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2016-03-04刘惠琴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伦理研究生案例

王 钰 刘惠琴 杨 斌

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王 钰 刘惠琴 杨 斌

论述了加强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的紧迫性,阐述了清华大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跨界融合和深化案例教学,推动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的工作,并以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突出伦理思考和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于整个研究生专业教育过程中,增强职业伦理教育的实践性和行业互动性,促进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价值塑造;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德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1]。为此,教育应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理念。职业伦理教育是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的是基石性的作用。我们认为,职业伦理是各行业领域专业人士针对职业特性建立起来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标准,以及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利于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社会发展和研究生成长呼唤职业伦理。如果说,目前许多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取得的成绩后面增加好多“0”,那么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好多“0”前面写上“1”[2]。因此,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3],应该加强建设。

一、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迫在眉睫

1.社会发展呼唤职业伦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知识产权、健康、环境、资源等方面问题不断凸显。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具有职业伦理意识、遵守职业伦理准则的专业人士,迫切需要各行业领域建立起伦理规范和价值理念,如工程伦理、商业伦理、生命伦理等。这样不仅能为专业人士在遇到专业方面的伦理困境时作出正确抉择提供依据,同时会提升各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2.全球发展需要职业伦理

当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通晓国际行为准则、具有全球公民意识背景下的伦理规范和价值理念是一项重要的素质。美国职业伦理建设已形成伦理规范法律化、行业协会职业伦理规范制度化等特点[4]。面对日趋复杂的伦理问题,要求工程师应该受过全面教育、有全球公民意识、有伦理道德等[5],同时重视职业伦理教育,如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规定工程教育计划鉴定要求中必须包括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再如,德国大学将伦理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在专业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伦理问题的讨论,为科技工作者养成伦理意识提供了重要途径。在全球发展的大环境下,只有将国际通行规则和中国特色的伦理问题相结合,才能引领、推动全球发展规则的建立。

3.研究生长远发展亟待职业伦理教育同行

研究生走向社会必然会遇到来自真实世界的复杂实践问题,必然会遇到职业伦理困境,需要作出伦理选择。从人的发展来看,专业人员除了要谨守道德底线,还应掌握处理复杂实践问题和关系的思维与方法,在不同思维碰撞过程中学会不但要从专业或技术维度,还要从伦理维度去思考、决策和处理问题,并把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伦理规范。从教育者的责任来说,不仅要培养研究生懂得专业理论和技术,而且要引导研究生品格养成,使其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等[6]。因此,所有研究生都应接受职业伦理教育,以增强职业伦理意识、提升学术与职业素养和发展能力。

国内高校职业伦理教育缺乏,没有足够的课程来满足职业伦理教育的需要,已有的伦理课程大多没有与学生将要从事的科学研究或者职业结合起来,两者是割离的。为此,将职业伦理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过程之中,开设专门的课程,促进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增强职业伦理规范对于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将是职业伦理教育的有效模式。

二、强顶层设计,促跨界融合,推动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建设

很多高校充分认识到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建设相关课程。近几年清华大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跨界融合、深化案例教学,推动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

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定位,增强教育意识

针对课程少、受众小、伦理思考不足等问题,学校组建由院士、院长和一线教授担任组长的学术规范、工程伦理和职业伦理教育三个专家组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多方研讨,明确课程定位是作为专业教育课程,由各专业教师负责建设和主讲,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或某类职业中伦理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提高学术或职业伦理敏感性、增强对学术或职业行为规范的了解,增强伦理判断能力和伦理意志力。该课程不是伦理学理论课,也不是要解决学生全部人生职业问题或改变学生已有的价值观,更不是现成答案给予的简单过程,而是通过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养成伦理意识、学会思辨并在面对学术或职业伦理困境时作出负责任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同时,为实现职业伦理教育在研究生中的全覆盖,学校决定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课程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通过组织启动会等,增强教师职业伦理教育意识,鼓励院系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动员各方师资支持职业伦理教育课建设。学校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列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给予持续资助。

