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韵文识字散发无穷韵味

2016-03-04江苏淮安市淮安小学223001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韵文词串辨析

江苏淮安市淮安小学(223001)何 颖



让韵文识字散发无穷韵味

江苏淮安市淮安小学(223001)何颖

[摘要]采用“词串韵文”的方式编排生字,是提高识字效果的有效尝试。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词串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规律,联系对比,辨析形近字;描画面,图文对照,感知象形字;列梯队,以点带面,类比形声字;引生活,激活经验,乐学会意字,让韵文识字散发无穷魅力。

[关键词]联系对比图文对照以点带面激活经验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识字和写字。为了更好地提高识字效果,苏教版教材针对这一方面,采用了“词串韵文”的方式编排生字。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词串的特点,提升词串韵文识字的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五”就是一篇典型的词串形式的识字韵文,课文配置了精彩的插图,图文结合,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是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极好载体。

一、寻规律:联系对比,辨析形近字

中国汉字数量众多,音、形、义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寻找相似的汉字,以一个生字的学习带动一类生字的识记。

师:夏天经常会有台风,它的威力可真大,怎么才能记住“台”字呢?

生:这个字跟“抬东西”的“抬”字很像,把“提手旁”去掉就行了。

师:真聪明,你还给它找到了一个好朋友,下面的填空,你能完成吗?

(教师出示课件:一__电视;___灯;__高;__手。)

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资源进行字形的识别,并通过生字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之间的字义区别,让学生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提升识字效果。

二、描画面:图文对照,感知象形字

汉字具有鲜明的象形意蕴,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但过于抽象的笔画让汉字这幅最优美的画消失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追本溯源,依循汉字的演变规律,寻找汉字的本真图形,引导学生以描画字形的方式识记字形,提升学生汉字学习的整体效果。

在教学“瓜”时,教师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将西瓜的外形画在黑板上,并配上了两条藤蔓,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被形象生动的简笔画感染,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图与“瓜”的字形相似:粗的藤就是第一撇,两片叶子就是第二撇和捺画,图画中间就是西瓜,已经被保护起来。随后,教师要求学生描画。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紧扣汉字的构字原理,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认识汉字,切实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

三、列梯队:以点带面,类比形声字

用词串的形式编排生字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串联的方式将相近的汉字一并呈现,便于学生采用联系、对比的方式学习。因此对苏教版中的识字内容,教师可以“搜字队”的方式展开教学,在类比中寻找彼此之间的共性之处,提升学生识字的整体能力。

例如,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葵花、茉莉、荷花”,在指名学生朗读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组词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些字都有‘草字头’。”于是,教师顺势而下:“‘草字头’代表什么?”学生有的说这些字都表示一种植物,有的认知更为准确,指出这些都是花。随后,教师为学生出示了相应的图形实物,将汉字与具体实物结合起来,就此点拨: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并逐一引导学生辨析生字的形旁与声旁。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正是紧扣词串生字的特点,在学生寻找其共性特点时,将汉字以“列队”的方式揭示出来,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四、引生活:激活经验,乐学会意字

教材中有些生字其内在的字理相对而言比较复杂,连老师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更别谈学生了。学生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直观体验与感受,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汉字融入生活体验中,就可以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雷”字的教学】

师:雷电多可怕啊!你们有没有在雷雨天气独自待过?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害怕极了,雷声特别响,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生2:响雷时,有时还会有闪电。

师:为什么用“雨”和“田”这两个部件表示“雷”呢?

生3:响雷时会下雨。

生4:我们只有在空旷的田野中才能看到雷电。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引导学生从生字的字义入手,窥探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词串韵文识字有着自身的特点,只有真正读懂了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了解了编者用意,并结合具体生字和学生实际,才能切实提升识字教学的整体效果。

(责编莫彩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4-089

猜你喜欢

韵文词串辨析
红色的风景(布面油画)
赛牦牛(布面油画)
明清拟话本小说征引韵文的嬗变轨迹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小学语文词串教学之浅见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报纸新闻标题中的“热词群”和“热词串”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