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2016-03-06张小侠

关键词:鲜卑边塞诗民歌

张小侠

(内蒙古民族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张小侠

(内蒙古民族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其中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北朝文学来看,其作品虽然不如南朝丰富,但历史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朝文学中有大量的优秀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从目前学界对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方法来看,主要集中在文学总论的研究、诗歌以及散文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在不断增多,研究的视野和思路也在不断加深。当然,不可避免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对象过于集中,直接针对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较少。

北朝文学;少数民族;研究成果;综述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相对较为动荡,但文人们依旧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珍贵作品。历史所谓的北朝,确切开始时间大致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进军中原后灭掉北燕,也就是公元407年左右。结束则为隋文帝灭陈,即公元589年。整个北朝由于南北政权长期对峙,以及很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带定居,使得北朝文学和南朝文学有较大的差异。从学术界的大部分观点来看,基本上认可北朝人效法南朝,模仿南朝的文学创作模式。但这种效法只局限于文学的写作技巧方面,在内容反映方面,南北朝文学差距是较大的。尤其是北朝文学中,由于大量的少数民族迁居中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品。在学界对于北朝文学的研究中,成果也是较为丰富的,包含期刊文章、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专著。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或多或少都会提到北朝的少数民族文学,我们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种类,将其划分为三部分:一是北朝文学总论类,二是诗歌类,三是散文类。本文将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对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况。

一、北朝少数民族文学总论研究综述

文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散文、小说、诗歌等都属于文学的范畴,在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作品中,除了个别的专门以北朝少数民族文学为对象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依照宽泛的学概念整体研究北朝文学,但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依旧可以发掘出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相关资料。

从专著类来看,首先是高人雄所著的《北朝民族文学叙论》,是直接以北朝少数民族文学为对象研究的专著作品。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针对中国北方这一时期中的各个少数民族文学的系统整理以及归纳探究,直接的叙述中夹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夹叙夹论。该书共分为十五章,前六章以叙述为主,作者尽可能用客观的语言全面陈述当时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文学现状,包括氐、羌、羯、匈奴、鲜卑等诸民族。第七章到第九章则是以“论”为主,例如北朝民歌中蕴含大量的民族风俗和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从深层角度来挖掘原有的研究层面。同时对于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少数民族鲜卑族做了深入研究,对鲜卑文人的作品创作风格进行比较,并且认为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包含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汉学的影响。第十章到第十五章则主要介绍了胡汉文化交流中西北少数民族的文学,对粟特文书、摩尼教忏悔词以及胡僧翻译的经书首次运用了文学研究的方法来探究。其次是施蛰存、吴小如等人所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该书是一部类似于论文合集的著作,一共收入49篇文章。其中收入伍夫楹所著的《草原风物入诗情读〈敕勒歌〉》,便是对北朝少数民族鲜卑族民歌《敕勒歌》的文学性阐述,作者阐述了《敕勒歌》描述的草原风光和今天大致的对应位置,并表达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认为这首著名的鲜卑族诗歌激情奔放,即使在今天对于诗歌创作仍有借鉴意义。再次是曹道衡的《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本书主要的切入点为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比较,探讨了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对于北朝少数民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七章到第十章,概述了北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背景以及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对北朝文学的重大影响,在最后一章中对北朝文学的特点与得失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学界的评价来看,本书为南北朝文学比较研究的权威作品,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论文成果中,首先是三篇博士论文,分别是复旦大学王允亮的《南北朝文学交流研究》,辽宁大学佟艳光的《北朝文学思想研究》以及雷炳锋的《北朝文学思想史》。在《南北朝文学交流研究》一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在南北对峙情况下,南方与北方之间的文学交流活动。在传统意义上,大部分人普遍认为北朝模仿南方的文学创作手法,但作者提出,北朝文学同样影响南朝文学创作。尤其是北朝民歌的传入,其中不少是少数民族民歌,这些民歌对于南方文人的创作风格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佟艳光的《北朝文学思想研究》一文中,作者以北朝的文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民族融合背景之下北朝的文人心态以及文学发展变迁,并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文质观对于北朝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发展方向。雷炳锋的《北朝文学思想史》一文,对十六国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总体考察,认为在很多文学创作中,文学都与政治紧密相连,体现了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实用性价值。并且认为北朝乐府诗歌是北方文风和北方文学思想的代表作用。在很多北朝乐府诗歌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对北朝少数民族的基本生活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对于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实际上对于研究北朝少数民族历史也是很有益处的。

