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法制教育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6-03-04牟艳娟杨程程

理论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必要性高校对策

□牟艳娟,杨程程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浅析高校法制教育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牟艳娟,杨程程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承担着重要育人责任,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及方针实施密切相关,同时关系着高校的长足发展。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是构建法制社会与和谐社会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但从当前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来看,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即从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正在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建设;必要性;对策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6.03.0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法律基础课程基本已经覆盖全国各高校,以期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来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建设的二十多年间,虽然取得和积累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当前环境下,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益突出,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不断,这与党和国家要求的高校法制教育建设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解决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促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是高校教育中非常迫切的问题。

1 高校法制教育建设的迫切性

1.1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依法治国已经被写入宪法之中,标志着我国法制发展更进一步,对我国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人治”与“德治”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依法治国的推进仍然是一个较长的征程,且需要以良好的经济与政治环境为基础。大学生们作为今后社会的主力,将成为未来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主体,高校实施法制教育,使大学生们树立现代的民主法治意识,将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动趋向法治化,推动我国法制进程,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需要。

1.2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是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变革越来越快,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有较高要求,而且对其法律素质与法律信仰有较强要求。而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文化教育与法制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仅对自身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加以掌握,已经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挑战。从人治走向法治,是我国社会发展必然选择。而大学生法律知识结构与素质的产生,需要通过法制教育来实现,高校法治教育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1.3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是加速大学生法律社会化的需要

社会化的发生,主要是学习态度、观念通过与他人接触而产生的行为过程。作为社会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法律社会化是对大学生有关规则和法律的价值、态度和行为进行培养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利于个体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社会化来说是一条有效途径。尤其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开始进入法律社会化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思维前所未有的活跃,但在是非的辨别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大学生思想观念已经不局限于教师教育,而是有了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若不正确引导,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们的言行。因此,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迫切需要高校创造有利于学生法治观形成的小环境,让学生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完成大学生法律社会化的过程。

1.4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需要

从建国以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率在1965年、文革期间、以及近几年分别占33%、60%和70%-80%左右,其中大学生犯罪分别占1%、2.5%和17%左右。从数据趋势可以看出,进入社会转型期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更是层出不穷,冲击了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秩序。价值观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容易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行为偏差,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将愈演愈烈。在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法制教育建设也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教育组成部分,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需要。

2 高校法制教育建设问题与挑战

2.1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要求独立的高校法制教育课程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内容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目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内容,仍然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大部分高校非法律专业还未开设独立的法制教育课程,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制教育内容比较零散,没有顾及到学校层级、学生专业以及法制学习需求的不同,与深化改革背景下因材施教的理念并不符合,难以深入贯彻法制课精神,也难以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另外,任何教育措施都是服务于实现特定教育目标的,高校法制教育当然也是如此。但当前高校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并不完全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这一现状导致高校法制教育在内容上缺失了判断依据,整体来说教育内容比较无序,法制教育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地位,影响了法制教育实际效果。

2.2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要求多样化的高校法制教育方式

进入新时期后,法制教育具有鲜明应用性,对教学效果有较大要求。而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还未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仍然比较保守,多限于课程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不少高校在法制教育中,将其与法律知识教育等同起来,并未将其提高到素质教育层面,教师在法制教育教学中,通常只是或简单或全面地将理论知识点讲解一遍,忽略了社会现象在法制教学中的作用,导致法制教育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在这种法制教育下整个过程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更谈不上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阻碍了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或提高。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虽然不少高校教师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多媒体版面,将其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无法平衡处理趣味性与知识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吸引学生乐于接受法律知识,快速提高学生法律能力,是高校法制教育正在面对的问题。

2.3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要求科学合理的高校法制教育考核方式

当学校学习进入学期尾声后,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学生通过考核可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考核结果反馈可更加明确工作得失。高校法制教育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传统考核方式题型稳定,评分标准客观。但往往比较侧重记忆,过分拘泥于教材,一些教师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考前会根据考试内容划重点,学生只需在考前死记硬背便能考高分,考核除了获得好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与新时期教育要求差之甚远。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法制教育考核的目的不仅要包含评价和反馈功能,而且需要具备影响同学们如何学、学什么的功能,高校传统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高校法制教育需求,教育改革对高校法制教育考核方式的科学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2.4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要求专业化高校法制教育师资力量

在法制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是其中重要要素。虽然现代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教师在现代教育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组织者与协调者,古今中外的教育活动均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教育结果的好坏与教师本人素质与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数量的激增导致高校法制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明显缺乏,但因法制教育对非法学专业学生并非专业课,少数高校都不够重视法制教育,将其教育责任推给校团委或宣传部门行政人员等,由这些不具备法学专业背景的人员临时兼任教学。因非专业人才,这些法制教育教师不得不重新自学《法律基础》课程,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疑问,甚至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的专业性产生质疑,使法制教育教学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明显下降,失去学习信心与兴趣。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师资力量专业水平,对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建设来说迫在眉睫。

