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廖沙:刘少奇俄籍长孙的广州生活
2016-03-04琴心
琴心
阿廖沙是开国元勋刘少奇的长孙,生长于苏联的他,本已在俄罗斯结婚生子,拥有美满的小家庭。当获知自己的惊人身世后,他不仅毅然踏上了中国寻亲之路,还在血脉亲情的召唤下,携妻女定居广州。已迈入花甲之年的他,至今仍在为中俄两国的文化和贸易交流贡献着力量……2015年9月3日,阿廖沙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观礼阅兵。这位俄籍“红三代”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身世?他们一家人在中国的生活如何?
在俄罗斯隐姓埋名数十年
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与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长子,1924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革命年代,刘少奇夫妇颠沛流离,刘允斌2岁时就被送回湖南宁乡炭子冲老家寄养,他1岁多的妹妹刘爱琴则被寄养在汉口的一个工人家庭。
1945年夏,刘允斌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其间与大学同学玛拉·费拉托娃相识相爱。1950年初,已考取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的刘允斌,在苏联与玛拉结为夫妻,并先后生下了女儿索尼娅和儿子阿廖沙。
1960年,5岁的阿廖沙第一次见到爷爷。那天晚上,母亲告诉他要去一个地方,继而母子俩就被一辆黑色轿车接走了,“来到一个漂亮的大厅,有位高大的老人,很亲切,热烈拥抱并亲吻了我,他就是我的祖父刘少奇。他带给我很多玩具,也给母亲的家人带来了颇具中国风的礼物。”
尽管已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生子,但为了建设新中国,刘允斌还是在父亲的召唤下于1957年回国,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刘允斌回国后,原本与妻子和岳父都保持着信件往来,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身处莫斯科的阿廖沙一家,逐渐与祖父和父亲失去了联系。
相比之下,当年远在莫斯科的阿廖沙还算幸运。为躲避克格勃的监视,母亲玛拉带着一双儿女住到了乡下。一年级入学时,阿廖沙改随母姓,在任何表格上从来没填写过父亲和爷爷的名字。初中毕业后,他报考了莫斯科航空学院。
阿廖沙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聪明的头脑和爱钻研的个性,他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以军人身份从事着苏联国防的尖端科技研究。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获得国家奖章。退役前,他是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中校军衔。
寻根中国心绪难平
当年随哥哥刘允斌一同回国的刘爱琴,20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牵挂远在异域他乡的侄子阿廖沙。直到1987年,刘爱琴才拜托莫斯科的一些同学,辗转打听到了阿廖沙一家人的下落,并给他们写了一封长信。通过这封中国来信,阿廖沙才惊闻中国亲人在“文革”中的遭遇:1969年,刘少奇悲惨离世;1967年的一个冬夜,42岁的核专家刘允斌受不了批斗和屈辱,在内蒙古包头郊外卧轨自杀。他和母亲悲痛万分,不禁相拥而泣……
1993年,他的母亲首次来到中国探亲,并到公公和丈夫的墓前祭拜,受到了刘家人的盛情款待。遗憾的是,阿廖沙因军务在身,这次未能随行。
母亲回到俄罗斯后告诉阿廖沙和他的妻子冬妮娅,现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政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与往常不可同日而语。并说,他们在中国还有很多亲人,有王光美奶奶、叔叔刘源,还有阿廖沙同父异母的弟弟刘维则、刘维东,亲人们都很惦记他们。
母亲的这次中国之行,让阿廖沙的心失去了平静。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到底是怎样的礼仪之邦?亲人们在那边生活得怎么样?对中国强烈的向往与好奇,在他的心头纠结。
但因为是军人,阿廖沙向单位打了多次报告去中国探亲,均未获批准。在这种情况下,阿廖沙与冬妮娅只能通过书信和电话与远在中国的亲人们联系。
亲人们的召唤,搅动了阿廖沙内心深处的寻根梦想。因为爷爷、父亲都是中国人,他的根在中国,那里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故土,他应该回那里认祖归宗!而在俄罗斯,他已经变得越发孤独——姐姐于1988年去美国定居,共同生活的外公、外婆于1989年相继去世,母亲也在1995年辞世。由于大多数亲人在中国,这就更加坚定了他回国的想法。
1998年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时,中方向阿廖沙发出了请他参加纪念活动的邀请函。可这封信被俄有关部门扣留了,原因是阿廖沙在国家机密单位做了20多年职业军人,按照规定必须等到退役3年后才可以出国,而当时阿廖沙还未退役。阿廖沙知道后非常焦急,甚至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为由向俄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当一切努力都失败后,他选择了提前退役,希望中国之行能够早日实现。
2003年4月,他终于和妻子第一次踏上了回乡之路。有趣的是,当他第一次到中国驻俄大使馆办理签证,说自己是刘少奇的孙子时,工作人员惊讶万分。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他的存在。工作人员把他的护照拿进去,过了很久才出来,面带喜悦地告诉他,他们核实过了,确实如此!
