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2016-03-06吕嘉瑜张钰良吕志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乡土居民社区

吕嘉瑜,张钰良,吕志江

(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浙江桐乡 314500)



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吕嘉瑜,张钰良,吕志江

(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浙江桐乡 314500)

为社区居民开发优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学习资源,是激发和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持续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环节和保障性支撑,具有多重价值。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具有地域乡土性、原生创造性、题材丰富性、内涵可学性、反复开发性、功效综合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开发时要遵循保持乡土原味与贴近时代关切相结合、组建专业团队与动员社会力量相结合、满足需求多样化与考量条件可能性相结合、沿用传统媒质与创新现代媒体相结合、教材与学材相结合等原则,要依次历经前期调研、方案设计、素材搜集、内容编撰、媒体制作、审查验收等诸环节,要采用党政推动、社区学院牵动、规划带动、项目拉动、部门联动、制度促动、经费鼓动等策略方法加以推动。

社区教育;乡土学习资源;开发

为社区居民开发优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学习资源,是激发和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持续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环节和保障性支撑。近些年来,各地开发了许多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乡土学习资源,但这方面的深度剖析和理论研究不多,有的只是碎片化的心得体会而已。因此,本研究拟就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领实践。

一、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价值诉求与多重意义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本地社区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助于提高社区成员综合素质和促进社区综合发展的本乡本土性教学活动,至少包括二大方面:一是开展适合本地区生产劳作与社会生活所需的本土性职业劳动技术和社区生活(含家庭生活)技能的传授和习得活动,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在本社区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二是开展蕴涵本土地域特色且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社区风尚和人际关系等在内的乡土性精神财富传承和获取活动,以及寓健康与快乐于一体的社区文化休闲活动,从而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等。而这些教学性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开发可供社区居民使用的乡土学习资源。换言之,开发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能满足多元价值诉求,具有多重意义。

1.政治意义:社区治理之诉求

在当代,政府治理必然是开放性的,需要广大社会成员共同而自觉地参与和配合。社区教育在引领、引导、引诱广大社区居民自觉自主地参与所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开发丰富多彩而又喜闻乐见的乡土学习资源,供社区居民学习使用,从中增强社区居民的情感归属,将爱乡爱土(爱社区)的情感激发上升为护乡护土(护社区)的力量凝聚,从而实现从自爱自珍到自治自理的升华。其次,社区居民拥有易于亲近的优质乡土学习资源,精神生活不空虚,闲暇时光有正事可做,这种安宁学习的人际氛围本就能够促进社区太平。再次,社区居民在接触自己“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有些事件也许还曾亲身经历过),沐染周围“邻居”家风家训、感悟本地“最美”乡亲事迹、体验本土特色礼仪等乡土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必然对社区的和谐进步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实现社区治理的不治而治。

2.经济意义:社区发展之诉求

社区发展,首先离不开生活于其中的社区人员的发展。从经济意义讲,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在社区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适合与生存能力、转型与创新能力。为社区居民开发更多更优质的与素养和能力发展相关的学习资源,弥补社区居民从前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正规学习资源缺乏本乡本土适应性这一短板,既可以使社区居民个体更快更有效地适应本乡本土生活与生产,夯实持续发展后劲和诱发转型创新火花,又可以使社区传承和提升既有经济(产业)特色,让社区生产更趋加速,进而让社区经济发展更添生机和活力。再者,改革开放引发人员大量流动,当一批外地人涌入本地社区后,若能及时提供乡土学习资源,通过培训辅导使其尽快学会适应本社区生活和生产的相关技能技巧,必然很快就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显现出一定的经济绩效。哪怕是居家生活的老年人,多加生活指导,自理能力必然增强,这也利于其子女放心地干事创业,从而既增添家庭收入,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文化意义:文化传承之诉求