3 基于高校法制教育建设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3.1明确法制教育目标,优化法制教育内容

教育目标对教学具有引导作用,高校法制教育建设必须重视法制教育目标,并加强制定法制教育目标。在制定法制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立足法制教育的功能,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尊重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另外,高校法制教育目标要尽量避免过于明显的政治化、抽象化和理想化趋势,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相符,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及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发展要求相符,保证高效法制教育目标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对于异常庞杂的法治教育内容,高校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应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其中,宪法观的培养、权力、义务观的深化、守法观的树立以及程序意识的确立,都是高校法制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法制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各高校还应将其与学生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如医学院着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商学院对经济法着重教授等,尽量让学生所学法律可以在其进入社会后真正发挥效用。不过不管根据专业如何调整,都应紧紧围绕宪法观、守法观、权利义务观和程序观展开,促使德育与法制教育课统一起来,避免高校法制教育的重复性。高校法制教育中,在法律条文上不能过度强调,而应对法律观念和信仰教育进行突出,转变单纯灌输知识的陈旧观念,通过对法制教育内容的优化,为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提供切实保障。

3.2通过多样化法制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规律化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在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的实现和完成上,以及在教育效果的增强方面,教育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其作用的前提主要在于教育方法的正确性,正确的教育方法必须立足教学内容、学校实际情况及学校硬件条件。相对中学阶段的法律常识教育,高校法制教育内容对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更加侧重,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深层次的法治观念与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单纯的法律知识灌输教学方法,无疑是难以实现这种目标的。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方法,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提高法制教育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面对90后大学生们有主见、讨厌形式化特点,教师可在法制教学中加入案例分析与案例讨论等,在课堂上实例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法律案例的选择应区别于法学专业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或实际生活应尽可能地接近,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案件还应注意选择当前热点问题,并与教材密切联系起来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根据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侧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辅助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合理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听、说、看综合于一体的课件,将法制教育重点直观地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对法制教育信息感受性及教学过程投入性的提高。高校也可对法律专业学生加以组织,由他们在高校校园内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或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制教育学习的参与性,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3.3完善法制教育考核体系,确保考核方式科学合理

当前各高校所采取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成效甚微,并没有实现“知”与“行”相统一这一目标。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改变法制教育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完善法制教育考核体系,可通过闭卷、开卷、论文、行为考察等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确保考核方式的科学合理。作为最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对法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都是闭卷考试的考核擅长点。且在评分上,闭卷考试比较客观公正,也方便学校组织,可加以保留。开卷考试则应以案例分析题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给予侧重,答案尽可能少地能够直接从书本上找到。课程论文考核方式可由学生自行选择研究方向和感兴趣问题,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科学研究能力的锻炼。行为考察考核方式,则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日常表现来进行量化评分,将学生的日常管理融入到法治课程成绩考核中,全面考核学生。到最后毕业时,则可将这些考核方式下的成绩分别给予一定比重,通过综合总评成绩来决定学生考核成绩。这一考核过程,涵盖了学生整个法制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其督促下整个大学时期都能够保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法制教育考核体系中的具体实施细节,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严格落实。

3.4深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性

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高校必须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学要素的配置上,教师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面对新时期学生的变化,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启发人及学习参与人。这就要求高校法制教育教师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具备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校应从本校招生实际出发,配备与高校法制教育需求相匹配的足量的专任师资队伍,高校也可通过对著名律师、法官等的聘请,充实高校法制教育队伍。高校还应引导教师对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学院要重视法制教育教师、保障教师合法权益,通过组织科研项目申报交流会等支持教师的成长。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高校可根据教师的擅长能力给教师分配不同类型的工作量。在酬金、福利待遇方面,坚持民主,按劳分配。平等对待法制课程教师与其他教师,力求公平公正地协调好专业课程教师与法制专任教师的关系。高校还需加强对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全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通过脱产或半脱产进修等,促进教师理论与实际结合程度的提高,以及教师专业性的提高。

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建设具有紧迫性。针对高校当前法制教育建设所呈现出的问题,高校必须积极面对,迎接挑战,并通过针对性对策解决法制教育问题与挑战,促进高校法制教育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于霄,刘晓雪.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法律素质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33-34.

[2]宋婷.高校法制教育基本定位与路径拓展再思考[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75-76.

[3]叶莉婵.浅析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改进策略[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12):191-192.

[4]陈少锋.构建高校法律教育与咨询机制的意义及定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40-41.

[5]许滢.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J].商业故事,2015,(02):54-55.

[6]朱佳,黄苏飞.反思与重构: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之检视[J].教育探索,2013,(08):88-89.

[7]乔玉华,华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2012,(04):63.

[8]韩坤,邬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药家鑫案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3,(01):21-22.

责任编辑文嵘

作者简介:牟艳娟(1966-),女,辽宁新宾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杨程程(1991-),男,河北清河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6)03-0064-04

猜你喜欢

必要性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