在北京,阿廖沙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王光美奶奶、刘源叔叔等一大帮亲人。虽然此前从未谋面,但血脉相连的亲情让他们感到格外亲切。一大家人紧紧拥抱,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在王光美奶奶组织的大型家庭聚会上,因为阿廖沙夫妇不懂中文,爱琴姑姑帮忙用俄文翻译;王光美奶奶英文非常好,所以一家人就用中、英、俄3种语言一起交流。
在中国期间,阿廖沙一家人不仅回到湖南老家祭祖,还在亲人的陪伴下游览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繁华与大气,让他们瞠目结舌。所到之处,当人们得知他们是开国元勋刘少奇的后代时,对他们非常热情和尊敬。在公园里,游客主动和他们合影留念;坐出租车,司机不要他们付车费……中国人民的友好与热情深深感染了阿廖沙夫妇,他们对中国这片神奇热土的好感更多了。
俄籍“红三代”的广州生活
返回俄罗斯,阿廖沙和冬妮娅久久沉浸在幸福的激动中,两人兴致勃勃地憧憬回中国定居的美好生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家回中国定居的手续迟迟办不下来,这成了阿廖沙夫妇的心病。
漫长的等待过后是惊喜。2007年,就在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前夕,阿廖沙一家终于办妥了回中国定居的一切手续。夫妇俩将定居的城市选择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广州。遵从王光美奶奶的遗愿,阿廖沙将自己的中文名字定为刘维宁,并为儿子取名刘安东,女儿名叫刘丽达。刘安东从暨南大学毕业后自己经营公司,从事中俄贸易生意,女儿在中央电视台九套担任俄语主持人。
60岁的阿廖沙现在是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他和家人定居在广州番禺,平日驱车到珠江新城办公,和很多广州上班族无异。饮食上,粤菜和东北菜是他们的最爱。助理李文静是地道的广州人,“他们对广州比我还熟悉,常常说起哪里的餐馆很好吃,我都不知道”。
阿廖沙的妻子冬妮娅曾是一名药剂师,在俄罗斯还有妈妈和3个姐姐,“但是我爱他,来中国OK啊,没有那么难的”。她很喜欢小孩子,照顾孙女占据了她生活的大半时间。有着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孙女Lisa是一家人的开心果,精灵古怪,会在大人们的镜头前摆各种姿势。虽然Lisa才4岁,中文已经说得足够好,不带一点口音。幼儿园老师和安东交流,她能飞快地翻译给爸爸听。
冬妮娅热情大方,在广州也渐渐交了很多朋友,她年轻时是个运动好手,排球篮球样样在行,现在的消遣是唱歌。她和阿廖沙一起加入了广州新四军后代合唱团,并多次在演出中担任领唱。
2015年9月3日,作为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侨胞代表,阿廖沙参加了观礼阅兵。“这是我第一次到天安门现场观看阅兵,太壮观了,如今的中国很强大!”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表达着激动心情。
在中国8年,阿廖沙认识了许多朋友。与他打交道的人都是中俄官员和政要,大家对他的爷爷刘少奇都很尊重,这令他感到骄傲和欣慰。“但在中国,我不会通过亲戚帮忙来解决什么问题。我得靠自己的能力办事,不能给伟大的亲属脸上抹黑!”阿廖沙认真地说,他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配得上“根红苗正红三代”的身份。
编辑 / 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