乡土文化既是一个地区最宝贵的特色资源,是社区居民得以聚集和发展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寄托,其传承和发展自然离不开社区教育。越到基层社区,越体现出文教本为一家。乡土文化活动是社区教育的载体和方式,社区教育是乡土文化活动的灵魂和传扬,两者互为支撑,同向双赢。开发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能满足乡土文化有效传承和广泛弘扬之诉求。一是保存乡土文化之根。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更新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以各种载体的形式保存下来,但也有些却因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非物质”特征、社会变迁以及人为破坏而被后人所遗忘。这种文化流失或文化扭曲现象呼唤着社区教育的有效介入和主动融合。当前多地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部门合力“种文化”,就是将乡土文化之“种”深深地“种”入社区居民这一乡土土壤之中,以避免年久失传。二是激活乡土文化之脉。几乎所有地方都或多或少地积淀着许多优秀的乡土文化精粹,其中有不少已经“沉睡”多年。通过乡土文化学习资源开发予以激活,使其跳动起原有的文化脉搏,甚至借助当今时代社区教育所拥有的各种新技术、新通道、新媒介加以改造和再现,可以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弘扬乡土文化之魂。传统的乡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通过乡土学习资源开发这一环节进行意义筛选,规避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低俗的文化元素,能更有效地吸收精华摒弃糟粕,使乡土文化之魂——主旋律和正能量得以弘扬光大。四是提升乡土文化之品。当前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各自为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社区教育为教育而教育,显得呆板和枯燥,社区文化为文化而文化,也显得俗不可耐。而社区文化与社区教育一旦打通相融,无疑会提升乡土文化的格调和品味。

4.社会意义:民生改善之诉求

社区居民对改善民生的期盼无非二大领域: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改善物质生活状况,社区教育赠予不了物资和福利,但可以提供改善物质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技艺。特色产业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优势所在,而特色产业经济所隐含的相关技能和传统技艺便是乡土学习资源的重要开发范畴。一经开发和培训,让社区居民更多地了解本乡本土特色产业经济信息,并掌握其中独特的传统技能和技艺,进而获得就业择业创业的竞争优势和潜能;如果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和现代经营模式嫁接,进而获取创新创优的制胜秘笈和潜能。这无疑比直接的物质赠予更能改善民生。在精神生活层面,通过乡土学习资源开发和提供来改善民生,更是大有可为: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充实闲暇时光;赠予心灵鸡汤,提供精神营养;增强文化情怀,引领社区归属感等。

5.教育意义:社区教育推进之诉求

社区教育要不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永恒发展,一个重要问题是能不能持续提供社区居民所欢迎的学习资源。由乡土文化资源转换而来的乡土学习资源,既取之不竭,又乐于为百姓接受。因而,持续开发能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土学习资源,对于社区教育自身向纵深推进,意义同样非凡。一是能引燃社区居民学习的“着火点”,引领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终身学习,从而强化社区教育的吸引功能;二是能击中社区居民学习的兴奋点,提升全民终身学习绩效,从而打造社区教育的品牌项目;三是能呈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闪光点,焕发出全民终身学习的奇光异彩,从而彰显社区教育的特色亮点;四是能注入社区居民学习的动力点,为其添上持续前行的翅膀,从而增强社区教育的生命力。

二、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的重要特征

本文所指的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主要指以社区居民为传授对象或使用主体,将存在于学习者身边的最为熟悉不过(包括应该熟悉而渐次遗忘)的各类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现存的、行将消失、正在消失的、已经游离于人们日常视线的但仍然有一定重现或接续意义的所有成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拓发现、挖掘整理,并通过各种媒介(或载体、或渠道、或方式、或手段、或形态等)加以呈现展示的过程及其活动。

乡土学习资源包罗万象,分类异常复杂。如果从内容属性上分类,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具有乡土特色的生产技艺与生活技能类学习资源,如广泛流传于杭嘉湖地区的种桑养蚕、水稻栽种、果蔬培育、毛衫编织、糕点制作等特色产业相关实用技术和家乡菜烹饪厨艺、民间手工技艺等乡土实用生活技能技艺;另一类则是休闲性、愉悦性精神营养与文化享受类信息资源,如历代乡贤名人、身边英雄模范、江南古镇文化、家乡民俗文艺等。无论哪类乡土学习资源,一般至少应具有如下重要特征,方能保持其鲜活的区域特色和强盛的生命力,进而深受区域民众喜爱。

