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先行经验考察

2016-03-06邓映婕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邓映婕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先行经验考察

邓映婕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各国要全面推进法治皆离不开教育,法治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我国作为后发型法治国家,虚心学习国外先行经验,是稳步发展、长足进步的基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域外国家是公认的法治教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多年来致力于高校法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不仅历史悠久,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实践模式等方面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分析境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概况,同样可以吸收来自不同视角的经验之谈。

关键词: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是中央及各地方高校的工作重点,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认同度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一项基础而重要的任务。法治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因国家的不同而呈现鲜明的特色。中国正处于法治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而域外法治教育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放眼世界,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分析其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而为拓展和充实我国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突破和完善现有法治教育渠道建言献策。

一、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目标

1.民主理念视野下的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也被译为“与法律相关的教育”,是一种与宪法相关的民主教育,即在法治教育中体现民主性,告知学生公平与平等在法治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适应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民主社会。[1]第一,坚持平等性原则,保证公民的民主诉求,要求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不同种族、性别、肤色的学生之间机会均等、权利均等。第二,坚持公共性原则,美国高校法治教育是福利性质的,与各政党、宗教相分离,在教育过程中不宣传倾向或诋毁任何政党的言论。[2]第三,坚持多元性原则,美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程度深、范围广,但都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呈现真实的社会状态。在美国的法治校园环境中,学生并不拘泥于教师或教科书中阐述的观点,他们可以挑战和质疑权威,开放和宽松的校园氛围正是民主性的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取得的良好效果在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相等的。[3]西方的民主由来已久,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西式的课堂民主强调学生的课堂自由,启发学生的思维自由,讲究人人平等、师生平等,推动了社会公平与法治。

2.责任意识视野下的法治教育

公民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也是法律概念。一名合格的公民有责任和义务拥护国家大政方针、遵守既定规则和相关法律。美国的法治教育一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学生通过法治教育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公民社会的现状,并积极投身其中,成为支持民主宪政、积极参与的公民;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1996年美国在民众中进行了一次调查,针对“你认为学校除了提供基本的教育之外,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大部分的回答是“使学生成为有责任的公民”。[4]无独有偶,新加坡一贯注重规则的养成,公民有责任维护和遵守规则。这一法治教育的思想内涵将高校置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规则体制之内,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良好公民。早在1991年,新加坡政府就曾指出:“社会公民要有国家归属感,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分子,这一目标与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和法律规定是有必然联系的。”[5]各国将法治教育置于公民教育的体系之下,将契约精神和法治理念通过教诲、灌输、环境熏陶等方式内化为自身素质,是为强调受众的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目标定位明确,社会效果显著。

3.权利本位视野之下的法治教育

“权利本位”思想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又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权利教育,关心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满足其发展愿望。美国的法治教育虽然强调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的平等地位,但在施教过程中强调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只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宽松、创造性的平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禁锢在固有的答案之中,这对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培养有独特的启发作用。从小学至大学,美国都为学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法治课程,并进行专门的授课,关注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美国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使其意识到法律如何影响自己,而自己又是如何影响法律,在现实情境中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而在日本,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而定的,各高校因为学生的就业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为了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日本高校提供了不同的法治课程供不同专业、爱好的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育中享有的权利和主体地位。权利本位教育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法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域外法治教育重视学生的当前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在育人理念上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每个个体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为法治建设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二、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

1.政治制度与法治历史的教育

域外高校将政治制度和法治史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合乎政治制度所要求的态度和信仰,了解法治的产生和演变,树立法治权威,进而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美国高校的法治教育突出法治教育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即首要重视的是政治观教育,告知美国民众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引导其认可美国法律,实现对法治文化的传承。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普及历史上重要的法律事件基础上,再转而上升到对具体的、深层次的法律知识的分析以及进一步加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忠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同时能够崇尚法律。域外相关高校将政治制度和法治史的内容融入通识教育之中,根据课程架构的规定,在各门科目中渗透法治教育,例如人文教育涵盖了公民的政治、社会、文化权利的内容。政治制度的渗入和法治史的熏陶旨在保护公众的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此项教育以良好习惯和道德诚信为内在支撑,引导全民认同法治精神,尊重人权。

