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及地区差异的动态分析
2016-03-04戚英华
戚英华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而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通过不同的维度得到体现,因此本文就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展开研究,建立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为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 经济 贡献 建议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GDP增速位列世界第一,而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人均GDP还落后于许多国家,这表明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贡献,有利于厘清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脉络,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清楚地认识到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上所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来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帮助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导区域生产的作用
首先,商贸流通业能够引导生产规模,当商贸流通业供大于求,厂商为了降低储存、维护等方面的成本会相应地缩小生产规模,相反地,当商贸流通业供不应求,厂商必须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商贸流通业能引导企业资本周转。商贸流通的速度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转,从而影响企业的周转效率。如果商贸流通的速度过慢,会让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投入的资金则会被长时间占用,无法将资金运用到其他部分。可见只有提高商贸流通速度,才能提高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
最后,商贸流通业对商品信息流通有引导作用。商贸流通是商贸流通环节的中介,连接厂商与消费者。因此商贸流通业能够通过消费者的偏好来获得市场需求信息,以提醒厂商把握好市场方向。
(二)促进区域消费
首先,商贸流通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种类。如果区域的商贸流通业规模较小势必会影响到商品多样性,随之会约束消费种类的发展,因此若是想完善区域的消费种类,保证消费者的选择多样性,必须要发展商贸流通业,保证商贸流通业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相匹配,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消费。
其次,商贸流通业对消费者偏好有一定影响。若是企业在商品销售环节采用营销方式进行引导性的宣传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有一定影响,而消费者对商品的也必须通过宣传才能了解产品,因此宣传信息更完善、更明确、更有说服力的商家能够不断地刷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最后,商贸流通业促进消费需求。由于商贸流通领域中的批发零售领域市场更新速度快,尤其是当前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因素更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有着较高的期待值,这就使得厂商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完善,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效率,满足消费者不断进步的消费观念、习惯和行为。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及地区差异动态分析
(一)贡献度评价指标选择
本文一共选取两个维度的指标进行贡献度评价,具体如表1所示。
1.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指标:
GDP贡献率。GDP贡献率是流通产业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能够衡量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度。而GDP在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以GDP贡献率衡量流通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符合我国国情。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就业贡献率。就业贡献率是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区域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能够用于衡量流通产业就业贡献率。由于经济发展是就业增长的基础,因此就业贡献率能够衡量流通产业在经济增长中所获的就业岗位,即流通产业对经济所做贡献与所需就业人数呈正比。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纳税贡献率。纳税贡献率是流通产业纳税额与流通产业增加值之比。纳税贡献率越高表明纳税额越高,而纳税额越高证明流通产业纳税能力越高,对经济的贡献率也越高。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资本贡献率。资本贡献率是地区资本增加量与流通产业增加值之比。资本增量关乎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资本增量越大固定资产投资额越高,表明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对经济贡献率也越高。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对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贡献度指标:
产业结构优化系数。该指标为流通业行业在所属第三产业产业中的占比,流通产业规模扩大,占比提高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开放度贡献率。开放贡献度是流通产业进出口额和区域进出口额之比。能够衡量流通产业开放度。而流通产业进出口额占地区总出口额越高,表明流通产业开放度越高。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城市化贡献率。城市化贡献率即流通业在城镇单位的就业人数与城镇就业总人数之比。在城镇单位就业的人数可以视为城市劳动力与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总和,而城市化率越高说明流通产业吸纳劳动力(包括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越强。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二)贡献度指标分析
由于我国对商贸流通业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参考我国商务部《流通产业改革发展纲要》中的基本分类,以狭义商贸流通业为本文研究对象,即包含有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大行业,形成完整的商流与物流范畴。此外,我国目前使用的是2004年国务院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划分方式,因此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上海、江苏、浙江三大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即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五大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1.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指标:
GDP贡献率。从GDP贡献率指标中可以看出(见表2),西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业GDP贡献率远远低于东部地区,2011年时最低,为12.87。东部沿海地区的GDP贡献率从2008年起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在增大。而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GDP贡献率波动较大,最大相差1.17。而在从2012年期有开始下降的趋势。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我国各项发展政策的先行区域,因此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商贸流通业更发达,商贸流通业的规模远远大于其他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占GDP比重较高,且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第三产业占比增大,流通产业的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因此东部沿海地区的流通产业占GDP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
而对于西北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市场体制不健全,因此流通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自2008年以来,西北地区的流通产业占GDP比重处于较大波动状态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尚未获得稳定的发展,原因在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产业结构还未进行优化,个别地区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削弱了第三产业比重,而且西北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商贸流通业规模的扩大。
就业贡献率。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东部沿海地区流通产业的就业贡献率高于西北地区。但是5年间流通产业的就业贡献率也没有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存在小幅度波动。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吸纳就业能力不稳定,或是人员流动大。