1.地域乡土性

乡土学习资源的首要特征,当属乡土性,即空间上的地域性:本土独有,原生或带上本土印记,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排他性。乡土学习资源,其源头在于乡土文化,即此方此土的人们所创造而又历经积淀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成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文化,是本区域内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玩、乐等诸领域中智慧和才能的结晶。我国各地民风迥异,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乡土文化。这些乡土文化,夹杂泥土气息,收纳民间智慧,采集地域精华,只要稍加挖掘整理,并融入相应的教育元素,便可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或学习传承之用。

2.原生创造性

与乡土性相辅相成的就是乡土学习资源的原创性,即土生土长而成,深深扎根于本区域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土壤之中,既是为本区域历代居民所创造,又为本区域子孙后代所享用。徐特立先生认为,乡土教材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乡土学习资源由乡土文化资源切换而来,自然也带有乡土文化的“三原性”:原点、原色和原味。乡土学习资源的原点,就是源于乡土生产,根于乡土生活,最具本真,颇接地气;乡土学习资源的原色,就是渗透在这些乡土文化学习资源里面的该地区群众共同的价值理念,有如细胞遗传中的染色体,造就该地域民众的精神气质,并经千百年浸润已成为融入该地域民众血液和生命里的文化基因,一旦形成便难以更改;乡土学习资源的原味,就是乡土生产生活中蕴含的独特品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别处所没有的“家乡味道”“妈妈味道”。

3.题材丰富性

乡土生产生活的多样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乡土文明成果的多彩性,必然造就乡土学习资源题材的丰富性,即乡土学习资源的领域广泛和种类繁多。本区域内千百年来沉积下来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民间艺术、传统体育、民俗风情、名人轶事、民间传说、谚语俗语以及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社区生活及其所隐含的生活与生产所需的乡土技术、乡土技能、乡土技艺等,均可成为乡土学习资源的采集范畴和采编源头,因而乡土学习资源从选题上看,必定异常丰富,精彩纷呈。

4.内涵可学性

可学性,也称可传习性,即可以供学习者传承与习得。能成为乡土学习资源,必然具备三方面要素:一是取材身边,浅显易懂,与社区居民的生活、生产传统密切相关,甚至就是举目所及的乡野事物和日常体验的草根生活,饱含泥土气息;二是体现有益性,潜藏正能量,至少能籍此萌生故土情结,利于爱乡护土,社会生产生活纷繁复杂,泥沙俱存,糟粕不少,如方言中的骂人话,乡土人物中的败类,百姓生活信仰与仪式中的迷信陋习,生产中制毒技艺等就不具正面意义,不在乡土学习资源之列;三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和自主阅读以及互帮互学,促使学习者在物质生产、社会服务和家庭生活乃至个人精神生活层面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5.反复开发性

与可学性特点相随相生的是乡土学习资源的可反复开发性。无论是内容的深浅度把握,还是形式的多样性呈现,无论是乡土文化的多视角审视,还是学习需求的供给侧改革,无论是文化元素的不断融合,还是媒介载体的日益创新,乡土学习资源绝不是一经开发而定型终身,或者一次开发而不可更改,而是完全可以且应该反复挖掘,组合开发,多层次呈现,多角度供给。

6.功效综合性

乡土学习资源的开发、传播和习得,其功效必然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对于学习者而言,既能实现思想升华或道德熏陶或心灵慰籍,又能增长地方文化知识,还能提升相应的乡土生产技能和生活技艺;对于乡间社区而言,既能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学习,从而引导学习风尚,又能强化乡土文化所固有的心理归属和精神凝聚功效;对于乡土文化本身而言,既能得到有效的挖掘、整理和保存,又能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承、传播和发扬光大。

7.形式多样性

乡土学习资源的多姿多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式上的多样性。在这里,乡土学习资源形式上的多样性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资源开发前的存在形态多样化,比如口传的,纸媒的,实物的,影像的等;二是资源开发时的手段方式多样化,比如可以纸质图文记录,可以数字化音像录制,还可以配以综合展示展演等;三是资源开发后的供给模式多样化,比如音频说唱、视频播放、书报图文、形体表演及其网络可移动版本等。