其次是七篇硕士毕业论文,分别为陈未鹏的《北朝文学南北观念的嬗变研究》,王文倩的《南北文学融合的践履》,刘永涛的《行人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刘海涛的《北朝地域文学略论》,王晓燕的《北朝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研究》,张婷婷的《北朝后期流寓文学研究》,郑晓晓的《北朝鲜卑族作家作品研究》。其中,《北朝文学南北观念的嬗变研究》《南北文学融合的践履》《行人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等三篇文章是以南北朝的文学对比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南北文学的融合过程,在其中提出北朝文学与南朝文学的互相影响过程。而《北朝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研究》《北朝后期流寓文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北朝时期隐逸文学和流寓文学进行研究。北朝隐逸的文人主体除了北朝本土士人,还有西凉以及南朝入北的士人。这些人在隐逸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一定的文学作品,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流寓文学则是以文人“流寓”为视角,考察北朝后期流寓文学的特征,北朝的流寓文学受到双重影响,因此具有独特的气质,激越悲凉。

除了学位论文,还有五篇期刊文章。分别为蒋述卓的《北朝文风的悲凉感与佛教》,周建江的《北朝文学的性质与地位》,杨晓照的《南北朝南北文学发展的差异》,李世忠的《评高人雄著〈北朝民族文学叙论〉》,查洪德的《北朝民族文学研究之拓荒——评高人雄教授新著〈北朝民族文学叙论〉》。在《北朝文风的悲凉感与佛教》一文中,蒋述卓提出北朝文学文风除了质朴,还有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悲凉感。作者认为北朝文风包括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带有少数民族刚健的特征。但北朝文风中是具有悲凉感的,而这种悲凉感的来源就是佛教。北朝很多石窟中都有佛教造像,这些形态各异的塑像都带有独特的超世感,这种艺术的基调本身就是悲凉的。象征北朝的民歌,常常就有反映社会的悲凉之感。北朝少数民族虽然刚健骁勇,但是在文学创作中难免仍会流露出各种情怀的感伤。而李世忠和查洪德的文章都是对研究北朝少数民族文学重要专著《北朝民族文学叙论》(作者高人雄)的重要评述,都肯定其“拓荒”的重要作用。

二、北朝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综述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而北朝诗歌又是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代表。在对于北朝少数民族诗歌的研究成果中,成果形式以论文为主,可以分为五篇硕士论文和五篇期刊论文。

从硕士论文看,分别为于海峰的《南北朝边塞诗研究》,范志鹏的《北朝民歌研究》,李清霖的《民族融合视阈下的北魏诗歌》,常亮的《北朝文人诗研究》以及刘洁的《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作家诗文研究》。在《南北朝边塞诗研究》一文中,于海峰首先对边塞诗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继而从边塞诗的发展、内容特点、美学风貌以及对唐朝边塞诗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概述南北朝边塞诗的相关问题。作者认为南北朝时期由于独特的历史环境,边塞诗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后来唐朝边塞诗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而南北朝边塞诗的发展与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是分不开的,北方少数民族诗歌的发展对于南北朝边塞诗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北朝民歌研究》一文中,范志鹏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介绍北朝民歌产生的背景,继而总结北朝民歌所取得的成就,最后论述了北朝民歌的影响。在文中,作者认为北朝民歌产生的背景既有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有时代背景的促发。而北朝民歌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从生活到战争都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民族融合视阈下的北魏诗歌》《北朝文人诗研究》同样是对北朝诗歌的相关研究,既包括汉族文人的创作,也包括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而同样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民族融合的大背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作家诗文研究》一文,这篇文章是直接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作家诗文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刘洁提出了汉化对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影响,总结了匈奴族、羯族、氐、羌族、鲜卑慕容氏、鲜卑拓跋氏、鲜卑化高氏的诗文创作情况,内容详尽,概括了不同氏族的创作内容和创作特征,而在文章提供的附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作品。

