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大课间的体育活动
2016-03-05乔莉莉
乔莉莉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4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素质教育认为,小学生不只是要在学业上获得成绩,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身体健康、知识丰富的新时代学生。为此,在大课间开展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体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课间安排的主要体育活动
作者在自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小学生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大规模的广播体操。这是在中国的中小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体育活动,在大课间的时候,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广播操锻炼。这种方式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广播操练习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小,并且组织起来比较容易,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广播操有很强的规则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同时,广播要求有宽阔的场地。此外,广播操在春秋季节是比较适宜的,但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则是不合理的。
第二,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一部分学校会开设室内的徒手操,这样的活动操作简单,能够弥补一定的缺陷。但是对场地要求比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地进行。
第三,部分学校会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活动的方式。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学校适当地减轻学生的运动压力,并且开展适当的体育互动,如游泳训练等。在冬季往往会有田径比赛,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小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二、大课间进行体育活动的意义
首先,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家长的要求下,孩子们从小就在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中穿梭。并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家庭多方的溺爱,在生活中没有任何基本经验,并且身体也不太健康,很多指标不符合标准。这样的教育模式反而让学生有更多的负担。小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既能让孩子们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迎合家长的要求,一举两得。同时,学生在课余时间不经意地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从侧面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设,在增强孩子身体素质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在学习之余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最后,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往往和老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愿意和老师过多地交流。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师生都处在身心放松状态,这时候小学生会认为教师和自己处在同一位置,更愿意和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让大课间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1.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举行的课间活动形式来讲,简单的形式还是不足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所以,小学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体质的学生需要,大力拓展课间活动的形式。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间活动中,要转变的观念,改变课堂中严肃的面孔,和孩子们平等交流。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和同学们共同锻炼、共同提高。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给孩子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提升课堂效率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大课间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闲时间中,教师找机会与学生贴心交谈,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将大课间的活动作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在大课间活动中渗透一些小学体育内容
学校在安排大课间活动时,可以在其中适当融入一些日常教学的内容,巩固练习。例如,这段时间孩子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如果是篮球训练,在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与篮球有关的小游戏,并鼓励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同时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指导。
4.让各个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只有学生们支持、认可并且参与, 才能充分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多给学生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虽然大课间活动是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但体育教师也可以组织一系列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及发展,要更深层次地激发孩子们锻炼的兴趣。并且要把这种锻炼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生活生存技能。小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创新还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