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互助农业理念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2016-03-05田林子但文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产者土地利用农产品

田林子 但文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基于社区互助农业理念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田林子 但文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社区互助农业作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将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与城市多元文化传承需求相融合。阐述了社区互助农业相关发展理念,并运用其理念,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利用转型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对今后相关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社区互助农业;土地利用转型;对策

Abstract: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 spota newmod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combin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 with needs of urban diverse cultural inheritance.Its appearance has provided a newchoic e for consumers wh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building food trust,and a newway of improving lan d pollution due to land use transiti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support agri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 use based on i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It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land use;countermeasure

一、引言

社区互助农业源于英文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又译为社区支持农业、社区协力农业或社群支持农业。它起源于20世纪年70代的日本、德国和瑞士,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而兴起,作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已经波及全球,被学术界称为另类食品与食物体系。

二、社区互助农业的起源及理念

1.社区互助农业的诞生

社区互助农业起源于对石油农业的反思。石油农业是高产出的集约农业,以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水利化为标准,它的运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在石油农业影响下,美国农业生产量大幅增加,种植业增长达35%,畜牧业增长达74%。机械化生产大大缩短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在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能养活56人,德国为49人,加拿大为44人,澳大利亚为39人[1]。石油农业带来的“奇迹”养活了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然而依靠石化能源高种高产的模式,在能源短缺、污染严重的现实条件下已经走到尽头,带来了世界能源危机、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新的困境。

20世纪70年代,日本家庭主妇因重视食品安全而形成共同购买团体,通过与农民签订协议、提交预付款等方式形成合作,推动农民以有机方式进行生产从而获得健康安全、无农药化肥污染的农产品。这就是日本的Teikei制度,使得社区互助农业在日本得到了最初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影响,社区互助农业已经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国得到了极高的认可,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及模式,仅仅美国的生态农场大概就有5000家,为超过30万的家庭提供服务[2]。

2.社区互助农业的基本理念

社区互助农业强调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接触,形成风险公担、收益共享的互助关系。一般来说,参与社区互助农业的消费者向农产品生产者支付预订款,购买相应的农产品份额,而生产者在生产方式上严格按照生态有机的原则进行种植,承诺为消费者提供当季的健康、安全、环保的本地农产品。

(1)安全

从本质上说,参与社区互助农业的城市消费者,都有获取“食物安全”的初衷。世界各国的社区互助农业都强调:采用有机的生产方式,获得自然状态下生产的食物,必须禁止或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在自己获得食物安全的同时,改善当地的土壤结构、水资源等环境要素,进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获得环境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互助农业首先是由消费市场做出的解决食物安全问题的社会运动,响应了当时日益高涨的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食物安全的同时又影响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消费者也改变了被动消费的市场地位,由被动的“只能吃”改变为主动的“选择吃”。因此消费者所获得的事物品质和生活环境上的安全感,是社区互助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互助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减少或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及承担更多病虫害所导致的减产风险,农产品的价格将高于普通农产品的价格,必须找到风险分担的方式,才能够使生产者进行生产。在生产者因风险不敢生产,而消费者又有消费需求的矛盾中,“互助”理念便应运而生。

从公平交换的角度,城市消费者和农村生产者是进行“食物安全”和“收入保障”的交换,二者之间的“公平”由交换双方共同制定标准,有别于已建立的农产品市场化购销体系。因此,社区互助农业强调城市消费者和乡村生产者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互助关系,双方约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互相提供所需,为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最终使人际联结更为紧密、丰富和强大。

(3)直销

社区互助农业为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必然选择直销的模式,通过搭建城市消费者与农村生产者的交流平台,消除传统农产品市场价格混乱和信任缺失等问题;通过直接签订买卖协议,使生产者根据消费者需求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减少因信息不畅出现农产品滞销等情况;通过向消费者直接销售农产品,使得所有的产出都能被有效消费,避免出现产销不平衡的状况,实现产销组织方式的最优化。

(4)本地化

短链食物保障是当前国际粮食安全领域研究的新课题,旨在减少食物运输成本,最大限度地应对石油危机带来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食在当地、食在当季,顺应季节和自然进行健康生产,不仅使当地消费者和生产者重新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环境和季节的关系,还有助于提高就业率,促进本地消费市场及经济的发展。同时,消费者能够更好的到农场体验劳动、接受教育,从而改变饮食习惯,获得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我国乡村土地利用转型选择

我国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就是多样化的小农经济,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重点,与社区互助农业的有关理念相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发展机械化、集团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是过去30多年来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向。但是食物安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产销不平衡等在西方国家曾经产生过的问题在我国也日益突出。

