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谈素质教育课堂里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016-03-05王丁卫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新课程(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疑难组内小组长

王丁卫(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谈素质教育课堂里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王丁卫
(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把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堂”“讲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让学生更多地在课堂上去思考与领悟,拓展思维空间。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两种课型的探究模式,这两种模式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满堂灌”,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满足了学生展示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新授课模式】

一、成果验收

对上节课内容用5分钟做一个学习成果的验收,也是对上节“学习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两部分)的检查。同时提出2~3个与本节内容相关联的问题,导入新课。

二、学材探究

科代表在新课前将教师制作的学习材料发给学习小组的每一名学生,利用15分钟的时间进行问题式探究学习。期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组内讨论、组际合作等方式探究学习材料中的所有问题,要求各组解决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各组间参与点拨指导、启迪思维、引领方向,同时掌控局面、消除惰性,保障合作讨论的高效进行。

三、问题汇报

各小组长集中于讲桌周围,利用5分钟时间将各组中讨论未决的遗留问题进行第二次研讨,也可叫“尖端碰撞”,使优等生之间进行互相学习,教师听取对最终疑难问题的汇报,同时安排1名组长将疑问板书于黑板(画出简图)。此时间各组其他组员边继续组内讨论,边整理已解决问题的思路,记好笔记。各组长再将“二研”心得汇报给组内成员。

四、解难释疑

教师将学生汇集来的少数疑难及困惑进行思路引领,授之以类题解决方法,规范其答题步骤,并指导学生现场进行错疑问题整理。此环节的讲解切忌繁冗,点到即可,大约用时12分钟。

五、终端总结

利用3分钟的时间由教师对本节重点及易错易混知识点作总结性陈述,强调背诵与识图、画图,将学材和教材上勾画出来的要点记住并背牢。最后安排课后复习巩固的学习任务和作业。

【讲评课模式】

一、组内合作讨论

教师编制好习题后,提前一节课发给学生,要求在自习课上自主完成。也就是要“问题前置”。

课上,教师按小组分配任务进行问题探究。小组内、组际间进行15分钟的充分研讨,教师穿插于各组之间流动指导,但不直接说出答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参与状态进行监控,要求做到情感体验强烈、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主动,力求所有问题在组内全部解决。当然,各组分配的题目难易程度会不均衡,必定有些疑难要由小组长做好笔录。

二、组际深度探究

各小组长汇集各组疑难题目于讲桌旁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二次研讨,集思广益,进行高端思维火花碰撞。约5分钟以后,将“二研”未解决之难题展示于黑板,等待教师点拨。

三、班内质疑、释疑

班内所有学生均可提出黑板上展示问题以外的其他任何疑难,同学之间利用15分钟时间相互解答和补充。对简单题目可由教师指定中下游学生解答,较难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解释,尽量顾及到学生及题目的层次与梯度。

四、点拨延展总结

最后用约10分钟时间由教师点拨所有问题的解答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拓展,做少量变式训练。要求学生整理思路、做好笔记。逢题即有图,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穷尽图文信息,进行空间定位。最后总结归纳本部分学习内容的考查重点,强调规律和方法及一般答题模式。

改则立,变则通。我们力求在学生同修和师生共修中激情,修习得乐、得知、得法、得理。在教学相长中扬帆,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中起航!

·编辑郑晓燕

猜你喜欢

疑难组内小组长
分餐小组长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还是不错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