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

2016-03-06骆晓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女权

骆晓戈

(湖南商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论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

骆晓戈

(湖南商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阅读《向警予文集》,可以重新认识作为中国早期女权运动领袖的向警予对近百年来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她致力男女平等,兴办女学教育救国;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定民族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前提;深入发动女工,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本土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第三世界妇女运动特征的女权理论。

[关键词]向警予;《向警予文集》;妇女解放思想;女权

向警予是中国早期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在1924年12月27日的《寒假中女学生因努力的一件大事》中她这样写道:“国民会议上不独要有士农工商的各种人民团体,而且要有妇女团体。妇女团体如不自动的参加国民会议,便是妇女自己放弃了妇女的民权。”“一般男子也是中了几千年礼教之毒,对于女子仍摆不脱旧日的观念,女权两字他们是很厌恶的。”[1]200

由于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党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的角度,强调向警予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份,我们对向警予作为中国女权领袖的理论建树了解实在太少,以至于一提到“女权”,就会有人认为这是西方妇女运动的产物,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带着问题,我们阅读《向警予文集》,开始重新认识向警予。《向警予文集全集》28万字,收集了向警予1911至1928年间的文章、书信、照片、作文、日记,附件收录了向警予生平大事年表和蔡和森在1928年写的《向警予同志传》。向警予出生于1895年,牺牲于1928年5月。收入《向警予文集》的100余篇文章中,论述妇女解放主题的有48篇,几乎占到文集的一半。在1920年,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向警予在李大钊先生主办的《少年中国》发表《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提出了女权主义的立场和分析思路,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女权主义的理论体系。向警予发表的《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一文比堪称西方妇女运动纲领性文章的朱丽叶·米切尔的《妇女:最漫长的革命》[2]足足早了40年。

一致力男女平等,兴办女学教育救国

在向警予33年短暂的人生中,男女平等的理想几乎贯穿她一生。1911年,年仅16岁的向警予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与志同道合的女生结拜为七姊妹,发誓“姊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1]1,从此与妇女解放事业结下不解之缘。1922年,向警予从法国留学归来后,正式办理加入共产党的手续,此后在党内长期担任妇女运动的领导等职务,直至1928年光荣牺牲。

少年向警予为什么会立志要致力于“男女平等”? 要追溯到10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曾经有湖南籍唐群英等几百人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3],1911年正是辛亥革命枪声打响的年代,这些女子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后因反对袁世凯政府而遭到镇压。“这些1905年就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们,革命多年,并于辛亥革命时穿行于枪林弹雨中。昨日她们还是巾帼英雄,今日她们就成了国家的罪犯。当通缉令张贴满北京的大街小巷时,‘女子参政同盟会’的女子们黯然神伤,挥泪告别她们的聚集地,结束了1904年她们就开始从事的女权运动”[3],发出了教育救国的呼声,回到各地兴办新女学。向警予的大哥向先钺就是她们的盟友,是当时湘西同盟会成员。从幼年开始,向警予随母亲跟大哥读书,在她幼小的心中早就播下了三民主义和男女平权的种子。向警予青少年时期的兴办女学教育救国的志向,同样源于兄长和家庭的影响,也是源于唐群英、林宗素、沈佩贞等本土女权主义领袖们的影响。

1917年向警予毕业于长沙周南女校,回到溆浦办女校并担任校长。

从1917年到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这5年间,向警予致力兴办女学。她亲手写溆浦女校校歌,歌词中写道“男女平等”“为我女界大放光明”,表达了她清晰坚定的办学目标;她主持修理校舍,邀请长沙的同学到溆浦任教;她游说四乡,劝乡亲们送女孩子入学;她请留学日本归来的五哥义务为女生做体检;组织女生假日上街清扫,参加公益活动等等。接着在1919年,向警予成为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的“新民学会”成员。当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向警予又积极组织上街游行、示威、演讲;与蔡畅发起“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长沙女学生赵五贞因抗婚自杀事件发生后,向警予与毛泽东商议在周南女校召开纪念大会,两人都在会上演讲。随后在1920年1月,向警予与蔡和森、蔡畅及其母亲等人一同赴法国留学。旅途中向警予与蔡和森多次深谈,“开始抛弃教育救国,而倾向共产主义”“警予与和森之恋爱,亦于此发生”[1]321。在法国他们留下了向蔡同盟的合影。向警予在融入一种新文化过程中致力改造社会也不断求得自己的新生。

二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定民族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前提

