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2016-03-04余心哲郁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总黄酮颗粒剂质量控制

张 杰, 余心哲, 郁建平

(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张 杰, 余心哲, 郁建平*

(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目的]优选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老鹰茶在一定提取方法下得到其水溶液,再通过大孔树脂纯化得到总黄酮干浸膏粉,通过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的影响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和处方组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老鹰茶总黄酮进行定性,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含量进行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最佳处方为总黄酮粉末30 g,甘露醇20 g,乳糖10 g;最佳工艺条件为原辅料比1∶1.0 g/g,润湿剂70%乙醇,烘干温度60 ℃。总黄酮的标准曲线为A=22.100c+0.001 0(R2=0.999 86),颗粒剂的水分、溶化性、粒度均符合要求,总黄酮含量为134.4 mg/g,加样回收率96.94%。[结论]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关键词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质量控制

老鹰茶俗称“白茶”,是利用豹皮樟的嫩梢和叶片为原料,以简单的工艺制成的一种天然饮品,在民间有较悠久的饮用历史。研究表明,老鹰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降糖降脂等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老鹰茶含有黄酮、苷类、有机酸、香豆素和鞣质等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是主要活性成分[1-2]。将老鹰茶中的总黄酮提取制备为颗粒制剂,可为人体健康提供一种新的保健产品。目前,尚未有此方面的研究。笔者以产于贵州省息烽县的老鹰茶为原料,通过大孔树脂纯化得到总黄酮干浸膏粉,添加辅料制备出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考察该颗粒剂的最佳辅料及配方组成,并测定其总黄酮含量,以期为老鹰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研究对象。试验用老鹰茶均来源于贵州省息烽县老鹰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干燥、粉碎、过筛备用。

1.1.2主要仪器。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GZX-9140MBE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KW-1000D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梅香仪器有限公司;RE52CS-1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B-ⅢS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BS224S型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KW-1740QTD型超声清洗机,北京科玺科技有限公司;ZF-2型紫外仪,上海市海亭电子仪器厂;药用粉碎机;药用筛。

1.1.3主要试剂。芦丁对照品(≥98%),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市售。

1.2方法

1.2.1浸膏粉制备工艺。先将老鹰茶粉末石油醚回流脱脂,然后在30倍量的70%乙醇、80 ℃条件下提取1.5 h后过滤,滤渣再次提取,合并2次滤液,旋转蒸发至无醇味,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后通过AB-8大孔树脂柱,富集一定量后用75%的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旋转蒸发浓缩至干浸膏,粉碎即得老鹰茶总黄酮干浸膏粉末[3]。

1.2.2颗粒剂制备[4-5]。

1.2.2.1处方组成。老鹰茶总黄酮干浸膏粉末与乳糖、甘露醇等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即得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

1.2.2.2单一辅料的筛选。根据预试验结果,称取表1中的原辅料并混匀,用75%乙醇制软材,过10目筛制粒,50 ℃烘干,过筛整粒,备用。

表1单一辅料与总黄酮粉末配比

Table 1Proportions of single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total flavonoids powder

g

1.2.2.3成型率测定。取“1.2.2.2”中干燥后的4种颗粒剂进行称量,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I B中双分法测定成型率。

成型率=合格颗粒的质量/(干浸膏粉质量+辅料质量)×100%

1.2.2.4堆密度测定。精密称取“1.2.2.2”中制备的4种颗粒剂(m),加入刻度试管中读取刻度(V),计算堆密度(ρ),公式如下:

ρ=m/V

1.2.2.5休止角测定。精密称取“1.2.2.2”中制备的4种颗粒剂,按照注入法测定休止角(β),计算公式:

tanβ=h/r

式中,h为锥体的高度;r为锥体底部圆的半径。

1.2.2.6吸湿性测定。精密称取“1.2.2.2”中制备的4种颗粒剂放入称量瓶中,厚度约为2 mm,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底部放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相对湿度为75%),24 h后取出,精密称定。按下列公式计算吸湿率:

吸湿率(%)=(吸湿后质量-吸湿前质量)/吸湿前质量×100%

1.2.2.7溶化性测定。取“1.2.2.2”中制备的颗粒剂,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 C中溶化性检查方法进行溶化性测定。

1.2.2.8混合辅料的筛选。根据以上测定结果,得出最佳辅料为乳糖和甘露醇的混合辅料。对混合辅料配比进行筛选,根据表2的原辅料配比进行混匀,用75%乙醇制软材,过10目筛制粒,45 ℃烘干,过筛整粒,备用。

