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现的朱自清的几篇作品

2016-03-06邓小红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燕京大学中庸歌谣

邓小红(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新发现的朱自清的几篇作品

邓小红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新发现朱自清一篇在燕京大学作学术讲演时的演讲稿《中国歌谣之起源与发展》、三首翻译歌词《春已经到了》《出征》《听听天鸰》、一篇杂感《新“中庸”之道》,朱乔森编的《朱自清全集》均未有收录。这几篇作品对于全面研究朱自清及其创作具有重要价值。

朱自清;讲演;佚文;译词;

朱自清的《中国歌谣》是较早研究中国“歌谣”的专著之一。据浦江清为《中国歌谣》所作跋记及其相关日记记述来看,一般认为,这部专著是1929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开设“歌谣”选修课时的讲义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还有没有比选修课讲义更早的版本呢?迄今为止,学界未有探究。本次发现的一篇朱自清演讲稿《中国歌谣之起源与发展》,原载于1928年12月7日第13期《燕京大学校刊》的讲演录栏目,署名朱佩弦,李雪寒笔述。这是朱自清在燕京大学作学术演讲时的一篇演讲稿,即“歌谣”选修课讲义的雏形。《燕京大学校刊》创刊于1928年9月14日,周刊,由总务处文牍科编辑,每周星期二之前集稿,每周五发行。燕京大学时常邀请中外知名人士前来演讲,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演讲机制:成立大学演讲会,设专人负责组织演讲活动;确定固定演讲时间,提供演讲适用场所;安排笔述者专事笔录;定期将演讲稿刊发于燕京大学的校办刊物《燕京大学校刊》,本周演讲下周见刊。演讲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文学文化、历史、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卫生、科学术等。1928年9月28日第3期《燕京大学校刊》的《校务纪闻》栏目,报道了本学年第一次大学演讲会于9月22日上午11时30分在丙楼103号教室举行。1930年2月14日,《燕京大学校刊》第2卷第20期《校务纪闻》登载了关于《大学演讲改时》的一则消息,公告将原定于每周六上午11时30分的演讲,自本学期开始改至每周四下午4时30分举行,改期原因是多数教员、学生因课不能听讲。由此可知,在1930年2月14日之前,燕京大学的演讲时间是定在每周六上午11时30分,之后的演讲时间改为每周四下午4时30分。据此并结合《燕京大学校刊》采编稿件的时间来看,朱自清演讲稿原载于1928年12月7日第13期的《燕京大学校刊》,那么他在燕京大学发表有关中国歌谣的学术演讲时间,当是1928年12月1日上午11点半。朱自清有关《中国歌谣之起源与发展》的演讲,以1918年北京大学发起中国歌谣搜集、整理活动为引子,由对中外歌谣源起的简要比较切入主题,例引中国南北方歌谣,概括地探讨了中国歌谣的起源、传播、演变、发展及影响。从这篇演讲稿的内容来看,朱自清研究中国歌谣的学理思路已基本框定。近年来,长期被忽略的朱自清专著《中国歌谣》,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在比较视野下观照《中国歌谣之起源与发展》由演讲稿到讲义再到专著的流转和演绎,是研究朱自清对中国歌谣探索渐趋细致深化、丰富化和学理化的过程及价值不可或缺的环节。

今录朱自清演讲稿《中国歌谣之起源与发展》如下:

中国歌谣之起源与发展①

讲演者朱佩弦先生

笔述者李雪寒

(一)引言

歌谣的由来很久,不过有人实际的去研究它,却没有几年,据可靠的调查,国人研究歌谣的起始,是在民国七年。在这几年中所搜集的资料,也很不少,据说北京大学,存有二万余篇之多,广东大学,也有相当的搜集。不过要讨论歌谣本身的源起,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至于发展和影响方面,也有显异的步骤,兹分述如下:

(二)起源

我在未讲到本国歌谣的源起之前,我先把外国——英国歌谣的源起,拿来做个参考。对于英国歌谣的源起,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民众创造说,这种说法即是:当众人聚在一起时,彼此欢呼歌舞,并随性之所至,互相唱和,然后联成一首,遂为一篇歌谣。第二种说法是民众与个人合造说,换言之即是:歌谣的源起,是在众人聚合时,为一二智者所创,然后流传下来,成为一篇歌谣。不过,也有许多歌谣,是抒情或代表个性的作品,既然是抒情或代表个性的作品,自然它的创造,不必是在群众聚合时而有的,因此,就有人想,歌谣的源起,是属于个人的——第三种说法。我国歌谣的源起,也有“民众”和“个人”创造两说如下:

