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其启示
2016-03-06张宏谭文华
张宏,谭文华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其启示
张宏,谭文华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人类发展的历程表明,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科技成为文化展现、传播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又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通过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作用来充分展现、传播和创新中国文化,而且要通过大力构建创新型文化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此外,要通过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两大战略的协调互动,促进我国科技和文化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科技进步;文化创新;互动关系
人类发展的历程表明,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十分密切,科技进步为文化的展现、传播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反过来,文化创新又深深地影响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即文化创新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今天,随着科技与文化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亦变得愈益不可分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探讨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启示,对于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概念及功能
(一)科技进步的概念与功能
科学技术活动包括研究与开发活动、成果转化与应用活动、科技服务活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都可以认为是科学技术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进步。因此,所谓科技进步,其实质就是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服务的力度,使科学技术在局部或整体上发生一定的量变甚或质变,从而使之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更加强劲的力量。 科技进步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舒尔茨的研究表明:美国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中物质资本积累的贡献率仅为20%,其余80%是由科学技术引起的[1]。马克思曾提出“科学技术中包含了生产力”,恩格斯也曾看到了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增进人民福祉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都表明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资源能源瓶颈和生态环境压力。发展模式必须要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能源,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学技术发展,从而大幅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文化创新的概念与功能
有学者认为:“文化创新是原有价值体系、心理定势、思维方式的解构,也是新的观念、知识、体制的建构;是传统的惯性的消解,也是传统的精华的重铸;是社会生活的变革,也是一代新人的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创新不仅是文化内容的激活,更应当是文化模式或文化范式的革命性转型。”[2]这主要是从制度和精神层面来界定文化创新的。事实上,文化创新不仅包括这两个层面的文化创新,也包括器物(物质或载体)层面的文化创新。它是涉及整个文化领域的创新范式。我们认为,所谓文化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或文化内容,或供给一种新的文化体制,或包括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管理体制、文化运行机制等在内的文化范式的根本转变,以及将这些变化转化为实践的过程[3]。
在当今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为经济、科技、军事、资源禀赋等领域的“硬实力”竞争,而且体现为文化、制度、价值观、对外政策等领域的“软实力”竞争。恰如比尔·盖茨所言:“在因特网时代,谁买下了文化,谁就控制了时代。”而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时代精神,并不断地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的整体实力,并在世界文化的软实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
(一)文化创新促进了科技进步
从历史来看,文化创新成为科技进步的解放性力量,尤其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激发和释放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众所周知,肇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一场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运动,它要求用人性取代神性,恢复人在世界的主体地位。这场文艺复兴运动导致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最终促进了包括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的大发展。而近代德国科学的发展大大得益于中世纪马丁·路德所倡导的宗教改革运动。1624年英国出台了《垄断法》,是专利制度的一个重大创新,促进了英国科技发明的快速增长。美国硅谷创新文化的形成,极大提升了硅谷的创新能力,使得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硅谷流向世界各地。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的科技体制改革也可以说是制度文化方面的一个创新,这一制度创新全面激发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活力,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科技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由此可见,文化创新是科技进步的软环境,也是重要的推动力。一方面,它可以将科学技术从落后的制度或体制束缚下解放出来,充分释放科技发展的活力,激发科技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主体本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果与使用效果,最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二)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创新
首先,科技进步引起文化载体的变革。例如,语言文字的载体历经了从龟甲和兽骨到竹简和布帛,再到纸张以至今天的软盘、硬盘、光碟等的变化,每一次的书写革命都依赖于科技上的重大突破。而文化载体的变革又引起了文化范式上的重大变迁。其次,科技进步推动制度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实现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必然要以实现制度上的创新为前提,即科技进步呼唤着制度的完善和变革;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扩大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加了不同制度之间碰撞的机会,使得各种制度的优缺点最终暴露出来,从而为每一种制度的完善乃至变革提供契机。最后,科技进步促进精神文化的提升。近代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火车、轮船、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电报、电话、网络、卫星等通讯工具,以及机床、拖拉机、机器人等生产工具的诞生,扩大了人们活动和交往的范围,引起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从而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促成了人们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促使人类的精神文化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3][4]。
三、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大力建设创新型文化,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自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就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科技的相对落后不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务院于2005年底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到205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必须要大力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而要大力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又必须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文化,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5]因此,通过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要素,借鉴国外创新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创新文化,是我国科技界乃至全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所要构建的这种创新文化应当具有激励全社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功能或特质。在创新文化的激励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必将得到迅速提升,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作用,充分展现、创新和传播我国文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将“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十八大又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在当今世界,文化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我国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高科技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争取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一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技术或技艺,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二是要开发和利用现代文化技术,促进我国现代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要加强传统文化技术和现代文化技术的融合,提高文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以崭新的、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创新和传播我国文化。
(三)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两大战略的协调,促进科技与文化协同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是我国当前两大发展战略,它们既有各自独立的内涵和目标,又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而能否实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协同发展,不仅关系到创新型国家与文化强国建设两大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此,必须统筹好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建立健全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互驱动”机制,协调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两大战略的关系,实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良性循环。总之,我们既要以创新文化不断激励科技进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同时又要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从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米传民,刘思峰,杨菊.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34-36.
[2]田丰.论文化创新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J].学术研究,2004(2):56-62.
[3]谭文华.技术进步与文化创新:基于技术进步视野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探析[J].理论月刊,2013(12):76-79,108.
[4]谭文华.论技术对于文化的价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6-179.
[5]廖文根,赵永新. 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6-24(1).
(责任编辑:李翔)
收稿日期:2015-11-23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重点项目“文化强省战略下福建省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JAS1411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宏(1989—),女,河南洛阳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谭文华(1967—),男,湖南茶陵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093—03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Enlightenments of Scientific-Technic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ZHANG Hong, TAN Wenhua
(College of Marxism,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The humankind's development process shows that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 progress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s extremely close. On the one hand, S&T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and tools to the development, dissemin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al innovation could provide goo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T. At the present, China makes great efforts to build an innovation-oriented and culture-powerful country. In this context, we need not only to make advantage of contemporary hi-tech to demonstrate, disseminate and innovate Chinese culture fully, but also to construct innovative culture vigorously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T in our country. In addition, 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between S&T and culture should be promote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and the strategy of culture-powerful country.
Key words:scientific-technical progress; cultural innovatio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