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2016-03-06孔凡霞杨龙奉
孔凡霞,杨龙奉
(重庆交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重庆 400074)
论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孔凡霞,杨龙奉
(重庆交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重庆 400074)
摘要:从丰富的儒家文化借鉴教育资源和方法论,对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分析社会转型、网络文化及西方文化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指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儒家文化纳入教学体系,纳入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儒家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重要的理论价值,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规律,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1]6。儒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儒家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儒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儒家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方法论借鉴,儒家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它在现实中的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的有力手段。
(一)儒家文化注重品德修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
儒家传统道德生发于孔子的儒家伦理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群体重于个体,强调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整合[2]。现今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一脉相承。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的育人标准,和谐相处、乐于助人、礼节周到、追求智慧、做人诚信等思想仍不过时。如“先义而后利”(《荀子·荣辱》),从中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可以启发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下正确对待物质利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大学》强调“诚心、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中借鉴儒家的气节追求,可以培育大学生自立、自强、慎独、自尊的独立人格等。
(二)儒家文化遵循有教无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
在儒家教育思想中,最鲜明的便是“有教无类”, 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孔子对待学生不分贵贱,愿意来的不拒绝,愿意走的不制止,虽门下弟子众多,但孔子兼容并蓄,爱之则教之,并没有等差,打破了过去由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禁锢。从“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的理念出发,基于“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的理论基础,有教无类扩大了人才来源和教育的社会基础,对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儒家文化提倡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讲究教法,循序善诱,儒家文化中倡导教育者要讲求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儒家文化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即看学生的所作所为,了解学生的经历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爱好、智力等方面的不同,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思索、探究、发现,教师只是适时进行关键点的点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朱熹更是将这一理论发展为“循序渐进”,即学习和工作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去进行深入和提高。
学是思的前提和基础,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首先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肯定了学思并重的思想。孔子后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就说读书之后,要经常温习、应用所学过的知识,从实践中获得应用知识的快乐和满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才能从中获得新的见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赞扬其弟子能“闻一知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即哲学上的归纳和演绎。这启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温故知新,懂得融会贯通,由此及彼,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
(四)儒家文化倡导仁者爱人,能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为政思想的基石便是“仁爱”,推行仁爱天下。从孔孟到程朱的历代大儒,都把仁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仁”成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指南和规范。 儒家的“仁者爱人”,仁即是爱。“仁”是一种发自家庭又超越家庭,延及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自然的普遍的爱。“仁”体现的这种由里及外、由小及大的爱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道德准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作出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由此,借鉴儒家在待人接物上的推己及人,对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氛围、和谐社会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二、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儒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但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生存网络化的今天,这些境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选择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以德为本教育理念缺失,大学生文化认同感薄弱
如今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之对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薄弱。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疏忽了大学生精神和道德的培养。儒家文化素有德育为先的传统,人的良好道德不是依靠自然生成的,而是后天的教育培养造就的,在个人主观努力的基础上,加之良好的学校教育,便可以培养出“君子”。但是,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轻德的现象,有些学校偏重于政治思想教育,忽视了文化、道德领域的教育,尤其是文化认同感的教育,因而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崇洋媚外行为的产生,对儒家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对它们持否定态度,文化认同感不强。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各种意识形态、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载体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的消极信息,误导着大学生的认知。多元价值观在网络上成风,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价值取向上一部分学生呈功利化倾向,人文精神逐渐淡化,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甚至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缺乏人际交往,使得大学生缺乏集体精神。这些都是与儒家优秀品德背道而驰的,网络环境的多样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三)西方文化的渗透
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促进了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国人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网络时代下,青年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国外的各种动态,熟知外国的文化和节日,但是对本国的文化却知之甚少或者嗤之以鼻。这虽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却反映出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知识欠缺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儒家文化被边缘化。在西方“文化霸权”下,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社会实践,难辨对错,极易受外来文化的不利影响,崇洋媚外,甚至引发历史虚无主义心理的产生。针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少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只是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技术来解决问题,在结合耳濡目染的儒家文化方面则明显不足,这也间接弱化了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三、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儒家文化的教育精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质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儒家文化,借鉴儒家文化的教育内容,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课程引领,积极推动儒家经典进入教学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由于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局限性,使儒家文化在大学生中认知度不深,教育效果不明显。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针对学生特点进行的一次课堂完善,能够在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这不仅是课堂和教学方法上的完善,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过程[4]。实现儒家文化的价值,就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一方面,要把儒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引入教学实践,把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通过儒家典籍的学习,讲解儒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使学生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处世态度和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要更新单一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把儒家文化与学校教育、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研究。发扬集体创造智慧,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各阶段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与儒家文化的切合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将儒家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为大学生所用,积极发挥儒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知行合一,积极推动大学生将儒家文化应用于生活实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是儒家对为学态度的理解。儒家文化强调理性认识与实践并重,注重内省,倡导体验,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的陶冶,讲求“躬行力究”“体用浑然”,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知行合一”,即“一方面,教育主体要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省察克治’的精神……再者,社会和学校要创造知行合一的条件……”[5]。从学校角度来讲,不仅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学习儒家经典文化,而且要积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走进经典等为主题的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比如通过开展经典文化讲座、儒学论坛、书画比赛、朗读经典等活动,扩大儒学在校园的影响力。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讲,作为受教者,要学以致用,不仅要积极学习儒家经典文化,而且要身体力行,将内化的知识外化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切实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付诸于实践。
(三)文化熏陶,融合儒家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对大学生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是儒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第一平台。首先,在校园文化中,要加强儒家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文化渗透作用,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将儒家文化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个场景,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广播、标语等各种资源,扩大宣传范围,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把儒家文化融入大学日常生活。其次,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把儒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注意发挥学校网站、微博、微信、BBS等网络媒介的传播功能,搭建便捷的互动平台。最后,要着力发挥校园社团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认知、接纳程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儒家文化氛围。
总之,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人类文明的思想结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上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诸多借鉴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儒家文化,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推动儒家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实践,走进大学生的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借鉴儒家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态度,使大学生思政工作既能继承传统,又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2] 孙莉颖.论儒家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J].学术交流,2004(11):15-17.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4] 周春晖.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J].中州大学学报,2014(4):102-105.
[5] 张雁,卢波.儒家文化精髓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J].社会科学家,2012(11):37-39.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5-09-27
作者简介:孔凡霞(1990—),女,山东临沂人,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127—03
Path Select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Integrating in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ONG Fanxia, YANG Longfe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Drawing rich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methodology from Confucian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good morality, building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establishing student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n this paper, it analyzes the harmful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used by social transformation, network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and so on.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considered to bring Confucian culture into teaching system and social practice, create a good campus culture, achiev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both and develop college students’ perfect personality as well as moral sentiment.
Key words:Confucian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