(A)由考据而得的。

(1)民众创造说——例如葛天氏之乐——八阕。伊耆的蜡辞。弹歌。全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葛天氏之乐,是“三人操牛尾以歌”。伊耆的蜡辞,是“年祭时的歌辞”。至于弹歌,是吊亡时所唱的歌辞——假设——,自然,它们的源起,并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民众的。

(2)个人创造说。例如击壤歌和皇娥白帝歌,便是很显明的例子。因为击壤歌是表现升平的快乐的个性的歌声。皇娥白帝歌是表现情意的和爱情的作品。既然是表扬情绪和发挥个性的东西,自然它的源起,并不是民众的,乃是个人的。

(B)由传说而得的

由传说而得的歌谣,其源起多是关于个人的。例如荧惑说,及关于秦始皇、张良、罗隐、刘三妹等人的传说,便是很好的例子。荧祸说是近于神话的传说,相传是星宿临凡,藉“歌谣嬉戏”预示吉凶的意思。关于秦始皇的歌谣,是传说天助始皇杀人,置十二太阳,轮流作工。又绣楼公主作歌谣,使修长城者歌之而忘倦。关于张良的歌谣,传说是张良戏己女时,所唱的歌辞。关于刘三妹的歌谣,相传是刘三妹与白鹤乡少年比赛时的歌辞。关于罗隐的歌谣,相传罗隐有皇帝命,但不得为皇帝,遂愤而作三船等歌,并去广东和刘三妹相赛,三妹戏之曰:“石山刘三妹,路上罗秀才;人人山歌肚中出,那人山歌船撑来。”罗隐愤,抛三船于河,其余的部分,便流传到现在。

(C)由体裁的推测

从体裁方面,也可以找出它们的类别来,例如许多歌谣,全表现作者是“第一身”。就连诗乐府和广东歌谣中,每含有“我”的字样在里边。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大部分的歌谣,是属于个人创作的。

(三)发展

从民俗方音和其他方面考查,知道歌谣的发展,多半是沿着水路的,因为水路的传播,比较陆路方便的多。不过传播既广,免不了有更改的地方。更改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是无意的更改,一是有意的更改。无意的更改,多是记不全的结果,有意的更改,或是由于方音和风俗的不同,或是由于辞句的优劣而有的变化,例如《看见她》这一篇歌谣,在南北因为民俗的不同,它的内容和辞句便改变了许多,兹将陕西三原的《看见她》和江苏淮阴的《看见她》举例如下:——

(A)陕西三原的《看见她》:—— 你骑驴儿我骑马, 看谁先到丈人家。 丈人丈母没在家, 吃一袋烟儿就走价。 大嫂子留二嫂子拉, 拉拉扯扯到她家; 隔着竹帘看见她: 白白手儿长指甲, 樱桃小口糯米牙。 回去说与我妈妈, 卖田卖地要娶她。

(B)江苏淮阴的《看见她》:—— 小红船,拉红土。 一拉,拉到清江浦, 买茶叶,送丈母, 丈母没在家, 掀开门帘看见她, 穿红的,小姨子, 穿绿的,就是她, 梳油头,戴翠花, 两个小脚丁巜丫巜丫, 卖房子卖地要娶她。

我们假设这篇歌谣的发源,是在陕西,那么从陕西传到江苏之后,因为民俗的不同,便有了好多的改变——董先生在关于《看见她》的研究里说,“歌虽寥寥短章……北方的悲壮醇朴,南方的靡丽浮华,也和一般文学,有同样的趋势,明明是一首歌谣,到过一处,经过一处民俗文学的洗礼,便另换了一种风趣,到水国就撑红船,到陆地便骑白马……”。歌谣不但随民俗而变化,并且因方音而各异,例如上边那首歌谣,在北方便是《看见她》,在江苏便是《看见俚》,在广东便是《看见佢》。同是一种意思,不过因方音的不同,所以有了变化。除此之外,由歌谣改到乐歌,字句间因为唱得和谐起见,也有了相当的变更,例如在平常的歌谣里是“自从一别到今朝”,但在乐歌里,便是“自从呀一别呀到呀到今朝”……

以上三种,全是有意的变更。至于无意的变更,多是由于(一)新意(二)脱漏(三)传讹(四)分裂等因。例如北方的歌谣,在《看见她》一首里,满有招待的意味,如“……吃一袋烟儿就走价……”可是在南方的同一的歌谣中,便把这种意思,脱漏了去。又如在娶过她来之后,只见她:——

“脚大面麻一脸疤,

打一辈子光棍不要她。”

这便是新意的增加,至于传讹方面,我们也可找出两篇东西来,作个代表,例如:

(北平) 驴斑斑,脚踏南山,

南山北斗,养活家狗

(苏州)踢踢脚背,跳过南山,

新官上任,旧官请出。

创制歌谣的能力,并不是古人独有的特长,不过在印刷术发明之后,口传的能力和歌唱的人,渐渐减少了,因此,歌谣的制作,也减少了许多,不过不是绝对的没有了,例如北平的《电车十怕》,便是很好的例子如下:——