2.促进跨界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

职业伦理教育课程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三部分:一是伦理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分析框架等;二是不同专业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标准;三是专业性案例分析、研讨、情境实践等。以往专业课程缺少对专业伦理问题的梳理,缺少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加之不同学科教师对职业伦理有不同认识,对教学方法有不同见解,所以该课程的建设工作对学校和专业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学校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企业界和学术界人士以研讨会、教学观摩和工程伦理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发挥伦理专业研究教师、熟悉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师、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和行业专家多方的积极性,丰富了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内容,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模式:由伦理研究相关专业教师对伦理理论等共性内容联合授课;由对案例开发和教学有一定经验的管理学科教师对教学方式和典型素材作开发示范引导、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和伦理思考的专业教师对具体专业伦理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行业资深专家对来自实践的特色案例和职业伦理问题作深入探讨。

3.深化案例教学,加强案例建设,调动师生双主体伦理敏感性

在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上,教师们一致认为要采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把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复杂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在面临健康、安全和环保等重大问题时的伦理敏感性,让他们在走上职场前做好准备。案例教学不是简单地举例应用,也不是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以案例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伦理知识,更要熟悉和掌握大量的案例,从大量的现实案例中提取典型案例和问题进行案例的开发建设。先确定讨论主题,确保贴近和反映各专业、行业、职业特点;再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课前教师将案例提供给研究生研读和思考,课堂上教师以协调者的身份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在案例分析中涵盖一些基本理论,带学生一起去探究。教师不预设判断,而是通过不断追问促进学生互相探讨;教师总结也不要过于简化,而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这样一种开放、启发和参与式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作为双主体,以深度案例探讨增进伦理思辨能力。

三、将伦理思考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设各具专业特色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

通过扎实深入的课程建设工作,全校各专业领域建设起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伦理教育课程29门,涉及工程、设计、法律、传播、生命、医学、商业、公共事务、社会工作等各行业领域,同时还建设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等6门公共选修课程,推动了职业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

1.工程实践与伦理思考相交融,建设各领域工程伦理课程

中国正由工程大国走向工程强国,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重点加强了各领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各工科院系教师与工程伦理专业研究教师经过多轮研讨,确定了“结合工科实践、以案例为核心、加强伦理思考”的设计思路,融合了跨界师资优势,建设了体现不同专业方向和领域特色的工程伦理课程,形成了四个核心模块的课程大纲:第一模块是不同专业方向的工科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工程伦理学基础知识,如工程实践的伦理维度、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工程活动的社会影响等,由工程伦理专业研究教师负责;第二模块是结合具体工程学科特点的工程伦理研讨,由工科院系教师负责,围绕本专业工程师协会伦理规范展开,认识本专业工程伦理的特点,同时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本专业在中国实践中突出的工程伦理问题和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工程伦理问题等;第三模块邀请有伦理思考的著名工程专家以及国际著名的工程伦理专家举行讲座;第四模块是综合案例的分组讨论,探讨涉及工程伦理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案例,如高铁事故、PX项目等案例,培养研究生处理复杂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以课程大纲为基础,开设出风景园林、土木水利、环境、工业工程、电气、化工、材料、信息等不同领域的工程伦理课程,促进了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程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在信息领域开设的“数据伦理”课程,引导研究生思考随着技术应用面扩大而带来的数据伦理影响等,受到研究生的普遍欢迎。

