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名画欣赏中如何对待幼儿的回答

2016-03-06朱怡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新课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名画经验想象

朱怡(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在名画欣赏中如何对待幼儿的回答

朱怡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的艺术追求也是越来越高,欣赏名画也逐步地走入了平常人家,而且呈现更强趋势,这是因为欣赏名画不单单能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还能带来美的感受,对于幼儿来讲,它还能够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幼儿的想象能力。所以,名画欣赏也渐渐成为幼儿园中的一项活动。

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会经常发现,在欣赏名画时有些幼儿对名画的关注点与教师不同,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时常会所答非所问。而且名画欣赏活动又不同于其他活动,它没有统一的答案。而且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表达方式也必然有差异,教师不可能要求幼儿说出相同的感受,所以,幼儿的回答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时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幼儿的回答呢?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所以,本人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广泛倾听

广泛倾听、随意交流,可以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一种平等、有效的互动形式,也能提升活动参与者名画欣赏的能力。这种倾听的过程可以使教师更加地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幼儿之间一种信息互换的过程。

1.倾听,帮助教师了解幼儿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采用多种策略提示,激发幼儿对名画欣赏的兴趣,挖掘儿童的创新能力;倾听还可以使教师有机会了解幼儿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梳理、归纳、提升这些知识与经验,并不断地积累新经验,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综合提升。

2.倾听,促进幼儿之间信息传递

有人曾说过:“看待一件事物,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想法。”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他们在欣赏名画作品时都有着来自内心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的空间,使幼儿畅所欲言,不能因为幼儿的回答与预设的回答不同,而阻止幼儿。尽管有些幼儿的表述可能离题千里,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体会到,他们是经过自己思考后得到的答案,这样就足够了。

例如,在欣赏米勒的《小鸟的捕食》时,许多幼儿都说有三个小朋友在一起吃饭,他们很开心。不过一个幼儿却说:“我看见他们用一个碗吃饭,他们肯定很穷吃不起饭。”他的一句话提醒了其他幼儿,幼儿仔细地观察人物的穿着、住的房子等,一致觉得这幅画并不是要表示他们一起吃饭开心,而是想表达他们生活的艰辛。这种广泛的倾听起到了信息互动的作用,使幼儿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跳出条框,认同想象

由于年龄特点和视知觉发展的不全面性决定着幼儿在名画欣赏时,常常只关注自己熟悉的局部画面,而并不注意名画的整体欣赏。因此,在对名画进行赏析时,往往只针对自己熟悉的那一点进行联想。但由于这种联想是基于名画的一角或是一点产生的,所以,会对名画赏析的角度产生一定的偏差。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概括出一切事物,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幼儿时期是人类创造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利用名画欣赏培养想象力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班活动中,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一名幼儿在看到向日葵中间有些绿色时,说:“老师,你看,花中间有个绿色的虫子。”其实幼儿观察的颜色是对的,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有限,他并没有发现这些绿色其实是有些向日葵中心没有成熟造成的。所以,不能完全否认幼儿的想象,而应该从颜色入手,引导幼儿关注颜色,并从颜色中感受到《向日葵》中的内涵。

三、了解芸芸众生,承认审美差异

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儿教育的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但幼儿的生活及周边环境又是形形色色的。幼儿无法感知画面的整体美是正常现象,教师可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地加以引导,以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一方面,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形象思维,以往的认知经验在幼儿的直觉判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由于视知觉发展的不全面性或缺乏整体性,幼儿往往只注意局部而不注意整体。

在欣赏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时,毕加索以一些散乱而紧凑的粗线条、剧烈变化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处于极度悲伤状态的女人,她的表情呈现出她内心强烈的痛苦。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说:这个女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她很悲伤的?她可能是因为什么事而悲伤?幼儿纷纷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述,“可能她的孩子正在生病”……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了画中女人的悲伤情绪,同时幼儿也在名画欣赏中了解了大师如何运用夸张的线条和变形的表现手法,画出不同心情的人物。

美术作品是开放的,每个人的艺术经验有限,不可能掌握作品的全部意义。对此教师不应否定或批评,而应以宽容的态度承认其观察、想象的合理性,使幼儿欣赏的积极性得以持续。

四、遵从幼儿心理特点,巧妙引导

1.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幼儿关注画面

教师应尽快把幼儿的视线拉回到整体画面上来。此时,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便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他们被作品吸引、陶醉的神情会极大地感染幼儿。

2.从画面整体入手引导幼儿

教师可由此入手,引导幼儿理解整幅画面,这符合幼儿从点到面的欣赏特征。接着,教师可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背景:大海里的生物,然后过渡到主体内容(人物):“画面上除了有大海,还有什么?”无论幼儿从哪点谈起,教师都可用“对话法”引导幼儿切入画面,谈论作品主题。

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美”,无处不体现着“美”,关键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与名画面对面的接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孩子们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陆芙.重视有效提问 彰显育才智慧:谈名画欣赏中的有效提问[J].成才之路,2014(12).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名画经验想象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名画欣赏
快乐的想象
名画欣赏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当名画变胖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