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步模型的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策略研究
2016-03-04王轩
王轩
摘 要 为了更有效地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首先论述了引入同步理论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其次对腐败群体各节点的决策同步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阐释了腐败群体规避调查的决策机理.最后提出了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的相关策略,为腐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群体性腐败;案件;作战同步;策略
中图分类号 E2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Aiming at increas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in investigating group corruption cases. Firstly,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operation synchronization was discussed. Secondly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he escaping scrutiny mechanism of each node in the corruption group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Finally the strategies to investigate group corruption cas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group corruption; cases; operation synchronization; strategy
1 引 言
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遏制腐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与之前相比,腐败问题的严峻程度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窝案、串案、区域性系统性腐败仍然滋生蔓延[2].由于窝案、串案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及其行为的隐蔽性[3],对群体性腐败案件的查办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绝大部分文献主要是对群体性腐败案件产生的社会政治机理进行论述,并从宏观角度提出治理及改革建议[4-6],而对群体性腐败案件的查办则多是进行经验性总结[7,8],缺乏相应的定量研究.基于此,在论述了现代战争与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相似性的基础上,从作战同步的视角对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梳理出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的有效策略,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新的思路.
2 同步理论与反腐败斗争
2.1 同步理论简介
随着战争样式的深刻变革,作战节奏明显加快,对各作战单元行为的协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步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早期的同步概念是在网络中心战(NCW)中提出来的[9],侧重指作战过程中的自同步,更多地强调了在确定的规则下最大限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从而获得作战优势.由于自同步的局限性,在新网络中心战(NCO)中,同步被定义为“时间和空间上按一定目的的合理安排”[10],从而更加注重作为结果的同步,而不是像在自同步中将其视为一种方法或交互模式,新的作战同步概念包括了认知域中的作战决策同步和物理域中的作战行动同步.文献[11]将其概念进一步抽象,认为同步就是各作战单元在总体作战意图下最大限度的协同,包括使之协同的作战单元尽量多与使之协同花费的时间尽量短.需要指出的是,行动同步是在决策同步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信息沟通,将各作战单元所在物理域的战场态势充分共享,然后才能在认知域中形成决策同步并最终还原到物理域中.
2.2 作战同步与反腐败斗争
类似于现代战争,反腐败斗争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作为惩治腐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已经明确写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从群体性腐败的特点出发,其与战争中的参战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是组成单元上的相似.战争的参战方是由拥有相同战略目标的多个作战单元组成的,而腐败群体同样是由有着共同利益的单元构成,并且腐败群体的组成单元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而可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与作战单元的分工协作类似,各腐败单元在整个群体中也进行着分工、掩护和包庇,所以腐败群体的各个组成单元共同构成了与参战方相似的攻守同盟.二是单元行为上的相似.参战单元必须依附整个战场的态势作出行动,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单元间的相互干扰,即引发作战同步中的“冲突”[11],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过分的火力支援导致友军伤亡,而在群体性腐败中,虽然各腐败单元有着一定的分工和掩护,但每当其作出行动,尤其在腐败群体试图规避调查时,同样需要依附全局进行调整,否则可能“弄巧成拙”,引发“冲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参战单元和腐败单元所采取的行动都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无论是参战单元的行动还是规避调查的行为都是极力避免暴露的.三是组织运转上的相似.参战方的各参战单元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建立起了严密的指挥组织关系,同样的,群体性腐败通常也有着严密的组织构架,通常高层领导或者核心人物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12],类似于参战方的指挥机构或者指挥官,而且二者在执行上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腐败单元的协同过程与各作战单元的协同也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并且一旦有作战单元被俘,其面临的处境与腐败单元被查办也极为相似,其他相似性便不逐一举例论述.
综上,将同步理念引入群体性腐败案件的查办中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行动同步是在决策同步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文献[13]所构造的模型为基础,对群体性腐败中各腐败单元规避调查时的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并尝试给出查办的相关策略.
3 同步模型在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中的应用
为了便于计算,有必要对群体性腐败中各腐败单元行为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即为了逃避制裁,群体性腐败中各个腐败单元都追求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限度协同以对抗调查.endprint
由于协同中的“摩擦”难以彻底消除[14],各单元在实际协同沟通过程中很难达到完全同步,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假设2 一旦各单元的决策水平达到规定误差范围内,便认为已达成决策同步.
3.1 协同沟通中的基本概念定义
受时间、精力及彼此间信任程度的限制,群体性腐败中的腐败单元在规避调查的过程中,是难以同整个腐败群体的其他单元进行协同沟通并形成决策的.为了接近现实,模型采取的沟通策略是追随沟通,即以另一个节点(指腐败单元)作为目标进行追随.
在实际的协同沟通过程中,节点之间进行追随的沟通方式并不是一致的,不同重要度的节点之间沟通方式不同,即腐败节点间进行沟通时,是考虑风险规避与风险接受因素的[15].假使进行追随的节点重要度相同,则不考虑风险因素,实际追随速度便为定义4中的协同沟通速度,实际协同时间也为定义5中的沟通协同时间.重要度低的节点追随重要度高的节点属于风险规避行为,即在追随初期不考虑目标节点决策水平是否合理,大胆追随,随后速度减缓逐步达成同步.重要度高的节点追随重要度低的节点属于风险接受行为,追随初期谨慎缓慢,一旦判定决策目标合理,便迅速追随达成同步.在群体性腐败中前一种追随方式可以理解为下级成员对核心成员指示的理解,而后一种追随方式则刚好相反.因此,“协同沟通速度”并不能反映出真实追随过程中的协同沟通速度,为便于表达,引入协同沟通理解程度的概念.