三、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要想实现乡土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要求。下面拟结合开发要素,阐述五条主要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1.开发客体:保持乡土原味与贴近时代关切相结合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何以情动辞发、披文入情?关键在于内容要来自乡土原味。只有当学习资源的开发源泉来自于本土生产和生活,鲜活真实,与社区居民有着历史的密切联系,其开发成果才能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纳所喜爱。因此,开发学习资源供社区居民使用,务求保持乡土原味。一要体现乡愁性,所开发的学习资源尽可能地承载本地社区居民的历史记忆和风土人情,能勾起真切的乡土情愫。二要体现真实性,贴近本土既有的历史人文和文明硕果,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激发起居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三要体现典型性,社区居民要学的是实实在在的人,要做的也是实实在在的事,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以人说事,以事说理,以物见人,以人带物,能够吸引人,说服人,教育人,从而焕发出乡土学习资源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同时,乡土学习资源还必须与社区居民的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能够紧扣社会热点和时代关切。为此,一要紧扣本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需求。如桐乡市正处人文名城和旅游大县建设新阶段,社区居民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乡土人文类资源。二要紧扣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需求。社区居民二次创业急需那些富有地方特色且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开发技能和传统工艺本领,如杭白菊深度开发技能等。三要紧扣社区居民改善生活品质需求。如居民家庭需求各类含有绿色环保理念的土特产品和乡土菜肴厨艺。又如现代人心理压力巨大,这就为开发整理几千来积淀下来的用于缓解心理压力的乡土民谣俚语提供了必要和契机等。以上种种无一不在告诫乡土学习资源开发者不能为乡土而乡土,不能为特色而特色,而是要将乡土原味与时代关切密切结合起来。

2.开发主体:组建专业团队与动员社会力量相结合

源源不断地为本地社区居民开发高质量的乡土学习资源,离不开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尤其要建立和培育一支专业开发团队。这里的专业团队主要不是指教材学材编写或者某个学科方面的专家,而是指本地社区教育机构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他们既熟知乡土资源,又懂得社区教育规律,还了解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组建相对稳定的开发队伍,应包括本地区社教机构里的专职教师和常年聘请的兼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充实相关业务知识,提高开发技能水平。要定期组织他们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搜索乡土文化资源,了解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要不断推出开发项目,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开发乡土学习资源,量大面广,光靠社区教育专业开发团队远远不够,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尤其是乡土学习资源由乡土文化和乡土文明成果转换而来,需要当地文化人、地方文史专家、政府文化部门业务高手以及本地其他一切乡土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因此,一要广泛搜索本地相关人士,组成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后备人才库;二要与他们建立经常性的业务联系,动员其加盟开发团队;三要适当组织社会开发者学习社区教育理论与学习资源开发实务,使其开发成果更适合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四要尊重其劳动成果,经协议支付开发报酬,或以服务外包方式回购开发成果。

3.开发力度:满足需求多样化与考量条件可能性相结合

社区居民是一个庞大群体,既有共性需求,又有个性需求;既有当前现实需求,又有未来潜在需求。正如再高超的厨艺,也会遇到众口难调的窘境。为此,开发者要在大力开发通用性、普识性乡土学习资源的同时,努力追求乡土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一要追求选题上的广泛性,以供社区居民各取所需;二要追求同一资源题材在呈现形式上的多样性,以投社区居民各悦其好;三要追求出品上的系列性,以便社区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各选所爱;四要追求套餐组合上的拼盘性,以利社区居民家族不同成员之间各得其所。

然而,因诸多主客观条件所限,乡土学习资源开发永远不可能跟上社区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正如“巧妇”也有“难炊”之时。因此,开发乡土学习资源也应考量“需要与可能”这一现实难题。一是准确定位开发目标,避免因开发计划上的“大而全”导致中途不了了之;二是大众普遍需求全力以赴,小众个性需求尽力而为;三是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当前社区居民的重大而急切需求;四是先易后难,积少成多,开发条件具备者先行开发;五是边开发边试用,改版修订,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4.开发媒介:沿用传统媒质与创新现代媒体相结合

