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地带

2016-03-04

南都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咖啡豆扎克伯格

非洲东部国家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奥莫谷,来自Surma部落的男孩独自玩耍。

巴西,两个男人在小镇街边喝咖啡聊天。

在现代社会里,咖啡代表了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喝一杯咖啡很简单,除了各大品牌的速溶咖啡,几乎每个城市里都遍布着或多或少、形形色色的咖啡馆。从很久以前到很久以后,关于咖啡的故事无数: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在乔纳森咖啡馆诞生,巴尔扎克在咖啡馆完成世界巨著《人间喜剧》,梵高名作《夜晚露天咖啡座》取材自他在法国小城阿尔勒居住时造访的一间咖啡馆,更别提影视片里男女主角邂逅的各类咖啡馆,或是创业时代创业团队以咖啡馆为根据地谈项目找投资人了。

洪都拉斯,在家里的咖啡农妇。

当我们端起一杯香浓甘醇的咖啡时,谁曾想起它来自哪些远离都市的乡野村镇?谁会想到甘醇背后咖啡产区的落后与蛮荒?玛格南摄影师Steve McCurry给我们呈现了。他用尽一生走遍世界各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拍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与人物。与此同时,他造访世界各地的咖啡产区,从安第斯山脉到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的斜坡,从埃塞俄比亚到洪都拉斯,从巴西到印度、越南,他用镜头纪录了生产出那些让世人趋之若鹜的咖啡豆产区,除了迷人的自然风景,还有在咖啡产区里生活劳作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贫穷的日常。

自公元6世纪被发现以来,咖啡已成为除水之外人类喝得最多的东西:全球有超过10亿人每天饮用咖啡,咖啡豆是仅次于原油的世界上交易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2015年全球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大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然而在这偌大的市场里,处在一线的全球2500万户咖啡种植业者,并没有从这块蛋糕中分到多少甜头。

与都市街头咖啡文化散发出的高雅、浪漫、文艺不同,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郊外的咖啡种植园里,采摘30斤咖啡豆的工钱是2美元,虽然这还不够在圣何塞的星巴克里买一杯最便宜的咖啡,却已是中美洲最高的出价。作为食品工业中劳动力最为密集型的一个产品,咖啡豆的采摘大部分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而一粒咖啡豆从采摘到变成香浓咖啡,最多可以转手150次,其中55%的利润被咖啡巨头拿走,在咖啡园里挥汗如雨的农民最多只有10%的赚头。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咖啡文化在继续渗透,咖啡种植园里劳作的人们依然一贫如洗。在人们追捧着咖啡品牌的成功商业故事,追逐着咖啡馆里弥漫香气的爱情故事时,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种植咖啡豆的非凡力量或许早已被历史遗憾,而对于他们的缺席,世界也习以为常。

埃塞俄比亚咖啡产区奥莫谷,Hamer部落里的妇女躺在床上休息。

洪都拉斯,年轻的女孩经过一天的采摘劳作倚靠在屋前的护栏上。

埃塞俄比亚奥莫谷,女人在咖啡档煮着咖啡,客人蹲坐着喝咖啡聊天。

脸书希望能够推出至少1万架类似“天鹰座号”的无人机,在全球范围内移动为有需要的地区提供热点。摄影_CHRISTOFFER RUDQUIST

在联合国大会的第二周,马克·扎克伯格作了演讲,就在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之前。扎克伯格说,互联网应该像卫生保健和干净的水一样,每个人都能享有。他认为这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社会事业,点对点的交流可以重新分配全球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访问和共享信息。人们能通过网络接入政府服务、决定农产品价格、获取医疗服务。他说:“这是帮助人们进入现代经济的基础,十年之后回首,我们不能接受居然还有人不能上网。”

就在两年半之前,扎克伯格提出了Internet.org计划,力求把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连上网。根据他的计算,全世界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没有连接到网络。他们中的很多人即使有网络接入,但是他们没有钱支付上网费用,或者不知道互联网能干什么。

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上网,internet.org多管齐下。“脸书”跟好几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敲定了合作,免费提供包括“脸书”在内的超过300个简化的网络服务。同时,通过组建研发部门“互联实验室”,开发提供网络服务的新方法:激光器、无人机和新的人工智能增强软件。一旦这个技术建成,将会是开源的,这样其他人就可以将其商业化。

