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馆驿题壁诗
2016-03-05刘敏
摘要:馆驿题壁诗作为题壁诗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其在唐代的繁荣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馆驿制度的完善以及题诗于壁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题壁诗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唐代社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馆驿题壁诗;兴盛;艺术特色
题壁诗是题写于墙壁或类似墙壁的不易移动的物体之上,以发表、流传为目的的诗歌。而馆驿题壁诗则是题写在馆舍或驿站的墙壁或梁柱上的诗歌。
唐代题壁诗的数量庞大,寺庙庵观、驿站馆舍、妓院酒楼、名胜古迹等人口密集或人口流动大的地方都有诗篇留下。比如寒山的三百多首诗都是题壁诗,数量很大。唐代比较著名的诗人都有题壁诗留存,比如白居易因为自己的小白马“溘然而毙”这么一件小事而先后在稠桑驿题诗两首。可见唐代题壁诗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云溪友议》记载,仅巫山神女祠一处就有诗板千余首,由此可见唐代题壁诗的繁荣程度。
随着唐代馆驿制度的完善和馆驿数量的增多,加上馆驿本身在诗歌传播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唐代题壁诗中的馆驿题壁诗迅速发展起来。馆驿题壁诗是指题写在馆驿的厅壁槛梁等处的诗歌,唐代馆驿题壁诗数量很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作者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涵盖面很广,有帝王,公主,后妃,文臣,举子,民女等等。
唐代馆驿题壁诗兴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唐代馆驿制度的完善和馆驿数量的增多。唐以前,馆驿题壁诗很少见,这种诗兴起于唐,其关键原因是唐代的交通的发展和驿传制度的变化。魏晋六朝,驿与传是分开的,驿负责传递公文、军书,传则接待行客,驿传制度既不发达,社会上也没有形成题诗于壁的风气,当时也许有少量的馆驿题诗。至唐代,“驿”与“传”的功能逐渐合一,“驿”同时兼具“馆”的功能,统称为“馆驿”。馆驿既是交通机构,又兼具客馆的功能与性质。全国建立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各主要驿路都置有馆驿,约三十里有一驿,置驿密度增大。馆驿总数随之大增,开元时全国有驿1639所,尚不包括以后新置者。除馆驿外,唐朝还置有一种“客馆”,它并非交通机构,却也很发达,有官办的,也有私营的,一般与驿道平行。官办客馆不待庶民,专待百官、使客,也接待进士、举人。出行人员多,使得官办客馆常常“宾客填咽”,因此有大量私营馆、店,容纳公私行客。当时,自京城长安至汴宋、西至蜀中、凉州、南达荆襄、北抵幽州,沿途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馆驿,旅店剧增,为题驿创造了条件。而唐代出行人员之多、唐人出行时间之长,又远胜前代。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和官员铨选,把天下士人都聚拢到京城,郎官、御史频频出使,官员调动频繁,党争倾轧使得流贬官员前后相继。生活,变得分外的不安定。而古代落后的交通又增加了唐人行役的时间,南方举子到长安,往返动经数月,官员们还时常携带家眷,沿途留滞,游玩宴乐,这也增加了唐人馆驿生活的比重。常年在外漂寓的文人,不得不以馆驿为家,他们与馆驿建立了一种密切、稳定、恒久的关系。其中的褒城驿、端州驿、嘉陵驿、临川驿、武陵驿、松江馆、桐树馆、骆口驿、蓝桥驿、稠桑驿等处题诗较多。
第二,唐代的馆驿设施也有利于题诗。许多驿都建有驿楼,驿厅,驿舍宏敞明亮,池馆花竹,错杂其间,环境优美。馆的规模档次稍低,但门梁门柱、亭台轩楹,一应俱全,制度精巧,都可供题诗。主驿的驿长、驿吏文化程度较低,因此他们反而格外敬重文士,爱惜唐诗,往往备有石板、笔墨供名士留题,官员、进士、举子也常自携笔墨而行,到驿馆后,有时候有感而发、挥毫留题。
第三,唐人想借馆驿题壁以扬名的创作心理促进了馆驿题壁诗的兴盛。相对于在纸张上写诗,馆驿题诗不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更多的人看到题诗,而且从时间上来说,易于保存和流传,也可以使后人看到题诗,可以扩大作品的影响,传扬作者的诗名。唐代雕版印刷尚未通行,书籍主要靠手抄,诗歌难以广泛流传。但如果他有题驿诗,播于众口,再经人记录,就会流传到后代。《全唐诗》中的一些女诗人,还有很多普通文士,都靠仅有的一首题驿诗而扬名后世,原因就在于此。题驿还能帮助诗人达到其他方式、手段达不到的目的,这突出反映在讽刺诗上。题诗于驿,然后悄悄离开,既广收讥讽效果,又保护了自己。甘露之变,宦官残害忠良,人神共愤,当时敢怒不敢言者极多,有一文士,题诗于陕州甘棠馆西楹,怒斥权阉,当时很多人读到此诗,类似例子很多。甚至馆驿题壁诗也可能成为诗人干谒的工具或者是寄寓情感的载体。
在形式上,馆驿题壁诗一般选择体制小巧、易于记诵的绝句,很少使用律诗古体。如李益的《题太原落漠驿西堠》:“征戍在桑乾,年年蓟北寒。殷勤驿西堠,此路向长安。”诗意浅显,接近口语,只要吟诵几遍便能记住,易于传播。另外,选择短章也是由于题诗处所的限制,馆驿的壁柱楹梁屏风,面积有限而留题的人很多,有限的空间不容许文人做长诗,况且作长篇耗时费力,而行客常行色匆匆,没有时间仔细琢磨推敲,故多取短章,一挥而就,这样更适合行旅生活要求。其次,语言浅俗,接近口语以口语入诗,去除了文人诗的典重,容易记诵。较之于其他题材,馆驿题壁诗大都不用典,大概作者也明白,诗过于典雅晦涩妨碍理解,难以记诵。第三,内容俗艳,接近大众。前举众多题驿诗,着力表达的仍是普通人的俗世情怀。而内容情调的转换,又是因为创作主体生活环境的转换与创作心态的转变。在朝的京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离京远宦,底层文士本身就地位寒微,与政治天然地有着距离。正是这种疏离感与距离感使得那些本来有政治热情的诗人贴近社会底层,具有平民心态。创作立场与心态既由官方而转至民间,态度亦由严肃、高尚、不苟言笑而变为任情放达,因而其诗可以俗而且艳。
总结上文,唐人馆驿题壁诗的特点就是内容上不避平凡琐事,语言浅俗明畅,表达上真率自然,效果上讲究赏心悦目,适合平民口味。这是这些特色,使之成为唐代社会流行的一种颇具生命力的创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洪生.唐代题壁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崔勇,刘玲娣,刘金柱.古代题壁诗词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4]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李斌城.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敏,聊城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