开发任何学习资源,其成品最终都得借助一定的媒介载体才能呈现给学习者。以何种媒介载体来开发和呈现,本是开发的题中之义。毫无疑问,以传统的纸质媒介来开发呈现乡土学习资源,仍十分必要。因为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印刷(包括手写)为记录手段的传统纸媒资源,包括报纸、期刊、图书等,即便在当今多媒体化时代,依然是优势众多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信息载体和传播手段。尤其对于一般社区居民接触乡土学习资源来说,一册在手,纸质学习,品味的是一种古老悠远的阅读之美,古旧纸张、封面设计、色泽开本、字体字号、版式装帧,还有那触手生温的质感与淡淡的清香,都会令人回味无限。此外,传习乡土文化学习资源还有一种更为古老的媒介,即人体的现场展示和表演,比如口口相传、手手相授,也不应被遗忘。

当然,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扑面而来,尤其是移动式学习趋势日渐增强,社区居民接纳新媒体便不由自主,借助现代新媒体开发乡土学习资源已成趋势。现代新媒体,种类繁杂,不胜枚举,实难分类,且层出不穷,更新无限。为此,一要选用传播新载体,如广播、电视、录音机、录像机、网络、光盘、U盘、MP3、MP4、手机等;二要采用表达新形式,如音频、视频、IP课件、PPT、APP、PDA、动漫、动画等;三要利用移动新时尚,开发短小、精美、便捷的微型化移动式学习资源,使其适宜于短信、手机报、客户端、公众微信圈等时尚媒介;四要借用制作新技术,满足运用中的人性化、交互性、情景化、趣味性等要求,并实现不同媒体之间的匹配融合、转换兼容、优化升级等功能。

5.开发成果:教材与学材相结合

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种类繁多,既有教材(教学培训材料),也有学材(自主学习材料)。当然,换个角度看,教材也是学材。不管教材还是学材,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均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即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因为社区居民是全民终身学习的主体,是乡土学习资源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日本学者高仓祥早在1995年就曾指出,教材作为学材之一,要赋予五大功能:唤起学习欲望的功能、提示学习课题的功能、提示学习方法的功能、促进学习个性化和个别化的功能、巩固学习的功能。今天重新审视其功能,对开发社区居民乡土教材仍然不乏借鉴意义。即便是纯教材形态的乡土学习资源,也应体现自我教学、互动教学和参与体验的开发理念,从而实现“教材”向“学材”的华丽转身,达到社区教育教与学的高度融合。

事实上,针对社区居民的乡土学习资源,更多的应该是“学材”——学习材料,包括文字读本、形象画册、网页帖子、音像制品、数字化信息等,甚至包括形体展示,应该充分考虑社区居民这一草根学习群体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以及认知基础、生活体验、乡土情感等。换个形象些的说法,作为乡土学习资源的“学材”其实就是社区居民的“土食材”,至少要努力符合如下要求:一是安全可靠,营养丰富;二是色香味形,乡韵土味;三是饮食习惯,食用方便。

四、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主要流程

为社区居民开发乡土学习资源,寻找合适的通道途径很重要。从县级社区教育业务牵引机构——社区学院角度来说,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类:一是自主开发,即社区学院一家通过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单独开发,学习资源成品之知识产权为社区学院一家所独享;二是合作开发,即社区学院联合相关部门或单位联合开发,或共同组建开发人力团队,或共同分担开发财力物力,学习资源成品之知识产权为合作各方所共享;三是委托开发,即社区学院委托社会第三方(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方式)自行组织团队或个人自主开发,经验收合格后支付开发经费,学习资源成品之知识产权随即从受托方向委托方转移,这类委托开发,实质上就是一种服务外包或服务购买。