4 基于同步模型的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策略
通过将同步模型引入群体性腐败的协同沟通中,能够对各腐败节点的决策形成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在数学机理上了解各腐败节点的决策规律.受篇幅限制不再论述整个网络的同步过程,其具体方法可参阅文献[13].该文献通过推算得出节点之间进行沟通的两个性质:
性质1 不完全同步的误差积累性,即同步误差随着沟通的深入呈放大的趋势;
性质2 不完全同步的时间可调性,即采用信任沟通能够使时间可调性最佳(用时最短).
结合同步模型的性质,在查办群体性腐败案件中应当着重采取以下几条策略.
策略一 注重末端细节,找准突破口.依照假设1,虽然腐败群体追求最短时间内的最大协同,但网络中的“摩擦”却不可消除,其最终形成的决策同步只能是不完全同步.并且由于误差积累性的存在,随着追随的节点增多,即腐败链条的拉长,其同步误差越为明显.而决策同步决定行动同步,加上从决策到行动中的偏差,腐败末端要形成完全的分工、掩护和包庇几乎是不可能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的查处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查处始于一起娱乐场所的嫖娼、袭警案,随后又牵扯出该娱乐场所的一起信贷问题,这才引出马德在协调贷款时的受贿行为,并最终使卖官腐败案件暴露[16].马德案不可谓隐匿不深,但也正因为腐败链条的拉长,造成末端不可避免的行动偏差.办案人员应当充分认识这一机理,利用群体性腐败这一无法回避的事实基础,树立办案信心,注重从末端入手搜集证据,按照先外后内、先下后上、先易后难的策略展开对群体性腐败案件的查办,为破获整个案件打好基础.
策略二 抓准查办时机,提高办案效率.一旦找到第一突破口,成功查办首案,那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是进一步深追细查,破获案件的黄金时机.如果按照策略一的思路,成功将腐败网络中的某个末端节点查办,那么将强迫腐败群体中重要度高的节点对重要度低的节点(即被查办节点的上一级)进行追随,即成功迫使腐败网络采取效率最低的“风险沟通”.并且根据定义3,腐败节点的自我决策速度是由其掌控的网络资源决定的,由于被查办节点的上一级受其自身掌控网络资源的限制,使其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效决策提供给更重要的节点进行追随,因而整个网络要再次达成同步的时间被进一步拉长.所以建议办案人员在成功找准突破口后,应当利用好腐败群体争取再次达成同步的间隙,加大查办力度,以免错过办案良机.因为根据性质1,随着节点的减少,同步误差也在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腐败群体再次达成同步,那么案件的查办难度也将进一步增加.例如文献[17]指出由于现行法律的不完善,在群体性腐败案件中,有官员为保护腐败群体而选择了利他型自杀,此类自杀行为可以视为腐败群体争取再次同步的一种手段,一旦错过最佳时机,便很可能出现官员自杀后“再无下文”的现象.
策略三 办案坚决,破坏网络沟通机制.策略一和策略二的办案思路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即腐败群体仍然能够再次形成同步以对抗调查,如何破坏群体性腐败的网络沟通机制显得至关重要.由式(8)可知,节点要在协同沟通中形成同步,“协同沟通理解程度” ui十分关键,根据定义6, ui∈0,1,一旦 ui 的取值为0,则追随节点只能形成自我决策水平,整个网络将不能达成同步.因此,建议如果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掌握“核心人物”的重要线索,应当依法依纪对其展开调查并施以控制,使网络中众多的追随节点失去决策目标,破坏其再次形成同步的重要条件,形成“打虎”之势,从而创造对腐败节点各个击破的有利局面.
5 总 结
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与现代战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引入作战同步理论,定量解读了群体性腐败节点间的决策同步形成过程,并且针对群体性腐败案件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查办策略,为研究腐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数理模型对腐败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有着定性分析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即数理模型能够有效梳理出腐败现象中的关键因素,从而帮助办案人员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中腐败现象的复杂性.诚然,由于模型本身的局限性,仅仅通过数理分析完全刻画腐败现象也是不可能的.办案人员应当充分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要想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任重道远,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创新反腐败斗争的相关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景鹏.论反腐败的系统工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18(1):74-77.endprint
[2]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二:遏制的目标绝不能动摇[EB/OL].http://www.ccdi.gov.cn/xsjw/series6/201503/t20150308_52999.html(2015/3/9).
[3] 过勇.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的六个发展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13(1):60-63.
[4] 陈东辉.集体腐败的滋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4):24-25.
[5] 汪明亮.人际关系视角中的腐败犯罪窝案现象分析[J].现代法学,2011,33(2):185-193.
[6] 储建国.权力碎片化与圈子文化——腐败窝案形成的政治机理[J].人民论坛,2013(28):38-40.
[7] 张懿.六项策略应对贪污贿赂窝案、串案[J].人民检察,2009(20):64.
[8] 胥精华.浅谈查办贪污贿赂“窝串案”的方法和技巧[J].人民检察,2007(20):45-47.
[9] J R BUTLER.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the mechanism for change[R]. Marine Corps Univ, 2003.
[10]J GARSKA, D AIBERTS. Network centric operations conceptual framework (Version 2.0)[R]. Washington DC, 2004.
[11]王斌.基于复杂网络的作战同步建模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7.
[12]张鹏.我国公务员集体腐败问题研究——基于过程模型的视角[J].政治学研究,2011(5):67-73.
[13]邹志刚,刘付显,范海雄.基于时间约束的作战决策同步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35(8):1669-1675.
[14]A ILACHINSKI. Artificial war: multiagentbased simulation of combat[M]. Washington: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4.
[15]J D MORROW. Game theory for political scientist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16]邓国英.集体腐败问题的博弈研究——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受贿为个案[D].吉林: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7.
[17]齐杏发.集体腐败、外部挤压与生态恶化——转型期官员自杀现象的政治学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3,38(5):52-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