2.法治意识与法律技能的培养

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虽然与正规的法律职业教育有所区别,但对法律知识、思维、技能的学习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通过课程和实践锻炼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技能,从而合理应对公民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美国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主要引导学生从道德、伦理、法律的层面思考问题;而到了大学,学生已基本具备应有的法治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国法治教育也从过去的强调知法、守法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美国法学院开设的“街道法”课程与法治教育紧密相联,主要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作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门课涉及方方面面的法律知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教科书中针对每一个法律问题和案例具体地介绍美国法律,力图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日常与法律相关的问题。[6]日韩在法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倾向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专业的具体需求或者特定职业规划的区别提供专门的法治教育。例如,针对想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律师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教育是必要的;对于从事与法律无关工作的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教授他们成为“自立市民”所必备的法律素养。[7]此外,大学虽然分系和专业,但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依然要学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法律课。具体的内容分社会科、公民科、生活科、家庭科几大类,将现实中的素材引入课堂,具体地传输法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针对不同的领域给予对应的理论及技能的指导,同时强调学习私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公共精神”。[8]

3.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塑造

在各国的传统文化中,法律规范与道德准则总是相辅相成的,对公民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道德领域中的讲伦理、崇正义、守诚信依然是域外法治教育的思想文化基础。新加坡的法治教育没有特定的课程和教材,而是依附于道德教育之下,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增强责任意识,为施行全面、系统的法治教育奠定良好的价值基础。[9]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曾指出:“一个社会有怎样的表现,要看他有怎样的价值观。”[10]因此,新加坡的法治教育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塑造,教材内容除了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知识外,更多的是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的内容,构成了多元化的法律体系。而日本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儒学和和佛教理念对日本影响深远。在外人眼里,日本是一个守秩序的国家,文化传统在社会中依然保有强大力量,因此,日本高校法治教育秉持了注重传统的德育理念。日本的法治教育常常以公德教育的面貌出现,隐含在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之中,推崇规则,尊重个人价值,崇尚精神自由。大学普遍开设“教养课”,宣扬伦理道德和传统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道德时间”,属于非学科性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用于判断是非善恶。

另外,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第一,域外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与中小学法治教育衔接紧密,内容分配层次鲜明。域外各国自小学起就对法治教育尤为关注,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规定了各具特色的法治课程,且各个教育阶段的内容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美国的法治教育贯穿义务教育始终,内容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难易程度,但从纵向上来说仍然是一个整体,既涵盖了美国法治教育体系的所有内容,又能保证法治教育过程的连续性。[11]第二,内容设置科学合理。在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是有合理依据、符合逻辑规律且适应生活实践需要的。纵观域外的法治教育内容,虽各有讲究,但皆是符合国家国情、社会现实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第三,内容选择实用创新。与我国相比,域外法治教育的内容除了各国各地公认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权利义务观的教育之外,还衍生出了兼具实用和创新性的特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值得我国考察和研究的。

三、域外法治教育实践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显性教育模式

域外法治学者认为,单纯予以法律规范的灌输无益于学生法治意识水平的提升,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知行合一的原则,通过有趣、灵活的实践方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美国高校法治教育拥有一批专业化、学术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以及校外引进的兼职教师、律师和志愿者,从事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同一门课程的设计也由不同教师完成。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将案例引入课堂,提供真实场景,与学生交流互动,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法治的精髓。在美国,课堂是推行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其不仅仅依靠单独的某门课程实现,美国除了拥有专业的法治教育资源和课程之外,还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例如历史课、政治课、职业发展课、社会研究课等其他文理课程中予以讲述。这种教师的配置和授课方式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新鲜感。为了弥补原有教师实务经验的不足,日本高校专门聘用有五年以上法务经验的人士参与教学,尝试小班教学的模式,实施高密度互动教学,借鉴美式苏格拉底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法律诊所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以及面对现实问题的处断能力。新加坡的法治教育也十分重视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鼓励教师组织模拟法庭、法治征文和法治绘画等活动,将创意、时尚的生活元素引入法治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2]