无论是自主开发,还是合作开发,抑或委托开发,就其开发的基本流程而言,大抵都得历经前期调研、方案设计、素材搜集、内容编撰、媒体制作、审查验收诸环节。

1.前期调研

这是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流程中的前置环节。其目的主要在于实现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上的有的放矢。需要调研三个方面:一是当前资源“家底”,尽可能列清楚适合本地社区居民学习的现成乡土资源清单和尚可开发资源目录,以避免重复开发和缺位开发;二是当前需求与潜在需求,充分了解本区域不同类别居民的乡土学习资源实际需求,包括资源的选题种类、内容喜好、载体形式等,以免供需脱节;三是开发能力,既包括自身现有的开发能力和潜在的提升空间和力度,又包括可望借脑借力的社会开发力量,以避免因好高骛远而致开发搁浅,或因不动脑筋和不借脑借力而致放弃开发。

2.方案设计

这是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流程中的核心环节。方案设计正确与否,决定着开发的过程成败和质量高低。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八定”:定选题方向、定资源名称、定成品要求、定开发人员、定方式手段、定时间进度、定保障要素、定成品检验等。通俗地说,解决好开发什么、谁来开发、如何开发、开发成品期待等问题。若能设计二至三个方案,并邀相关专家论证,然后从中择优敲定并完善实施方案则尤佳。

3.素材搜集

这是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流程中的基础环节。素材搜集的领域越广泛、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越有利于从中甄别真伪,撷取精华,采纳有效载体。素材搜集的内容一般有与选题相关的文字、数据、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图标等,越广泛越好;素材搜集的途径主要有查阅图书馆藏、搜索网络资料、深入民间现场采集、走访相关方等;素材搜集的手段主要有租借、拷贝、扫描、抄写、录制、购买等。

4.内容编撰

这是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流程中的中心环节。资源开发绝不等于机械地汇总和拼装既有素材,而是要在参考既有素材基础上按开发目标重新加以挖掘和梳理,合理而巧妙地进行深度整合和智慧表达,以新的视角、新的情景、新的形式、新的载体加以全新呈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开发。乡土学习资源编撰,包括文字性学习资源和一切非文字性学习资源,尤其要把握好内容上的意义性、乡土性、原貌性、逻辑性以及社区居民适宜性等问题。

5.媒体制作

这是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任何学习资源,总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载体来呈现,乡土学习资源虽然其源头在于本区域民众的日常生活,但要广泛得以传承和流转,仅靠口口相传、手手相授或者传统纸媒,是远远不够的。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乡土学习资源更要借助多元化传播渠道和多媒体技术手段,让乡土学习资源插上时代的翅膀,飞入更广泛的社区居民学习群体中去,这就需要媒体制作技术介入其中。即便是传统纸质学习资源,也不可能仍是原先那种老旧式的一本书、一册画,其款式设计、装帧技术和使用机巧等等也得赶上时代步伐,以契合学习者偏好,方便学习者使用,实现资源成品的外观精美、技术精良和形态精致。

6.审查验收

这是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流程中的保障环节。任何开发活动,最终必须对其成果进行审查验收(大多还需安插中期评估),尤其是乡土类学习资源开发,更要对其有益性、有用性、有效性等进行审查评估,或禁用消毁,或退回重做,或适当修改。只有验收合格的学习资源成品方能提供给广大社区居民使用。具体审查验收可从二方面来进行:一是请行家专业审核,看内容是否准确,提法是否科学,制作是否精良,表达是否规范,推广是否合适等;二是邀市民代表品鉴或内部试用,内容是否一看就懂或一学就会,呈现的载体和方式是否受市民青睐,接触和使用这些学习资源是否方便快捷。通过这一环节,开发者作最后一次修定,以确保学习资源成品具备科学性、受用性、可学性和可推广性。

五、推动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方法

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量大面广,且专业性极强。没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难以有所进展和突破。笔者以为,下列“七动”策略方法不妨一试。

1.党政推动

工作离不开领导重视和党政推动。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工作,虽然是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分支,但同样需要当地党委政府这个第一推动力。无论是部门协调和人员调配,还是项目审批和经费落实,都需要得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开发要素向目标集聚。有时候,大型开发活动还要建立由党政部门相关领导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或者在编纂委员会内有领导挂帅,为资源开发工作提供领导支持和组织保障。

