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手仿捏成
2016-03-06范昕欣
文 范昕欣
匠心巧手仿捏成
文 范昕欣
“鬟髻高耸雾涛起,柳叶细眉入云鬓,美目流盼星光动,鼻如悬胆稳相称……”作为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一直是各种文艺作品描写、展示的对象。除此之外,还有彩塑这种传统手工艺,将人物立体地呈现出来,比之在纸上绘画,更添真实、生动之感。张宏岳先生所做的泥彩塑,就将王昭君外在的美貌与内在的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乌黑的发髻如雾涛,两道柳叶细眉弯如月牙,眼神波光流转、含情脉脉,鼻若悬胆,唇似樱桃,举手投足间一股柔美之气,又带着大家闺秀的端庄,体现了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的形象,正所谓“落雁美名贯千秋,绝代风华照古今”。
除了典雅的王昭君,张宏岳先生还做逗趣的泥彩塑人物形象,例如《天桥人物——数来宝》《天桥人物——摔跤》等,将天桥艺人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天桥人物——数来宝》中的泥人腰身后折,仰面唱着数来宝,手里拿着系以铜铃的牛髀骨,衣服灰扑扑,上面还打着补丁,显示了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整个作品的色彩灰暗,只有泥人手中的牛髀骨系着两块红绸带,给整个作品带出一丝亮色。《天桥人物——摔跤》中的泥人,五官表情是一大特色,泥人的眉眼高耸,皱鼻撇嘴,身体前屈,手臂微摆,展现了摔跤时的动作与神态。而张宏岳先生为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制作的泥塑,则是通过多个泥人组合成的场景来表达较为丰富的艺术语言。
说起彩塑、泥人,我想大多数人第一个就会想到“泥人张”。“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民间彩塑,它的创始人叫张明山,从小便跟着父亲学捏泥人。因张明山先生心灵手巧,富于想象,并且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观察许多艺术人物,因此他捏制出来的泥人个个形象逼真。张明山先生在数十年捏制泥人的生涯中创作了一万多件独具一格、生动形象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老百姓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泥人张”的彩塑多取材于神话、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他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人物外在的神情、动作、服饰等特点,还能通过作品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内在的性格,这都源于他观察细微、善于思考,能捕捉住人物刹那间的动态,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内在性格,使人物展现得更加自然,体现的意蕴更加深刻。
张宏岳先生就是“泥人张”的第五代传人,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泥人张”彩塑技术,还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
“泥人张”艺术根植于中华文化,是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而繁衍的,它依赖于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同时也发展了传统文化、传承了传统文化。彩塑艺术的未来之路,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这片孕育它的土地的。张宏岳先生作为“泥人张”的家族传人,不仅继承了优秀的彩塑艺术传统,执著地追求人文精神与多样化的艺术语言,还从当代姐妹艺术中汲取现代的审美理念和新颖的艺术语言,并融入新的理念,坚持将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融于当代“泥人张”彩塑艺术的无尽求索中,从而使其从真实细腻到简洁概括,从具象写实到意象写意,逐渐形成造型单纯简洁、色彩清新明快的现代装饰风格。
除了传统的架上小型欣赏性彩塑,张宏岳先生还将彩塑拓展到更大的公共空间,创作了不少城市雕塑,如与张錩教授设计制作的雕塑《双凤朝阳》。此外张宏岳先生还将彩塑技艺编写成书,先后完成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泥塑技法》、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彩塑》以及被列入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项目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书目的《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泥人张卷》等专业专著,从理论高度分析、总结了泥人张彩塑及民间彩塑艺术的发展历程、技艺方法、艺术特征、工艺实践等,希望将彩塑这门传统手艺理论化、体系化、系统化,更加全面、科学地发扬下去。
《天桥人物——数来宝》 张宏岳/作
《天桥人物——摔跤》 张宏岳/作
为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制作的场景泥塑 张宏岳/作
张宏岳1972年生,北京人。199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雕塑专业。著名民间艺术家“泥人张”第五代传人。时任北京泥人张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创作上,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精华,又借鉴了国内外姐妹艺术,形成了造型朴实简洁,形色统一的装饰风格。获奖作品有《国庆50年国庆游行海南彩车》(国家创作优秀奖)、《岁月留痕》(对话传统展银奖)、《奥运体娃》(人文奥运设计大赛特别奖)等。出版《民间彩塑》等专业论著。现任北京“泥人张”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5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