电车十怕
车碰车。车出辙。
弓子弯。大线折。
脚蹬板儿刮汽车。
脚铃锤儿掉脑颏。
执政府,接活佛,
挂狗牌儿坐一车。
不买票的丘八哥。

没电退票,卖票的也没辙。

总之,这种新创造是常会有的。

(四)影响

因为歌谣的传播,有好多东西,便都歌谣化了。例如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里,有西门行两首,其中的一个,便是本辞,本辞就是徒歌。此外如佛经中的太子五更,曲里的小令,历史中的古人名。又如童蒙书和孟子的前儿②句的歌谣化,全给了我们很好的例子如下:——

(孟子) 梁惠王。两支膀。

荡来荡。荡到山塘上。

吃一碗绿豆汤。

(百家姓) 赵钱孙李。隔壁打米。

周吴郑王,偷米换糖。

冯陈褚卫,大家一块。

蒋沈韩杨,吃子勿许响。

总之,歌谣在演进的程序中,因为吸收了相近的东西而有了变化,在一方面,固然是歌谣的变化,但在另一方面,却是它把别的东西歌谣化了。换言之就是别的东西受了歌谣的影响……

朱自清倾心于研究中国歌谣,注重在中外歌谣的比较视野下探索中国歌谣的价值。除了多方搜集中西方歌谣外,朱自清还着手翻译域外歌谣,例如《春已经到了》《出征》《听听天鸰》,三首翻译歌词均出自朱自清之手。这三首歌谣原载于1943年2月5日的《乐风·庆祝订立平等新约特刊》,后两首为德国民歌,署名朱自清。朱乔森所编《朱自清全集》辑录了朱自清翻译的诗文,但刊载于《乐风》特刊上的此三篇译词未见收集。《乐风》1940年1月创刊于重庆,由乐风社编辑印刷,1944年6月停刊。其间,《乐风》经历了停刊、复刊的波折,月刊、双月刊的变更,编辑人员的调整。为庆祝订立平等新约,《乐风》在1943年2月出版了特刊,在《编辑后记》中,主编熊乐忱道:“此次编印特刊,时间过于怱促,由作词制曲到出版,一共仅仅十天。…… 因为时间过促,致未能向各方广事征求,今后仍盼各方源源惠寄有关宣扬新约意义之歌词。”[1]所谓订立平等新约是指: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双方分别在华盛顿、重庆签订《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与换文》和《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新约废除了自1840年以来美、英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些不平等条约,重庆各界民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活动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平等新约的签订,社会各界爱国名士也相继发表广播演讲,盛赞平等新约签订的意义、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素有爱国之心的朱自清自然成为《乐风·庆祝订立平等新约特刊》的采稿对象之一。1943年5月20日,在这两个条约同时生效后,其他的西方国家相继发表声明,宣布放弃在华特权及不平等条约。三首翻译歌词如下:

春已经来到了③

春天已经来了,欢欣且高唱,草木茂,百鸟和鸣;如许明媚风光,高声唱,黑羊依依母乳下,犊子觅草河边,雄鸡鸣鸣,母鸡咕咕群鸡嘎嘎啼,农夫荷锄去向田间深耕,溉种手足忙。夏天已经来到了,欢欣且高唱,草木茂百鸟和鸣;如许明媚风光,高声唱。

出征 德国民歌③

(一)我有一个从征伴侣,他真是再好没有。喇叭催我们进攻,他在我身旁作战。(副歌)好荣誉,好荣誉,好荣誉的大胜利。拿出心和手,巩卫祖国,你听林中小鸟,在我们这边真是唱得好,你的祖国,你的祖国真是好。

(二)一粒子弹飞到面前,不知是要谁的命,只见他声也不响跌倒在我的身旁。(重唱副歌)

(三)他还向我伸出手来,但我正在要放枪我不能和他握手让他快快的安息。(重唱副歌)