2.社区学院牵动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开展工作要有一个领头羊。在目前各地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等)仍为务虚组织的现状下,作为县域社区教育实际上的业务指导机构和牵头单位,县级社区学院在组织开发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过程中理当发挥引领和牵动作用。一是拟订开发规划,把握大致方向;二是设计开发项目,发布招投标书;三是联络开发团队,培训相关业务;四是组织中期督查,验收成品;五是直接参与开发,典型示范引路;六是提供开发支持,做好保障服务。

3.规划带动

为社区居民开发提供乡土学习资源,既有一定的行政指令性,又有复杂的业务导向性。当前,为带动各相关方积极而科学地投身开发实践,应在业务指导机构或牵头单位的协助下,由基层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出面组织人力,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一定时期内的乡土学习资源开发规划。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是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理应包含乡土学习资源的来源领域扫描,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倾向分析,开发工作的目标导向、任务明晰、原则阐述、要素把握、规章制度等等,甚至还可以提供资源开发的建议清单。

4.项目拉动

项目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的有效载体和拉动工作的主要抓手。以项目形式拉动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工作,不失为有效策略之一。要在强化项目意识的基础上,以项目操作方式开展乡土学习资源开发。前期,要进行项目调研与申报,或者举行项目招标与投标,然后进行项目论证、审核与立项公布;初期,要安排项目启动仪式,协调相关事宜;中期,要加强项目管理、指导与督查,包括早期研讨、中期评估和后期会诊等,提出项目修正意见;末期,要开展项目总结,组织评审验收,甚至进行项目奖励与推广。

5.部门联动

为社区居民开发提供学习资源,既是社区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职责所在,尤其是乡土性学习资源潜藏于区域内的各个角落,需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挖掘和整理。作为拥有各自独特优势的社区教育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应当联动开发。一是互通有无,真诚共享可供开发的乡土学习资源信息;二是配合支持,尽力提供开发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三是广泛合作,齐抓共管,成果共用;四是各自开发,各尽其能,各献其力。

6.制度促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工作,也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激励、约束、规范和保障。只有就开发工作所涉及的人、财、物、时、空等要素进行制度化设计,才能确保开发过程及其具体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促动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可持续道路。为此,至少应拟订出台并不断完善五类制度规范:一是组织保障性规范;二是操作程序性规范;三是成品标准性规范;四是督导验收性规范;五是激励表彰性规范。

7.经费鼓动

社区教育是公益事业,乡土学习资源主要免费赠予有学习需求的社区居民。但是,乡土学习资源开发工作本身却是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和经费。没有经费资助开发难成,并难以为继。因而,经费支撑是开发乡土学习资源的重要保障。首先是依靠政府买单,财政部门要有足够的的经费预算;其次是寻求社会资助,动员社会各界捐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第三是引导学习者适当付费,尤其是那些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经济收益的乡土学习资源,使用者适当付费也是理所当然。只有做到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分担开发成本,才能鼓动更多的开发者积极参与开发并保证质量。

[1]陈颖.开发适用教材发挥社区教育作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11).

[2]朱兆亮.开发乡土校本教材发挥社区教育作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2,(12).

[3]王静,梁岩.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社区教育,2013,(1).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Learning Resources for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LV Jia-yu, ZHANG Yu-liang, LV Zhi-jia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local learning resources will inspire and meet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is a fundamental step and support to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The local learning resources are fearture with localism, native creativity, richness of subjects, connotation, repeatedly development, efficacy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should follow some principle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 features and the current focus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m and mobilization of social forces, etc. The development should also follow some essential procedure like survey, project design,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compilation etc.

community education; local learn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16—08—11

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2015年立项课题“社区居民乡土学习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SQ15y45)。

吕嘉瑜(1988— ),女,桐乡第一中学教师; 张钰良(1987— ),男,桐乡凤鸣高级中学教师; 吕志江(1960— ),男,桐乡社区学院高级讲师。

G773

A

1009-5152(2016)04-0007-08

猜你喜欢

乡土居民社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3D打印社区
乡土中国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读《乡土中国》后感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