向警予将女权运动与中国政治运动结合,指出“未能达到独立自由和平统一以前,漫说妇女的彻底解放不可能,就是十八世纪欧美妇女所悬的女权也决难办到”[1]168。“中国妇女运动,业已带了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中国妇女运动“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前驱,以开女权之路”[1]171。这样使得中国女权不是少数女界精英的自话自说,而是放在中国人民谋求民族解放的大背景下,让“妇女解放” 得到社会进步人士和各阶层的认同,成为主流话语。妇女在国民运动中一方面要代表全国人民要求提出救国救民的政见,另一方面要代表全体妇女的利益提出男女平权的主张,要宣传政见,唤起民众尤其是妇女群众的觉悟,使之自觉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后盾。民族解放,人民民主,是妇女解放的前提。向警予还提出妇女应关注政治,并参与中国的解放事业当中,中国的独立解放事业应当有妇女的功劳。追溯近百年来中国妇女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向警予的理论具有独创性与前瞻性,她带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挑战父权文化和封建习俗的妇女解放理想,同时总结了袁世凯称帝复辟时期女权运动遭到重挫的教训,提出只有根除外国资本和北洋军阀等多重压迫,妇女才能真正得到解放。以向警予、蔡畅、邓颖超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女权领袖坚信民族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前提的理念,投身社会主义解放事业。也正是她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后,颁布的第一部大法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从法律层面废除了传统中国社会延续数千年的包办婚姻制度。中国妇女不仅在中国民族解放事业中立下了不朽业绩,也使得中国妇女解放事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令世人瞩目。

与早期的办女学时期相比,向警予“自与和森恋爱及参加实际工作后,她精神上常常感受一种压迫”。从史料我们不难看出,向警予的压抑感,一方面来自她作为妻子的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青少年时期向警予发誓抱独身主义,做“天下第一伟人”,种种不愉快导致她最后和蔡和森分手;另一方面来自当时的党内性别偏见,“以为女同志的能力不如男同志,在她看来,仿佛是‘奇耻大辱’”。“同志们愈说她是女同志中的最好的一个,她便愈不满足。她是‘五卅’运动中有力的煽动者组织者之一;她是党的妇女工作的负责者;但她自己总是不甘于‘妇女的’工作——纵然她在这种工作上得到一般的信任。当然,以警予的能力说,本来可以担任一般党的指导工作,这是从前党的组织上分配工作的缺点。”[1]343蔡和森的回忆正说明了向警予在从事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时,也常常遭遇到女权主义被边缘的窘境。

三深入发动女工,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

最让向警予看到曙光和希望的是她亲自发动组织的女工运动。她不仅提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目标,还全身心投入大革命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1922年7月,向警予在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会后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之后的1923年6月,向警予在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她起草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强调应提出“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国民运动的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大会决定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选向警予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她发表《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上海女权运动会应注意的三件事》《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等30余篇文章,分析并指导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不像某些评论说向警予信仰共产主义后放弃了女权,相反,向警予从工人运动中看到了中国女权的主力军所在。向警予认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最有希望的是劳动妇女,她们不独是妇女解放的先锋,而且是反抗外国资本掠夺的国民革命之前卫。

向警予为劳动妇女办夜校,组织罢工运动。蔡畅和美国《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夫人都曾经提到,由于向警予卓有成效的努力,中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了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

1925年3月22日,上海妇女40余个团体共同召开了上海女国民大会,向警予任主席。在会上,她作了题为《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的报告。报告中说到:摧残女权的恶制度、恶势力,就是帝国主义与军阀,而帝国主义和军阀总是民权的死敌;民权运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反抗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所以我们要争回女权只有在普遍的民权运动里面去争,这就是今日大会第三种重大的意义[1]215。

在今天看来,以上的宣讲正是这位中国女权领袖对中国早期女权运动暨妇女解放运动的最好阐释。也正如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的讲话中所说:“我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1]

《向警予文集》既是一本中国本土女权运动的理论著作,也是向警予的女权行动知识化和知识行动化的记录。重新认识向警予,找回传统,是为了更好地承接与前行,因为争取男女平等,是一场争取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的运动。重新认识向警予,是在阅读《向警予文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作为中国早期女权运动领袖的向警予对近百年来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产生的重大影响。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本土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第三世界妇女运动特征的女权理论。

参考文献:

[1]戴绪恭,姚维斗.向警予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3]张红萍. 1913,被抓捕的女权主义者们[EB/OL]. (2016-03-23) http://news.hexun.com/2015-04-08/174757220.html.

(责任编校:李传熹)

[收稿日期]2016-04-22.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研究”(15WTB26)。

[作者简介]骆晓戈(1952—),女,湖北武汉人,湖南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一级作家,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女性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16)03-0033-03

On Xiang Jingyu′s Thought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Her Practice

LUOXiao-g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Xiang Jingyu was a leader of the early women′s movement in China. After reading The Collected Works of Xiang Jingyu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er influence on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n the recent one hundred years. She dedicated her life to 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providing education for women as a means of saving the nation. She embraced Marxism, believing that national liberation was the precondition for women′s freedom. By actively organizing women′s movement she contributed to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hapter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in China. Xiang Jingyu′s thought of women′s liberation was the result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both local and national; it was also one of the theories of feminism which sh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men′s movement in the Third World.

Key words:Xiang Jingyu; The Collected Works of Xiang Jingyu; thought of women′s liberation; women′s right

猜你喜欢

女权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当女性觉醒遇上“田园女权”
直起腰的女人是老虎
从解构主义视角浅析迪士尼“公主动画”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主题
读《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一书
浅谈日本动漫大师今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以书为音,为女权发声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