听听天鸰③④

1.听听天门里唱天鸰,太阳正在上升,太阳底马水边留停那处开遍金英,那处开遍金英,那霎眼的小小金英,睁开金黄眼睛,许多宝贝藏在里面,温柔的姑娘快醒。

2.整夜是,可爱和幽静,天上闪烁众星,你在上头目光耿耿,希望早晨来临,他们欢迎你来叫醒,睁开如星眼睛,因你底眼睛美丽如星,温柔的姑娘快醒。

3.若为你唱底相爱声,不能把你唱醒,等到黑夜渐次临近,阿?你便要清醒,你窗里送来爱情,他知你睁开眼睛,他歌唱时你必爱听,温柔的姑娘快醒。

在林语堂、邵洵美、章克标、李青崖等人的商议下,1932年9月16日,《论语》半月刊在上海创刊,邵洵美称“写‘论语文章’的作者为‘论语朋友’,在他五十二篇‘编辑随笔’和林达祖《沪上名刊〈论语〉谈往》中提到经常来稿的作家”[2],这些作家有丰子恺、傅斯年、郭沫若、胡适、老舍、鲁迅、茅盾、潘光旦、沈从文、施蛰存、孙伏园、孙福熙、郁达夫、俞平伯、周作人、朱光潜、朱自清等。如邵洵美所录,朱自清曾为《论语》撰稿,他的《伦敦竹枝词》刊载于1933年第15期《论语》,署名朱佩弦;《论无话说》刊载于1934年第36期《论语》,署名佩弦。1934年4月,林语堂主编《人间世》,朱自清于1934年在《人间世》第16期发表了《特写:说扬州》,署名佩弦。这些文章《朱自清全集》均有收入。1936年10月16日,《论语》半月刊第98期刊载《新“中庸”之道》一文,署名“白水”。《新“中庸”之道》短小精悍,寓幽默于庄正之中,尽显《论语》所倡小品文风格之神韵;其语言凝练清雅,与《伦敦竹枝词》一文的语言风格相近;其主旨由老“中庸”赞美高山厚德载物之仁,改写为新“中庸”慨叹身居高位官者之不仁不义。朱自清擅长将古诗文经典“旧意”翻转为“新意”,非有深厚国学功底者不能为,从此文的语言和风格判断,应为朱自清之作,且“白水”是朱自清的笔名之一。徐迺翔、钦鸿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中记载了有关朱自清笔名的例示条目,条目有9条,分别列举了朱自清创作所采用过的9种署名:余捷、柏香、清、佩弦、白晖、自清、朱佩弦、白水、朱自清、知白,除“知白”外,其余8种署用名下都标明了例文篇名及刊载出处,其中“白水——见于《新‘中庸’之道》,载1936年11月1日《论语》半月刊第99期。”[3]本条目明示《新“中庸”之道》是朱自清以“白水”为笔名发表在《论语》上的一篇文章,但对于《新“中庸”之道》的刊载期刊及时间记录有误,这篇文章刊发于1936年10月16日《论语》半月刊第98期,而不是1936年11月1日《论语》半月刊第99期。另外,其余7种署名下的例示文篇,《朱自清全集》均有收录,唯《新‘中庸’之道》一文遗漏未收集,当是因为出处标注有误而检索未获的缘故。朱自清不仅善于运用白话抒写现代美文,而且驾驭文言作文亦工,于此可见一斑,但后者为研究者所疏略。今录全文于下,以与同道分享:

新“中庸”之道⑤

官之大者!草本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非朱夫子注):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老中庸”的开宗明义。今将“老中庸”四句:改易一字。立成“新中庸”,而中庸之道仍存,不稍有所偏易焉。

夫官者!非天下之正道耶?况大官其为道正者也,官之大者——栽党植私,富有宝藏,非天下之定理耶?究竟圣贤经传:千古有灵,历数千百年至今,易一字而更有灵,大哉圣人之言!大哉中庸之道。

注释:

①原载于1928年12月7日第13期《燕京大学校刊》,署名朱佩弦。

②此处“儿”应为“几”字之误。

③诗歌原载于1943年2月5日《乐风·庆祝订立平等新约特刊》,署名朱自清。

④此处字迹模糊,疑似“鸰”字。

⑤原载1936年10月16日《论语》半月刊第98期,署名白水。

[1]熊乐忱.编辑后记[J].乐风·庆祝订立平等新约特刊,1943:3.

[2]绡红.邵洵美与幽默杂志《论语》[J].新文学史料,2015(3):182-191.

[3]徐迺翔,钦鸿.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137.

(责任编校:彭巍颐)

The Newly-discovered Works by Zhu Ziqing

DENGXiao-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The newly-discovered works by Mr. Zhu Ziqing include the speech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ChineseBallads;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pieces of lyrics-HereComestheSpring,Conquest, andListentothePipit; and the essayNewThoughtsoftheGoldenMean. These works are not included inTheCompleteWorksofZhuZiqingcompiled by Zhu Qiaosen, but they are of great value to the future study of Zhu Ziqing and his writing.

Zhu Ziqing; speech; lost works; lyrics translations

2016-08-08.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边缘报刊'与现代作家佚文的发掘整理、校勘与阐释”(13YJA751028)。

邓小红(1964—),女,河南襄城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史料。

I206.6

A

1673-0712(2016)06-0053-05

猜你喜欢

燕京大学中庸歌谣
中庸自明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新中国成立前后燕京大学外籍教师的去留抉择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