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竹新峭才出墙
——评《倾听拔节的声音——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2016-03-04马志颖

关键词:初任探究专业

马志颖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银川 750021)



[书评]

绿竹新峭才出墙
——评《倾听拔节的声音——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马志颖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银川750021)

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初任教师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期,对于个人而言,其初任阶段的专业成长不仅决定着他们能否顺利地渡过入职期,还影响着他们随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走向。对于国家而言,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对于整体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未来人才培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不在少数,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从理论探究、实证分析的角度,就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逻辑、机制、标准、内容、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尝试通过研究为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提出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但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复杂现实性的问题,除了具有群体的共性特征之外,还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性。那么,在已有的研究范式下如何探究这种“差异性”,如何借助教育研究挖掘这些鲜活的“差异性”也应该被关注到。

于是,一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题为《倾听拔节的声音——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的著作出现在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视野里。本书作者李莉曾经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亲历了作为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而后又进入高校成为一名教师教育者,承担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并关注师范生入职后的专业成长经历。无论是作为经历者还是观察者,作者都以实践反思者的视角审视着追问着,正因如此,才促使作者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走进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真实情境中,倾听教育故事,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在研究中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走向融合。

在这本著作中,作者在借鉴马林诺夫斯基的三阶段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选择了三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作为教育叙事研究对象,采用了合作型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位合作教师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从不同角度获取了合作教师大量的真实的成长故事,并从中选取了27个成长故事,通过“展示”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用实然的故事逼近经验和事件本身,同时通过“讲述”的叙事方式展开对成长故事的理性思考,着力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这些成长故事叙述简明生动,向读者展现了现实场域中初中初任语文教师的成长历程,对故事的思考深入透彻,切中要害,且能够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关注了由个体汇聚而成的初中初任语文教师群体的成长经历中的共同遭遇和不同境遇,展开述说和评说,并从四个维度探究了其专业成长的关键点,从而使研究视野更为广阔。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事是一种自我反思和实践的专业精神,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才是研究的主旨所在。本书以初任阶段为基点,首先探究了职前培养阶段的存在问题,从师范生的成长意愿、成长动力以及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反思能力方面进行意义构建。接着关注了初任教师的职后培训,指出初任教师应该主动规划成长,结合学科特点学做叙事研究,关注语文课堂提高教学生成能力,并对其成长的客观支持系统提出相关思考,指出应构建多元指导体系,为初中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效支持。

这本著作体现了作者对初中初任语文教师成长的关注、关心、关怀,是作者带着对个体经历的反思回顾和对未来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能性与预见性而完成的一部作品。全书蕴涵着一个教师教育研究者的良知和真情实感,浸透着作者对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极大的人文关怀。纵观全书,著作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研究对象上看,本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作者以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教学段、教师发展阶段、教师所在学科三个要素交叉综合起来,客观地阐述了初中初任语文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在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盲点与不足。作者将初中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看作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对其专业成长历程予以真实的再现与剖析,审视思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现有问题与困惑的建议和对策。

第二,从研究内容上看,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以往对于初任教师的研究大多从逻辑推演和实证调查两个角度展开,从而获得关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标准。这些成果在有效地发挥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也总会令人感到一种“理性的寒意”。初任教师首先是一个个充满着人性、感性的鲜活的个体,他们既存在于客观理性的教师职业当中,又生活于真实感性的个人成长经历当中。作者感受到了初任教师的这种全方位的成长需求与渴望,通过对三位合作教师长达一年多的合作,以每位合作教师的入职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专业成长经历为内容,通过其鲜活的成长故事,较为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并由此引发了基于个体自我批判和社会群体构建为线索的反思,提出了初任教师必须在四个方面获得应有的发展才能成长为具有智慧的教育者,这四个方面是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教学的意义、恰当定位自我的角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从研究方法上看,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启发性。

本书采用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将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生动、真切地展示给读者,故事不同,带来的感悟与思考也就不同。在读者参与解读故事的过程中,叙事的生动性、意义的启发性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样的研究方法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过程,对于读者而言是一种新鲜的体验过程,读者可以通过品味故事思考故事,更贴近初任语文教师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更真实而深切地理解这个群体的专业成长,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综上所述,李莉的这本著作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都可谓是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尝试,她为该问题的研究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就好像本书的书名一样“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倾听”这新竹“拔节的声音”吧!作为作者的同窗之友,我诚意地向读者推荐这样一本倾注作者情感与心血的作品,愿它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感动与收获!

[责任编辑石晓博]

2015-12-19

马志颖(1977—),女,回族,陕西汉中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初任探究专业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陕西将遴选干部纳入“初任培训”——帮助他们减少“不适”,增加才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