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第三代喉罩的临床应用
2016-03-04窦勇
窦勇
【摘要】目的:对应用第三代喉罩对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气管内插管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第三代喉罩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ACU留置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第三代喉罩对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第三代喉罩;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1.6±1.3)岁;患者体重44-82kg,平均体重(54.9±1.3)kg:胆囊疾病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5±0.6)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1.8±1.4)岁;患者体重45-84kg,平均体重(54.7±1.2)kg;胆囊疾病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2.6±0.7)年。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水12小时,手术开始前半小时,通过肌注方式给予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剂量分别为0.5mg和0.1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左桡动脉穿刺后置管,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3cm,硬膜外注射4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在5mm之后如果没有出现全脊麻征象,可以采用浓度为1.5%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维持,首次剂量控制在10mL,麻醉平面在T4以下,每隔半小时追加给药6mL。常规吸氧去氮,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剂量分别为3mg、2mg/kg、4gg/kg、0.5mg/kg。然后研究组置入第三代喉罩,充气后判断喉罩位置,没有不妥可以置入胃管实施负压引流。对照组则将气管导管插入,两组均采用麻醉机对呼吸情况进行控制,术中丙泊酚以每小时4-6mg/kg的剂量持续输注,阿曲库铵根据需要的需要追加。
1.3麻醉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腹腔镜胆囊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有持续性的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有效:腹腔镜胆囊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偶尔会有应激反应出现,且程度较为轻微,手术仍然能够顺利进行;显效:腹腔镜胆囊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没有任何应激反应出现,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效果、PACU留置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总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效果
对照组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该项观察指标组问差异显著(P<0.05)。
2.2 PACU留置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术后PACU留置时间达到(24.69±3.52)min,术后(10.94±3.41)min完全苏醒,共接受恢复性治疗(7.34±2.50)d;研究组患者术后PACU留置时间达到(17.23±2.68)min,术后(7.12±2.14)min完全苏醒,共接受恢复性治疗(5.02±1.33)d。三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应用第三代喉罩对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全麻能够在手术操作进行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对通气耐受性相对较好,麻醉的操作方法简单、产生的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少,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为手术操作提供更加理想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使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处于稳定状态,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这一状态,使应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并减少手术操作过程中全麻药的实际用量,使麻醉的复苏时间明显缩短,为术后患者及时清醒提供方便条件,达到苏醒速度快、安全性高、无痛、并发症发生率低的麻醉效果,还可通过硬膜外途径给药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术后镇痛治疗,使麻醉的可控性更加理想,安全性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