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6-03-04丁文正
丁文正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6-0045-03
1 动物传染病的诊断
很多种动物传染病在流行初期传染性最强,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控制、扑灭动物传染病的前提,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治措施。传染病的诊断除采用一般的询问、观察和检查患病动物外,还常常需要配合实验室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1.1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于一些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表、听诊器等直接对患病动物进行检查。对某些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的典型病例,如破伤风、马腺疫等,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在发病的初期尚未出现有诊断意义的特征症状的病例,或非典型病例和隐性患病动物,仅依靠临床诊断则难以确诊。因此,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依靠临床诊断只能提出可疑疫病的大致范围,必须结合其它诊断方法进行确诊。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收集整个患病动物群所表现的综合症状,然后进行分析判断,不可单凭个别病例的症状轻易下结论,以免误诊。
临床诊断包括一般检查(容态、可视黏膜、淋巴结、皮肤、体温等检查),系统检查(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以及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检查,必要时有的还需作X线检查,如猪支原体肺炎。
有不少传染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类似特征,容易混淆。因此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常采用类症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鉴别。有些疫病还可参考药物治疗的结果作比较。
1.2 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是在疫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询问疫情、查阅有关资料和对现场仔细观察、检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主要是了解如下几个方面材料后进行综合分析:①发病的时间、地点、季节、传播速度及蔓延情况,发病种类、数量、年龄、性别,及查明感染率、发病率、致死率及死亡率等;②饲养管理情况、卫生条件、饲料来源、水源情况等;③本地过去曾发生过类似的疫病、疫(菌)苗免疫接种情况等;④是否新购进动物、输出地区有无疫情、邻近地区有无疫情;⑤临床症状、死后剖检情况、防治情况及其效果;⑥其它,如疫区地理、地形、河流、交通、气候、昆虫及野生动物等与疫情发生有无关系。
1.3 病理诊断 每种传染病或多或少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所以对动物尸体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很大的诊断意义。如猪瘟、猪支原体肺炎、牛肺疫有肺部病变;鸭病毒性肝炎的肝脏变化;猪丹毒的疹块等,都具有诊断价值。
1.4 病原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 运用微生物学的方法检查病原体是动物传染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病原学检查要采取检验病料,病料要用无菌法采取和包装,冷藏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
1.4.1 显微镜检查 此法对猪丹毒、巴氏杆菌等可作比较可靠的绪论,但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只能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或初步凭据。
1.4.2 分离鉴别 从病理材料中分离病原微生物,并进行形态、培养特性、生物化学特性和血清学试验等方面的检查。
1.4.3 动物接种试验 接种动物后,根据动物的发病情况、病状、病变等结果来判断。
1.5 血清学诊断 为了对可疑病例进行确诊或检测对某种病原体的感染程度,经常应用血清学诊断法。可以用已知抗原来测定被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以用已知的抗体(免疫血清)来测定被检动物材料中的抗原。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以下几种:
1.5.1 沉淀反应 环状沉淀反应、絮状沉淀反应、琼脂扩散沉淀反应、免疫电冰、对流免疫电冰。
1.5.2 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协同凝集反应、抗球蛋白凝集反应。
1.5.3 与补体有关的反应 溶血反应与溶菌反应、直接补体结合反应、固相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补体结合反应、团集反应、溶血空斑试验、免疫粘红细胞凝集试验。
1.5.4 与活体或活细胞有关的反应 毒素-抗毒素中和反应、病毒-抗病毒血清中和反试验、调理吞噬反应。
1.5.5 与标记抗体有关的反应 荧光抗体检查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检查法、酶标记法等。
1.6 变态反应诊断 当动物患某些传染病时,可对与该相应的病原体或其产物的再次进入产生强烈反应,这种反应叫做传染性变态反应。凡能引进变态反应的物质(病原体、病原体的产物)叫做变应原,如鼻疽菌素、结核菌素、布氏杆菌水解素等。将变应原滴入或注入患有相应传染病的动物适当部位,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通常在点眼时呈现化脓性结膜炎;皮内注射时呈现局部炎性水肿;皮下注射时除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外,还有体温升高、支气管哮喘甚至休克等全身反应。
变态反应诊断法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在兽医工作中常用来诊断鼻疽、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但其特异性不是绝对的,例如患副结核病的牛,能对禽型结核菌素发生变态反应,可以利用这种特性诊断牛副结核病。
2 动物传染病的治疗
动物传染病的治疗是综合防疫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为了挽救患病动物,减少损失,又是为了消除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近年来,对动物传染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疫病,主要是病毒性传染病尚无有效方法。家畜家禽是经济动物,如果认为患病动物无法治愈,或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超过动物愈后的价值,或患病动物对周围的人畜有严重的传染威胁,则应淘汰,不予治疗。尤其是当某地传入一种过去从未发生的危害较大的新疫病时,更应在严密消毒的情况下果断淘汰、无害化处理或销毁,不能因疼惜局部损失,而忽视了全局利益。
对传染病患病动物的治疗,应坚持的原则是:对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必须治疗时,应在严密封锁或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绝不能使被治疗的患病动物成为散播病原的传染源,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endprint
2.1 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 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主要是加强护理、精心饲喂和对症疗法三个方面。
2.1.1 加强护理 加强患病动物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是治疗工作的基础。传染病患畜的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厩舍中进行,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隔离舍一般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有单独的栏舍,防止患病动物互相接触;要保持安静,严禁闲人入内;栏舍要经常清洁消毒等。对某些疫病,还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如破伤风病畜要特别注意安静,避免任何刺激。
2.1.2 精心饲喂 为了维持动物机体的正常代谢,补偿组织损害,提供抗体产生的物质基础,以提高机体的防御力量,对传染病畜在加强护理的同时,应供给充足的饮水、喂给易消化的高质量的饲草、饲料,少喂勤添,精心饲喂。根据病情需要,还可喂服葡萄糖、食盐、维生素或其它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命,提高抗病能力,以便早日治愈。
2.1.3 对症疗法 根据某一特殊症状,针对性下药或施手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内外科疗法,均称作对症疗法。如使用退热、止痛、止血、镇静、解痉、强心、利尿、防止酸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等药物以及实施急救手术和局部治疗等,都属于对症疗法的范畴。对症疗法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动物机体的防御功能,有的是为抢救之用。因此,对症疗法对于传染病患病动物的治疗十分必要,决不可忽视。
2.2 针对病原体的疗法 在动物传染病的发生过程中,病原体及其毒素的致病作用是十分明显而严重的。采用适当的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或消除其致病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抗生素和化学制剂,对少数传染病仍采用抗血清,对个别患病动物可采用噬菌休,偶尔采用菌苗、疫苗治疗慢性传染病。
2.2.1 特异性疗法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度免疫血清、痊愈血清(或全血)等特异性生物制品治疗相应的传染病患病动物,称为特异性疗法。例如抗猪瘟血清只对猪瘟病猪有效,对其它病猪无效;抗鸭瘟血清只对鸭瘟鸭有效,对其它病鸭无效;破伤风抗毒素只对破伤风患畜有效,对其它病无效。
2.2.2 抗生素疗法 抗生素作为细菌性急性传染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2.3 化学疗法 使用有效的化学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消灭或抑制病原体的治疗方法,叫做化学疗法。化学药物有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硝基呋喃类药物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