表2混合辅料与总黄酮粉末配比

Table 2Proportions of mixed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total flavonoids powder

g

1.2.3制粒工艺条件的选择。

1.2.3.1润湿剂的选择。选取50%、60%、70%、80%、9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以制成颗粒剂的合格率为指标,结果显示70%的乙醇最佳。

1.2.3.2正交试验设计。根据试验选择对颗粒剂成型率影响最大的原辅料配比、润湿剂浓度、烘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颗粒剂成型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3。

1.2.4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颗粒剂2 g,加适量乙醇溶解,抽滤,旋转蒸发乙醇,加适量甲醇溶液制成供试品溶液备用。

表3 制粒工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1.2.5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加适量乙醇溶液制备成约0.1 mg/mL的溶液备用。

1.2.6对照药材溶液制备。取2 g老鹰茶在70%乙醇溶液中提取1.5 h,过滤,滤液蒸干,加适量甲醇溶液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备用。

1.2.7方法学考察。

1.2.7.1最大波长选择。取适量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在200~6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都在49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无干扰,选择495 nm为测定波长。

1.2.7.2标准曲线绘制。精密称取经120 ℃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25.0 mg,置5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60%乙醇溶液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0.5 mg/mL芦丁标准溶液。精密量取芦丁标准溶液0、1.0、1.5、2.0、2.5、3.0 mL,分别置于50 mL容量瓶中。各加60%乙醇至6 mL;然后分别加5%NaNO2溶液2 mL,摇匀,放置6 min;分别加10%Al(NO3)3溶液2 mL,摇匀,放置6 min;最后分别加4% NaOH溶液10 mL,并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静置15 min,在波长495 nm测定吸光度,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6]。

1.2.7.3稳定性试验。精密量取芦丁溶液2 mL,置于50 mL容量瓶中分别于10、20、30、40、50、60 min时在波长495 nm处按照“1.2.7.2”中方法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吸光度RSD。

1.2.7.4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取芦丁溶液2 mL,置于50 mL容量瓶,在波长495 nm处按照“1.2.7.2”中方法测定吸光度5次,并计算吸光度RSD。

1.2.7.5重复性试验。按照“1.2.4”中的方法分别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 mL,置于50 mL容量瓶,在波长495 nm处按照“1.2.7.2”中方法测定吸光度5次,并计算吸光度RSD。

1.2.7.6加样回收试验。精密称取6份含有1.492 mg芦丁的对照品溶液,分别加入含有1.00 mg总黄酮的颗粒剂置于50 mL容量瓶中,在波长495 nm处按照“1.2.7.2”中方法测定吸光度5次,并计算吸光度RSD。

1.2.8质量控制[7-8]。

1.2.8.1性状鉴别。 取3批样品,批号分别为20150607、20150608、20150609,进行性状鉴别。

1.2.8.2溶化性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 C中溶化性检查方法,取3份颗粒剂10 g,加热水200 mL,搅拌5 min,进行溶化性检查。

1.2.8.3粒度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I B中双分法进行测定。

1.2.8.4含量测定。精密称取3个批次的(20150701、20150702、2015703)的颗粒剂各0.50 g,按照“1.2.4”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照“1.2.7.2”中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

1.2.9定性鉴别。按照“1.2.4”、“1.2.5”、“1.2.6”中的方法分别制备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 B中薄层色谱法,以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放置紫外灯下检视,进行定性鉴别。

2结果与分析

2.1辅料选择根据表4结果显示,最佳辅料为乳糖和甘露醇的混合辅料。根据表3对混合辅料配比进行筛选,结果见表5。

表4 单一辅料与总黄酮制粒结果

由表5可知,乳糖和甘露醇的最佳混合比例为2∶4,此时的成型率最高,吸湿率相对较低,溶化性合格。

表5 混合辅料的考察结果

2.2制粒工艺的筛选由表6分析可知,以颗粒剂成型率为评价指标,最佳制粒工艺条件A1B1C3,即原辅料配比1∶1.0 g/g,乙醇浓度70%,烘干温度60 ℃。由极差R可知,对成型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烘干温度、原辅料配比、乙醇浓度。根据最佳制粒工艺条件A1B1C3制备3批颗粒剂并进行合格率测定,分别为90.42%、91.57%、91.01%,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中对颗粒剂粒度要求。

表6 制粒工艺正交设计表及结果

2.3方法学考察

2.3.1线性考察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A=22.100c+0.001 0(R2=0.999 86),表明芦丁在0.000 0~30.00 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2稳定性试验。根据“1.2.7.3”的方法计算得平均吸光度值为0.478,RSD为1.60%(n=6)。.

