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实验探究课初探

2016-03-04孙红英

新课程(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本中学实验教学

孙红英

(陕西省咸阳市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中学地理实验探究课初探

孙红英

(陕西省咸阳市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新课改倡导地理教学要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主张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地理实验课进行了有效尝试,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

中学地理;实验;探究;反思

近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地理课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精神。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长期忽视实验教学。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地理实验探究课呢?

一、挖掘地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素材

提起“实验教学”,人们总会觉得是物理课、化学课的事情,地理教学中没有实验,但事实上,在研究课本时,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同版本的教材均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理实验。地理实验课突出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革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运用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和归纳等方式和方法,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以地理必修I(中国地图出版社)为例,教材中设置了一系列实验探究内容,如,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第3页);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第31页);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32页);模拟水循环(第46页);沉积物是如何沉积的(第53页)。

二、加强地理实验探究课与地理课堂之间的关联

实例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探究性实验

结合中图版地理必修I第56页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实验原理: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河流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挟运一定数量的泥沙,因此,当流速、流量增加,流水就产生侵蚀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就发生堆积。

实验器材:沙土、水管、水

实验步骤:(1)将沙土堆成沙堆,做成地表起伏状况。(2)将实验前准备好的水管打开水阀。(3)调整水阀大小,模拟不同径流量的河流侵蚀地表。(4)观察水的流向与沙堆改变的情况。

实验现象:(1)在上游形成“V”型谷,在中下游形成“U”型谷。(2)在水源地发生溯源侵蚀(水源不断向源头侵蚀)。(3)流水形成河道的过程中,发生侧蚀和下蚀,河道逐渐变宽,并发生弯曲。(4)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在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5)沙土产生搬运和沉积。

实验思考:河漫滩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为什么河流在中下游地区不断改道?

这个探究实验有效地和课本内容——流水作用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实验,自己观察现象,明白河流地貌是流水作用的一个方面,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方式。同时,在实验中相互提问释疑,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了课堂兴趣。对学习课本内容——流水作用可以起到解析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反思地理实验探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性地理实验的选题不精,实验现象不明显

探究内容的选定,既要有利于地理实验探究的进行,又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探究方法的获得,我们可大胆地引入实验课堂。所以,在准备实验前,一定要合理确定探究内容,从课本理论到探究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多选题依然以课本的重难点为依据,而忽视了地理实验探究本身存在的意义,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实验器材不完备,常常出现设计思路很好,但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

2.教师和学生在地理探究课程中角色的定位不合理

地理探究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本知识,设定实验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流程,通过实验,反思每个探究过程是否合理有效。但在实际探究中,因为地理探究课在以前的地理教学中很少使用,学生较为陌生,所以态度虽热情,但实际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加之知识储备不足,不善思考,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较少,仍处于被动接受学习任务的状态。教师面对以上问题,不能将自己置于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而是将自己处于主导者的位置,对于一个实验探究内容,从原理到过程,从现象到问题,急于呈现在学生面前,讲得过多,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太少。

总之,地理实验探究课是对地理课堂的一种改革,是对传统地理教学的一种挑战。在目前的实践中,因缺乏相关配套的实验教材与器材,一些地理实验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了我们更宽广的思考空间:地理实验探究课该如何开展实施,才能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教学,这将成为我们未来地理教学中不懈探索的重要课题。

[1]王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I[M].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2]吴泰然,何国琦.普通地质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温雪莲

孙红英(1978—),女,陕西省咸阳市人,本科,中学教学一级教师,单位:陕西省咸阳市西咸新区秦汉中学,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课本中学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在多解中学创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