当你在硅谷这个充满阳光的机会工厂里看着外面的世界,这个设想听起来似乎非常棒。但让扎克伯格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计划会激起那么强烈的抵制。有人怀疑这个计划是一项数字世界的殖民,他们认为这个美国年轻的亿万富豪“相信世界需要他的帮助”是狂妄自大。

为了应对批评和向每个人——从全球领袖到商业同行——推广这个计划,扎克伯格俨然变成了政治家。在过去一年里,他在巴拿马、印度、巴塞罗纳、印尼和中国登录自己的“脸书”签到。他在北京清华大学用普通话发表演说,在“脸书”总部接待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对扎克伯格来说,internet.org不只是一个商业计划或者慈善事业,他认为全民联网是他一辈子的事业。他说,互联网自己不会拓张,事实上互联网的增长速度在放缓。很多公司会选择优先联网那些有机会进入新兴中产阶层的人,或者至少有钱支付一个小数据套餐的人,他们没有能力贸然尝试那些难以连上网的人。扎克伯格说:“要规划出为什么我们投资数十亿美元去把最贫困的人口连接上网的是不可能的。但在某个阶段,我们相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相信这会带来好处,而且如果我们实施了,它所产生的价值有部分也会回馈给我们。”

进入2016年,扎克伯格把互联实验室列为他今年的三大首要任务。他计划在今年底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射一颗卫星;第一架无人机也将很快进行测试;“脸书”也开发了新的绘图软件,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地图去测定哪里的人们需要用手机工作。一个实地部署团队正在设计新方法,将肯尼亚难民营到边远村庄的人们连接上网。同时扎克伯格也不断去各地推广他的计划,包括联合国。

研发激光传播技术

当哈米德·赫玛第一次提收到扎克伯格发来的邮件时,他还以为是封垃圾邮件。赫玛提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多年,他是位言语温和的伊朗移民,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从事激光通讯研究。与此相反,“脸书”是做计算机应用的,里面工作的都是年轻的程序员。他说:“万一邮件是真的呢?所以我回复了。”

事实证明扎克伯格对激光感兴趣是真的。2013年秋,他召集internet.org的团队开了几个会,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的博士和互联实验室技术主管耶尔·马圭尔参加了会议。

扎克伯格向马圭尔和其他组员寻求新方法,扎克伯格希望实验室能更大胆一点,去设想一些也许需要十年才成熟但能改变我们对互联网力量认知的项目。他的原则是脸书应该着手于任何能让互联网扩张10倍,或者价格降到1/10的项目。

其中一个吸引他的项目是:用激光传输数据,从无人机发射回地球。这些不可见光束能提供极高的带宽,而且不受约束。脸书的激光通讯团队正在研究利用激光,传输效率将比现在快10倍。唯一的问题是,现在大规模使用激光的技术还不存在。

扎克伯格问团队要了一张专家名单,他开始冒昧地给专家们写邮件,包括赫玛提。赫玛提随后在加州的门洛帕克跟扎克伯格见了面,并最终加盟了团队。赫玛提说:“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机会能参与一项造福世界数十亿人的项目?”

赫玛提的新实验室在洛杉矶北部一个不伦不类的办公园区,楼上是快餐连锁店的西区总部。光学工作台上散放着螺栓和镜头,墙上有张海报:“小心:头上有可怕激光束的鲨鱼”。

他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一项有着巨大潜力却很难实现的项目,早在脸书之前很多研究者都发现了这点。他们要跟互联实验室一起设计出一个“雨天”计划——激光不能穿透云层。作为辅助,脸书正在开发一个能扩展现有手机系统的软件。卫星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卫星很贵。脸书最近跟一间法国公司合作,准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射卫星。

赫玛提几乎每天都跟马圭尔联系,马圭尔也及时向老板汇报进度。扎克伯格定期跟研发团队碰头讨论产品,他总是希望事情进展更快一点,希望推出各种项目的测试版本,但是马圭尔主要负责的是制造大飞机。正如另一位负责脸书架构的同事说:“我们试着说服马克:这不是在手提电脑上编写代码,然后拷贝去服务器。这是物理的东西,有芯片和无线电设备,还有可能从空中坠落的高性能的激光器和飞机。”

无人机提供热点

脸书将在2016年晚些时候开始测试它的激光器,这将是整个传输系统的首次测试。但是要使整个系统投入工作还需要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无人机。

猜你喜欢

咖啡豆扎克伯格
我的爸爸叫焦尼
冬天的画稿
“我”来了
狗狗是我的小帮手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小刺猬的水果梦
两袋咖啡豆
咖啡豆的另类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