2.建设各具专业特色的职业伦理课程,为研究生提供更真实深刻的伦理教育

在开设的职业伦理课程中,除了各领域的工程伦理课程,同时结合各行业领域特点,建设了不同专业的职业伦理课程。例如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生命职业伦理”课程,讨论辅助生育、动物权利等伦理问题,为研究生今后的科研生活带来启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医学伦理学”,培养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进行临床伦理决策的能力,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学与社会的关系等,并综合临床案例、科研案例和国外案例,培养学生法律、道德和伦理因素的意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术规范与传播职业伦理”课程,通过学术规范、伦理原则与传播法规三方面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遵守学术研究的伦理原则,掌握新闻实务的伦理准则及应用。经济管理学院的“伦理与企业责任”课程,采用全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相关行业的具体环境和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社会科学学院的“社会工作伦理”课程,通过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与实际应用,分析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伦理困境,研究科学的社会工作伦理的本质及前景等问题,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美术学院的“设计伦理”课程,指导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伦理意识,提高学生对于设计伦理文化传统的正确认识,明确设计伦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等。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事务伦理”课程,帮助公共管理者在面对各种公共事务决策的伦理或价值困境时,能够作出理性或合理选择,更好地行使公共权力,实现公共目标,培养学生基于公共价值与伦理进行政策选择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将职业伦理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研究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逐步具备了以职业伦理来指导自身行为的意识,具有了一定的职业觉悟、判断力和实践能力,伦理意识在研究生科研和专业工作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同时教师对职业伦理课程的定位和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课程教学、案例开发和教材建设中不断增强职业伦理教育意识。比如,化学工程伦理课主讲教师就认为:“仅仅懂得化工专业理论和工艺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懂得谨守工程伦理准则,身体力行,传扬工程伦理,推广负责任的生产,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来促进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同时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发现,对于很多国外案例,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于是下了很大工夫准备国内化工领域最新的案例。共同参与授课的行业专家非常赞同学校加强研究生全面教育的观点,积极参与授课,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了伦理意识的重要性,强调行业需要具备正确价值观的人才。

四、增强职业伦理教育的实践性、行业互动性,促进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

目前各院系专门开设了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的独立课程。我们希望将来各学院能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于研究生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整体氛围,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

1.将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中

如果每位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都能拥有职业伦理教育的意识,就能在每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自然地融入职业伦理教育内容。各专业的案例、方法和系统中都会涉及各种伦理问题,通过渗透式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职业伦理意识,提升职业伦理素养,能够在未来的实践中对伦理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关注职业伦理教育,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思考职业伦理问题。

2.加强职业伦理实践和行业互动

研究生应该从职业伦理教育和职业伦理实践两个方面来促进伦理素养的提升。例如通过前沿讲座和毕业设计来实现伦理教育,跟踪或者引领实践的发展,并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种伦理要求纳入其中。因为行业是最有力量的伦理行动者,也是伦理实践的主要参与者,建议学校、企业、行业联合开设职业伦理课程,使学生从实践的视角真正理解和应用职业伦理规范,并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行业一起提出职业伦理诉求,建设适合中国实践特点的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

目前,研究生职业伦理教育先从课程建设做起,不难想象,随着职业伦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对职业伦理问题的思考一定会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嵌入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将成为研究生价值塑造的理想模式。相信有着伦理思考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一定能推动创造良好的职业伦理文化,不断丰富职业伦理内涵,并引导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职业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这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 工程呼唤伦理:学术界与企业界对话——清华大学工程伦理教育论坛纪实[EB/OL] .[2014-06-26] .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4/20140626163406942512583/20140626163406942512583.html.

[2] 清华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将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纳入必修课——学完“职业伦理”再毕业[N] .中国教育报,2015-04-24(01).

[3] 杨斌,姜朋,钱小军.专业硕士学位项目与职业伦理教育二题[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5-8.

[4] 王正平.美国职业伦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特点[J] .道德与文明,2014(1):141-149.

[5] 张恒力,胡新和.福祉与责任——美国工程伦理学述评[J] .哲学动态,2007(8):58-62.

[6] 刘惠琴.理工科研究生的素质与人文教育[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70-73.

(责任编辑 刘俊起)

10.16750/j.adge.2016.11.011

王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六级职员,北京 100084;刘惠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北京 100084;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教授,北京 100084。

猜你喜欢

伦理研究生案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