而西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就业贡献率在5年期间保持小幅度上升。表明西北地区商贸流通业每年都新增一定数量的就业人数,为地区的就业率做贡献。说明商贸流通业作为“就业海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纳税贡献率。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的纳税贡献率在2008-2011年间处于稳定上升时期,但是从2012年起,商贸流通业的纳税贡献率有所下降。而西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纳税贡献率却一直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甚至在2011年赶超东部沿海地区。这是因为西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仍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因而在税收政策上所享受的减免优惠政策还没能达到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平,因此西北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尽管达不到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平,但是依然承担着较重的税收。
资本贡献率。资本贡献率指标能够体现商贸流通业的资本利用效率。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资本利用效率波动幅度都较大。尤其是西北地区,振幅最大达到9.23,而东部沿海地区仅为2.43。由此可见这两个地区的资本贡献率都极为不稳定,资本增量不稳定,与流通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步伐不一致。
2.对地区经济结构优化贡献度指标:
产业结构优化系数。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的一个标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增加值的比重。因此,本文利用商贸流通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来衡量商贸流通业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贡献。由表6的数据可知,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的流通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一直高于西北地区。而两个地区的数据都存在小幅度波动。表明各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未能达到稳定增长的水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始终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占比较低,从实际情况来看表现为西北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依然落后于第一产业发展。
开放度贡献率。一个地区的高开放度有利于进出口贸易,而进出口贸易能促使一个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联系更为紧密,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资本投资,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而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地区开放度贡献在2012年急速上升至37.48,原因可能在于我国“丝路经济带”建设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使得商贸流通业进出口贸易在2012年得到大幅度提升,因而在数据上表现为开放度贡献率急速上升。
城市化贡献率。当前我国普遍都在推进城镇化,城市化的比例越高城市劳动力越充足,资本与人力都向城市流动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从表8的数据中看出,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都普遍不高,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着缓慢上升的趋势,表明商贸流通业对于区域城市化的贡献不高。
3.分析结果: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也更高。经济发达促进了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求,而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这一点从商贸流通业GDP贡献率中得到体现。
商贸流通业纳税贡献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上文分析中看出西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纳税贡献率正在超越东部沿海地区,理论上说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起到调控作用。但是实际上由于经济发展较落后,西北地区无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否则将会影响到地区的资源配置。
西北地区开始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商贸流通业资本贡献率大大超过东部沿海地区,表明西北地区已意识到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加大资本投入,但是从产业结构贡献率可知资本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还不明显,需要持续加大资本投入并经历一定时间的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让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虽然城市化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看来经济发展良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两地区商贸流通业对城市化贡献率都不高。表明商贸流通业对于城市的经济推动作用并不从城市化程度上体现,而从产业结构优化贡献率和GDP贡献率上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
商贸流通业优化发展建议
(一)加强区域间的商贸合作并扩大开放程度
首先从上文的结论中可以看出当前中西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均,因此若是想发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从政府部门来说要加强省际间政府的交流机制,在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之上寻求经济新增长点,为经济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寻找突破口。例如举办国际性博览会,展示区域经济的发展成果,吸引投资和贸易合作等。从企业方面来说,区域间的商贸流通企业要在最大限度利用区域资源的前提下,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建立跨区域的合作项目,例如进行跨区域商业投资等。
其次要扩大开放程度,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对外来说,当前商贸流通业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应当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机遇,从国内范围看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从国际范围来看,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加强对内开放力度是要充分发挥区域内的原有优势,并加强优势产业的发展,开放投资招商领域,引入更多资本和人才为扩大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打下基础。
(二)加强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东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当前西部地区的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于东部地区,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把中部建设成为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要求,西部地区应当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与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枢纽相联系,为经济开放做好准备。同时西部地区内部应当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同时科学构筑立体交通体系,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强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发挥商贸流通业的经济促进作用。首先东部沿海地区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良好的前提下,主要是要进一步推动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建设,将流通体系与互联网+产业进行接轨,全面提升流通质量和效率。而西部地区由于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如东部地区,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要先从体制改革入手,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起现代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争取将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省市先建设成为商品交易中心和物流枢纽中心,利用这些省市的带头作用再一步一步地将流通网络扩展开来。再者就是要逐步改善西部地区的贸易条件,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资源向商贸流通业聚集。
(四)加强商贸流通业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商”战略。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二,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对流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在不断加强区域间合作的进程中,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加快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人才齐全、 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流通人才队伍, 对促进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业对于经济发展存在着影响,而其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而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贡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在推动GDP上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开放方面有着明显的贡献,而在就业及城市化上的贡献并不突出。可见当前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西北地区有必要扩大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来推动西北地区经济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