2.分散、渗透式的隐性教育模式

域外法治教育非常重视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资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充斥所有的教育时空,力图达到教育效果的综合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广泛性。美国法治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法治品格是一个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不是单一的课程和学时就能完成的,应尽可能使法治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环境。因此,美国法治教育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在学术活动、节庆活动、社团活动、宗教活动中渗透法治宣传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教师也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旁听当地法院审判,亲自体验现代公民的责任。日本高校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学习时间”,例如组织诸多与法律相关的学习活动、举办模拟法庭、请律师和法官开设讲座等,试图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对法治的兴趣,将影视欣赏、时事分析、模拟游戏引入课堂。此外也有参与讲座、论文竞赛、教学观摩等课外活动,寓教于乐。英国高校通过模拟审判竞赛项目向学生介绍法律制度并亲身体验司法过程,如果条件允许,会指定专业的律师和法官作为比赛指导和评审,扮演律师、证人、法官、陪审团角色的学生在整个竞赛过程中皆得到了分析、沟通、合作能力的训练。

3.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网络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公民,在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和网络中都充当不同的角色。学校无疑是系统化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但单纯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达不到效果的,只有将学校的单一教育拓展为家庭、社会、社区、网络与学校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共同承担起法治教育的作用。美国将教育视作整个社会的系统化事业,通过媒体宣传、宗教礼拜及政党宣传来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法治宣传和民主选举,以此增强民主法治理念。美国社区参与法治教育是其一大特色,主要依靠社区人士参与课堂教学,或在课堂中模拟社区实例,进一步强化和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美国的各个州都设有州立的法治教育网站,同时还有其他的民间网站共同支持法治宣传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提升法治素养的新途径。日本的学校还成立了“家长与教师联合会”,共同承担法治教育的重任。新加坡的高校法治教育长期致力于与家长、社区、政府合作,这种多元的互动形式为法治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早年设立的家庭教育委员会,也为家庭法治教育建言献策。[13]同时社区和政府也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学法活动,从小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和蔓延。

走笔至此,通过对域外地区和国家法治教育的经验分析,深知法治教育的效果与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成熟的法治社会息息相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质的理念、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参考的,虽然各国国情不同,法治基础各异,教育模式也是各有千秋,但培养具有法治精神和法治素养的公民是各国、各地区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对域外法治教育的考察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我国法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照坐标。

参考文献:

[1]沈英.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的社区参与:内涵、实施及特色[J].外国教育研究,2005(1):35.

[2]喻军,张泽强.美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88.

[3]陈杰.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科教导刊,2010(12):13.

[4]高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5(5):55.

[5]喻军,张泽强.中国和新加坡高校法制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2012(5):83.

[6]王胤颖.美国的街道法与青少年法制教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6):56.

[7]李响.日本法学教育之改革得失与经验[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4(5):69.

[8]王印华,张晓明.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法律教育内容的修改及其价值取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119.

[9]陈洁.港台地区学校法制教育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108.

[10]胡俊生,李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选择——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7.

[11]谢佑平,王永杰.多元视野下的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3):62.

[12]常素芳.比较视域下中国与新加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J].教育与管理,2015(12):122.

[13]王凌皓,张金慧.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3):38.

Study on the Experience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

DENG Yingjie

(School of Marxism,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01620,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of law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citizens of the whole country. States to ful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re inseparable from education.As a later-developed country of ruling by the law,it is the foundation of steady development and great progress to be with an open mind to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The United States,Japan,Singapore are the foreign countries accepted with relatively perfect education of the“rule of law”country.For many years they have engaged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esides a long history,providing rich experience to China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idea,teaching content,practice mode for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reign leg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an also absorb the lessons of experienc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Key words:colleges in foreign countries;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of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or college students;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D92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8-469X(2016)02-0086-04

收稿日期:2016-01-19

作者简介:邓映婕(1991-),女,海南海口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