2.3.3精密度试验。根据“1.2.7.4”的方法计算得平均吸光度值为0.660 8,RSD为0.35%(n=5)。

2.3.4重复性试验。根据“1.2.7.5”的方法计算得平均吸光度值为0.532,RSD为0.59%(n=5)。

2.3.5加样回收试验。根据“1.2.7.6”的方法计算平均回收率为96.94%,RSD为0.90%(n=6)。

2.4质量检查

2.4.1性状鉴别。试验制得的老鹰茶黄酮颗粒剂颜色为深褐色,味微苦,颗粒大小均匀,干燥,颜色均一,无潮解、软化、吸潮等现象。

2.4.2溶化性检查。试验制得的老鹰茶黄酮颗粒剂全部溶化,符合规定。

2.4.3粒度检查。试验得出,制得的老鹰茶黄酮颗粒剂能通过1号筛不能通过5号筛的总和为9.00%,符合要求。

2.4.4总黄酮含量。试验制得的老鹰茶黄酮颗粒剂平均总黄酮含量为134.4 mg/g。

2.4.5定性鉴别。由图1可见,在薄层色谱图中,样品、对照药材、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主要采用乙醇回流的方法得到老鹰茶总黄酮溶液,通过AB-8大孔树脂对总黄酮溶液进行纯化,得到纯度77.12%的总黄酮粉末,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中对颗粒剂主药纯度的要求。

通过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溶化性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和处方组成:总黄酮粉末30 g,甘露醇20 g,乳糖10 g。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颗粒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原辅料比1∶1.0 g/g,润湿剂70%乙醇,烘干温度为60 ℃。

注:1.对照药材;2.样品溶液;3.对照品溶液。 Note: 1. Control drug; 2. Sample solution; 3. Reference solution.图1 总黄酮TCL图谱Fig. 1 TCL of total flavonoids

质量控制标准以活性成分总黄酮为指标。其中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老鹰茶总黄酮颗粒剂含量进行测定及方法学考察。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老鹰茶总黄酮进行定性,颗粒剂总黄酮含量为134.4 mg/g。

通过此方法制备的总黄酮颗粒剂操作简单,质量可控,并通过对颗粒剂的性状、溶化性、粒度、含量进行检查,说明所选的辅料和制备工艺条件可行,为老鹰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郁建平,古练权.贵州老鹰茶的化学成分[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0(3):61-62.

[2] 孙玲.豹皮樟总黄酮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6(4):80-82.

[3] 朱慧,董坤,于子惠,等.蓬子莱总黄酮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3,41(3):53-56.

[4] 杨群,张凯.山楂叶颗粒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016-7017.

[5] 霍清,孔令旭.双丹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784-1785.

[6] 范尚坦,李金兰,张勇,等.仙牛颗粒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J].药物研究,2008,17(15):18-19.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10.

[8] 王美玲.中药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5(3):98.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Standard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ZHANG Jie, YU Xin-zhe, YU Jian-ping*(College of Pharmac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granules and to establish methods for its quality control. [Method] Water solution of Laoying tea was obtained under a given extraction method. Extract powder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obtained by macroporous resin. Effects of auxiliary materials on the compactibility, hygroscopicity, bulk density and slope of repose were investigated, so as to screen the optimal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prescriptions.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granules were qualitatively analyz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Content detection and methodology study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carried out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Result] The optimal prescrip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granules were as follows: 30 g powder of total flavonoids, 20 g mannitol and 10 g lactose. The optimal technology was 1∶1.0 g/g raw materials to auxiliary materials ratio, 70% ethanol as wetting agent and 60 ℃ baking temperature. The standard curve of total flavonoids wasA=22.100c+0.001 0(R2=0.999 86). The dissolubility, moisture content and grain size all met the requirements.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134.4 mg/g, the added recovery rate was 96.94%. [Conclusion] This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feasible; and the quality was stable and controllable.

Key wordsLaoying tea; Total flavonoids; Granules; Quality control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张杰(1988- ),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提取及制剂制备。*通讯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天然产物的提取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S 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2-110-04

猜你喜欢

总黄酮颗粒剂质量控制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不同提取方法对骨碎补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比较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