期刊文章主要为禹克坤的《北朝鲜卑族宗室诗文述略》,李清霖的《民族融合与十六国及北朝乐府诗》,范志鹏的《北朝民歌对南朝及唐代诗歌的影响》,张小侠的《北朝诗人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研究》,唐星和高人雄的《北朝鲜卑族政权乐府诗歌考述》。《北朝鲜卑族宗室诗文述略》《北朝鲜卑族政权乐府诗歌考述》是对北朝鲜卑族诗文的相关考证叙述,在其他几篇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北朝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与当时的民族融合是分不开的,并且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化的影响,因此,有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汉化印记,对于唐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北朝少数民族散文研究综述

北朝少数民族文学内涵丰富,除了带有特色的乐府诗歌,散文创作同样是值得我们关注研究的。在对于北朝少数民族散文的研究成果中,以论文成果为主。主要有一篇博士论文和四篇期刊文章。分别为苏州大学宋冰的《北朝散文研究》和《北朝散文“笔”盛于“文”原因探析》,徐中原的《北朝散文之分期与演进初探》和《论北朝散文之特征》,阮忠的《北朝风习与北朝散文的南化》。

在博士论文《北朝散文研究》中,宋冰归纳总结了北朝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介绍北朝散文的问题以及性质,并且也提到少数民族的汉化问题,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北朝少数民族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汉文化极大的影响。在其他四篇期刊文章中,这些成果也分别概述了北朝散文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及分期和演变的问题。在这些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北朝散文的发展与北朝的历史政治情况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尤其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北朝散文也出现过“南化”倾向,这就体现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影响,体现民族文学的多样性。

四、研究存在问题及困难

目前,针对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切入点包括文学总论、诗歌以及散文等,研究面基本较为全面,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专门针对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大部分是直接研究北朝文学,这其中很多都是针对汉族文人的作品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其次,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大量的少数民族迁居到黄河流域,但是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研究的民族是当时人数比较多的鲜卑、匈奴、羌、氐等族,其他少数民族的研究较少。

针对北朝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研究困难就在于一手资料的流失。由于南北朝时期本身是较为动荡的时期,很多少数民族成立的政权不过数十年就消亡,因此,很多少数民族文人的作品都在历史的发展中流失了。并且受到语言文字的限制,一些人数较少的民族文字已经难以辨识,有时我们只能从后世的汉文典籍中窥见一二。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说,这是不可避免又令人心痛的。同时在学科研究设置中,对于北朝文学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于北朝时期一些少数民族的研究往往较少,对于一些历史上比较出名、建立政权的民族较多,而一些曾在历史中昙花一现的民族研究较为缺乏。但这与历史资料的限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只能从一些侧面资料来还原北朝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

[1]高人雄.北朝民族文学叙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施蛰存,吴小如.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王允亮.南北朝文学交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佟艳光.北朝文学思想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雷炳锋.北朝文学思想史[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王晓燕.北朝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张婷婷.北朝后期流寓文学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9]李德辉.著作局与南北朝文学[J].华夏文化论坛,2013(2).

[10]于海峰.南北朝边塞诗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宋冰.北朝散文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2]宋冰.北朝散文“笔”盛于“文”原因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5).

[责任编辑孙葳]

2015-10-10

2014年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北朝文学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研究”(NMDYB1428)

张小侠,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秦至魏晋作家作品研究。

I207

A

2095-0292(2016)01-0104-03

猜你喜欢

鲜卑边塞诗民歌
关于拓跋鲜卑迁徙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河西走廊断想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鲜卑兴起的原因分析
穿花衣 唱民歌
来自稳定同位素分析证据 鲜卑族的生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