1.石油农业土地利用转型的弊端

(1)严峻的食物安全问题

源于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食物安全问题由隐患变成实际的危害。根据《2005-2014年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报告》显示,这十年间我国食品供应链各个主要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安全事件,其中60.16%的事件发生在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3]。部分农药有效化学成分在农产品中的聚集,形成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2)农业面源污染难遏制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査公报》显示,我国农业源的氮和磷的总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7.2%和67.4%。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业的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或过量使用,使得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透进入附近水体,引起水体的污染已形成共识,由此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4]。若以这种透支资源环境的方式继续进行农业生产,农业面源污染将难以控制,农业乃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将被继续破坏。

(3)产销难平衡

在传统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生产地与销售地之间距离较远、信息不对称和地位不平等等问题造成销售渠道的不畅通,而出现了“菜贱伤农”现象。信息不畅使得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盲目跟风和不了解市场需求等问题,致使农产品面临滞销的困境。生产者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无奈的倾倒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上,生产者和经销商主导着产品的质量与价格,而消费者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转型对策

社区互助农业没有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在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应强调因地制宜,让社区互助农业的操作可以充满弹性与符合地方需求。尽管我国社区互助农业类型丰富多样,但仍旧保留有它的核心特征,即生产者普遍遵循农业健康生产原则,并致力于改善农场内外的生态环境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1.以生态农业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

一是针对城市周边副食品供给,选择社区互助农业生产模式。城市周边副食品供给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供应安全以及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社区互助农业倡导以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以改变过渡依赖化学用品的局面,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危害。因此,社区支持农业适宜在小范围的土地上实现精耕细作,根据定额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相比现代农业的大规模单一作物,它的作物种类丰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算得上是健康安全的有机农产品[5]。

二是针对大宗传统农产品供给,选择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大宗农产品具有生产、消费量较高,贸易、运输量较大等特点,在商品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份额。为了保障大宗传统农产品的供给,尽可能降低石化型土地利用转型中所带来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农业生产标准,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避免化学品滥用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提高农产品收益的同时将农业源所产生的污染成本降到最低。

2.以资源合理保护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现代化路径

在石油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下,粮食需求问题得到了快而有效的解决,但其他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尤其是大型机械的支撑下,耕作者收入普遍提高,但是对土地的无休耕作、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土地贫瘠、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大型机械无法进入,耕作者的收入远远低于前者,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带来土地荒置、空心村、留守儿童村等问题。为改变这种双重困境,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现代化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针对东部平原地区选择机械化集约农业,保障大宗农产品的供给。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如果选择社区互助农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高额的生产成本无法实现农产品收益。作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区黑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应充分利用其资源特点,发展机械化集约农业,降低劳动力投入,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是针对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区选择社区互助农业,提供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同时维持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存未来农业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耕地大多呈现出零散分布的特点,不适宜以机械化集约农业作为发展路径。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区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生态环境系统良好,适宜于社区互助农业的推广与运用,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结合社区互助农业生产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同时,为本地市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本地市场消费需求,为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农业途径。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传统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探索出路

将我国现存的农户转变为给城市提供直接产品的生产者,是社区互助农业对我国土地利用转型的最大贡献。由于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在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生产逐渐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然而,在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地形或地势原因很少运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现代农业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解放了劳动力,也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条件,但同时小农的生产经营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使得部分农户被迫走进城市谋求新的生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石油农业下的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生产,加剧了社会分化。

在社区互助农业的本地化理念下,农户重新得到重视转变为给城市提供直接商品的生产者,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城市消费者向农产品生产者支付预订款,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降低了生产者的生产风险,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城乡互助关系得到强化,既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又促进了社会整体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1]张鸿.现代农业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7,35(23):7321-7322.

[2]石堰,陈存旺.观察关于短链农业的思考[J].中国合作经济,2010(5):29-30.

[3]张秀玲.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成因与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3:4-6.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统计局、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査公报[EB/OL].http://www.zhb.gov.cn/gkml/hbb/bgg/201002/t20100210_1856 98.htm,2010-02-06/2016-03-25.

[5]李华斌,梁海兵,李健,王银龙.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防治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81-85.

[6]梁丽萍.中国环境保护:探索前进、喜中有忧的30年——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9):4-10.

[7]吴天龙,刘同山.“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商业研究,2014(8):90-93.

[8]范子文.小毛驴市民农园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5):11-18.

[9]陈卫平.社区支持农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66-120.

[10]赵燕燕,叶立润.甘肃省推广CSA模式的对策建议[J].甘肃科技纵横,2015,(8):122-125.

[11]白冰月,吴迪.社区支持农业概述及在上海的发展[J].商情,2014,(17):272-273.

责任编辑:彭 芳

Research on Land Use Transition Based on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TIAN Lin-ziDAN Wen-ho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1009—0673(2016)06—0025—04

S181

A

2016—11—02

贵阳情:本地“人—食物—环境”可持续生产—消费网络培育项目(GZ15-GSG002)。

田林子(1991— ),女,贵州赤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地理与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者土地利用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农产品争奇斗艳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