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课堂教学的“分散—整合—分散”教法
2016-03-06文郭琳郭辉
文 郭 琳 郭 辉
论美术课堂教学的“分散—整合—分散”教法
文 郭 琳 郭 辉
通过课堂实践,对课堂的教学进行了一次改革,提出“分散—整合—分散”的教学方法,详述了该操作方法。
教法;分散;整合
“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已有千年历史,也是当今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有了一定个人思维的大学校园(大学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灌输式”教学方法明显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针对现代90后的特点,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制作了一份针对大学生学习的调查问卷,面对29位同学进行随机调查,该调查问卷总结如下:
“对于目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您觉得是否适合你自己”一问中,填适合的有5位,不适合的有14位,无所谓的有10位;在“对教学改革的想法”一问中,“支持教育改革,无论成败”的有10位,“支持但灌输式应保留”的有19位,“不需要改革”的0位。“您认为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一问中,“无参与感”的有10位,“课堂讲授与社会应用相差太大”的有14位,“其他”的有5位。可见,大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是愿意配合的,对于新式的方式方法是愿意尝试的。在课堂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课堂讲授的内容尽量向应用性靠拢,同时使学生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分散—整合—分散的教学方法。
一、“分散—整合—分散”教学方法的概念
分散—整合—分散教学方法是教学独创,基本原理是依据儿童玩耍的拼图,先把一幅画面以切割的方式分开,分发给学生单独的图片,由各个学生同比例扩大模拟画好后,根据画面背后的标志重新组织画面,即可获得原画面数倍的稿件。在给予切割的图片后不告诉学生在临摹绘制哪张图片,给学生心中留下悬念,只有全体学生的图片全部绘制完毕,最后的拼图结果才揭晓。由于一个复杂的画面被切割,到学生手中已变得相对简单,操作简便、难度适中,同时也适合毫无绘画基础的学生。组合后的画面与原画面肯定有不同,画面与画面之间亦不能完美衔接,反而会给整体画面带来新的观感。对于拼置后的图形,教师做适当地讲解,比如这幅图的背景、原图的作者、图片的来源、选择这幅图的原因等。
二、“分散—整合—分散”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
下面是美术欣赏课程中分散—整合—分散的教学过程:
1.先由教师讲述14世纪西方绘画的环境、理念、人物等内容,给学生做好欣赏铺垫。
图2
图3
2.把所选作品用A4打印稿32等分切割,将切割好的图片(将每张图片后面按相应的顺序写上编号,为下面的拼接做好准备)分发给学生,由学生同比例放大临摹。
图1就是切割后的画面在A4纸上绘制的过程。画面中较小的图画是A4的原稿经过裁切、发给学生的原稿。在原稿上并不能洞晓画面的全貌,虽然绘制,但心有疑惑,更不知道画的效果是好还是坏。许多学生交稿后纷纷说:“画的很差,不好看,因为不知道是什么。”
3.将学生绘制好的图形拼接成完整的图形。画面组合后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由32张A4纸拼对的画面声势浩大,每位学生绘画方式不尽相同,千人千面,使得画面颇有味道。图2是学生正在拼图。图3是拼绘出来的稿件。
对于此教学方法我们还尝试了单色图画。(见图4)
4.由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绘图的心得,以及此次绘画图形与课程的相关联系等,再由每组中推选1位代表总结发言(考虑到有的学生个性内敛,不肯发言)。教师总结,结束课程。
三、“分散—整合—分散”教学方法的调研与成效
绘画临摹是此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但它又与以往有所不同,并不强调技巧技法,而是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进行临摹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发挥,同时还可以观看同伴的临摹过程,对作品的全貌进行猜测并激起好奇心。半小时左右大家完成临摹后,组成完整的作品。运用简单的方法,完成一幅难度很大的作品,可以使大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达到最大值,学生的自我肯定是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针对此教学方法,问卷中显示:“这种教学方法的难易程度”,回答比较简单的有16位,占比例的58%;很容易的有1位,占比例的3%;“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兴趣感觉”中,“很好玩,大家在一起做事,很有集体感”的有19位同学,占比例的65%;“没意思”的有3位同学,占比例的10%。由此可见,此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还是有一些效果的。
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由于此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使得班级中的学生缺一不可,少了1位学生的作品,整张画面就会残缺,残缺的作品反过来提醒全班学生少了几位同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意识。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我有集体,集体有我”的集体观念。在实施该教学方法前,11平艺班学生相对散漫,集体荣誉感较弱,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后,其中一次开班会,向他们说班级中一位同学拾金不昧,受到学校的表扬,班级同学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然,分散—整合—分散教学法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例如:如何根据课程内容来选图,如何选择画材,如何运用软件对拼图进行后期加工并结合课题有效利用,如何使它更好地融入课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尤其是拼图完成后的小组讨论与发表会,这个阶段是学生自我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交流、小组与小组交流的过程,是个人体会得以整合升华,然后再吸收的过程。具体到交流会从什么话题入手,交流过程中如何给予提示及引导,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寻找答案。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图4
郭琳(1974—),女,河南许昌人,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间竹刻。
郭辉(1981—),女,河北人,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绘画制作,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