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
2016-03-06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225200高诗正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225200)高诗正
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225200)高诗正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唯有教师不断运用自身的言语表达智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创造出生命的灵动。教师应做到深刻解读,形成开掘资源的智慧;精妙整合,形成巧妙设置的智慧;敏锐捕捉,形成有机生成的智慧;巧妙化解,形成灵活应变的智慧,从而在提升教学智慧的基础上铸造灵动课堂。
[关键词]教学智慧灵动课堂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享知识、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应不断运用自身的言语智慧,创造出生命的灵动。
一、深刻解读,形成开掘资源的智慧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就要将更多的工夫花在课外。阅读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洞察、准确把握、精准剪裁,真正从学生的视角关注文本,开掘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认知疑惑成为课堂的生长点。
例如,《桂花雨》一文中写道:“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的金桂。”这既是文本认知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引领学生借助补充的资料了解到,作者琦君搬家后来到杭州的满觉陇,这里盛产桂花,其名气远胜作者家乡的金桂。文中是作者言不由衷吗?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杜甫的名句“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类比课文中的这一共同体验,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妙整合,形成巧妙设置的智慧
阅读教学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如何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这体现着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独特理解和认知,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根据教学节奏进行合理的设计,将所要教学的内容按照相应的逻辑顺序进行巧妙设置,形成彼此勾连的自然体系,努力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匹配起来,这样才能顺应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担子”一词前后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第二次是“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两处中“担子”的意蕴显然并不相同:第一处,指向字面含义,即用扁担挑起的重物;而第二处则有了更为深刻的意蕴,指向于艰辛的生活形成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将两处语言同时呈现,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
正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核心词语一语双关的作用,体悟到文中母亲的艰辛和伟大。
三、敏锐捕捉,形成有机生成的智慧
真正优质有效的课堂,既不应完全顺应着课前预设一成不变,也不能在毫无预设的情况下随意生成,而应追求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练习1”中的地域《简称歌》时,学生诵读识记的难度并不大,但要将这些简称与地图中的行政地域对应起来,则相对较难。教学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的家乡在山东,简称是‘鲁’。”教师眼睛一亮,何不发动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积累来帮助识记呢?由此,课堂教学立刻转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小手林立,“粤语歌”“京沪高速”“渝派富豪”等源自学生真实积累的词语纷纷呈现,有效地化解了学生学习《简称歌》的难度。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学生课堂学习时的状态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及时而有效的调整,使得课堂教学朝着良好的方向迈进。
四、巧妙化解,形成灵活应变的智慧
课堂教学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都可能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富有经验和智慧的教师,应能对课堂意外做出灵动而准确的判断,并迅速想出针对性策略,从而将学生的错误认知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很多学生都被牛郎织女至纯的爱情故事所感染,更替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而感到惋惜。但一个学生却语出惊人:“织女是罪有应得,自作自受。”全班学生一脸愕然。教师并没有将其一棍子打死,而是示意他说说自己的看法。“织女是王母娘娘的侄女,是天上的仙女,应该知道天庭的制度,居然和牛郎结婚,还生下了两个孩子,她这是知法犯法。”这样的认知显然与民间故事的创作初衷相悖。于是,教师迅速做出调整,引导学生思考:“天庭的制度是怎样的?是公正合理的吗?我们从织女身上其实更应该看到什么?”学生顺势而下,从制度的合理性、公正性入手,拨转了错误认知,让教学向文本的更深处漫溯。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应将教学的视角立足于学生内在生命欲望的激活与释放,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内在需求链接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