因之更加具有持久性和内隐性。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其独特的职业特色,从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事业观入手,培养其爱岗敬业、诚信负责的职业品质。首先,应举办丰富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活动,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如举办竞技性比赛、组织科技文化节、创办学生社团等,以营造良好的尚学氛围。其次,要发挥典型模范的引导作用,通过举办校园职业精神实践活动,对优秀职业人、先进教师、杰出学生的职业理念或事例进行宣传,用真实的职业精神感染和激励学生。最后,由于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应适当引入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职业精神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职业精神的鲜活教材,要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职业精神教学体系

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应从职业精神教学的内容特色化、形式多样化、考核动态化等入手。职业精神的形成更多是在职业活动中,因此带有不同的专业特色。鉴于此,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尝试按大专业分类进行。一方面,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优秀的技术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使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珍珠项链式”培养模式,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学生学校生活。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组建立体化教学课堂,营造真实的职业管理环境和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活动了解职业特色,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职业认知、强化职业责任意识,培养职业情感和塑造良好的职业行为。

在考核方式改革上,应尽快建设职业精神动态考评系统。由于短时间的试卷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职业精神水平,通过动态记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其职业精神素养;同时,此考评系统作为一种教育质量的过程监测机制,也对学校实行全面职业精神教育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具体来讲,首先,将学生日常实训、企业实习的表现和成绩记录起来,纳入最终考核体系,从而更加真实地考察学生的职业精神水平;其次,将职业精神考核纳入能力考试系统,通过确立职业精神考核的重要地位,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三)调整师资结构,加强教师职业精神培养

高职教育以实训为主的教学特征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现有的偏学术型师资结构应尽快进行调整,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能力考核标准,保证师资质量。对于校内教师,应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首先,可举办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活动,如教学研讨、技能竞赛等,以锻炼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精神教学的意识;其次,通过组织教师去企业中参与项目实施和观摩学习,了解前沿知识和技术,亲身体会实际工作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以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课堂教学进一步升华。

除了职业精神教育的培训,应加强师德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建设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协作互助的教师团队,通过教师的示范将职业精神教育全面渗透于日常学习中,以高尚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专业精神激发学生对其职业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风貌。此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可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员进行讲座、报告或教学活动,通过其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真实传达职业精神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时能迅速进入职业角色。

(四)加强制度保障、组织建设和资金支持

加强制度保障,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使职业精神教育有章可依。首先,将职业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纳入学校评估体系。把职业精神教育的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各项指标作为评价学校综合实力的依据之一,从而引导高职院校教学的侧重点,合理安排职业精神教育。其次,加强组织建设。由于职业精神教育特别是实训部分涉及众多教育部门、行业组织和教学单位,因此应建立高度配合、信息畅通的统一管理系统,厘清教育部门、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各自的职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出台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使企业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现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学校也可为其提供优质人才和科研技术指导。最后,应加强资金支持。职业精神教育多为实践性活动,建设实训基地、购置先进仪器、外聘技术专家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政府应设立专项财政,予以物质保障,而学校也需合理安排经费使用,支持职业精神教育。

完善职业精神教育,对国家经济转型、企业提高竞争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均大有裨益。通过提高培养意识、构建职业精神教学体系、调整师资队伍、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可以完成职业精神教育的观念层面、实践层面、制度层面的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1] 陈长生.职业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83-84.

[2] 葛志亮,王金娟.职业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精神”特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4-156.

[3] 程玉梅.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95-97.

[4] 张永新,林洁.职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23-25.

[5] 夏和先,许玲.构建职业特色校园文化 培养职业学生职业精神[J].高教研究,2011(8):16-18.

[6] 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6):62-65.

[7] 何春华.职业学生职业精神养成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7-40.

[8] 张向红,王永春.技术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机制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67-172.

[9] 荣莉,胡利胜.高职实践课考核评价方案的情境适应性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42-45.

(责任编辑:王兰锋)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O Yime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

The concept of market-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termines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im at promoting employment, take into account the vocational skills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and provide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mperfect teaching system,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the absence of the system policy,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lost their voc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by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the vocational spirit,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strengthening the guarantee of the system and the policy suppor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pirit; market orientation

2016-02-23

郭一盟(1993—),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分析。

G711

A

1008—4444(2016)05—0121—04

猜你喜欢

院校精神职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