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问·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6-03-04于杨
于 杨
(大连金普新区大魏家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100)
论“问·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问·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于 杨
(大连金普新区大魏家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10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而《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就对数学课堂提出的新的要求: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批评争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 问学课堂 核心问题
一、问中导学,思考核心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谓问中导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思考本课的核心问题,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从而实现有疑而学。
1.在知识情境中,激“疑”提出新任务。
在导入新课时进行旧知识的铺垫,其着眼点是发挥旧知识对教学新知识的迁移作用,抓住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与生长点,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引渡”的“新桥”,引导学生沿着知识的阶梯,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激“疑”提出新任务。
例如在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教学中,计算的基础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的依据是“商不变性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就是按照商不变的性质移动除数的小数点,当出现这两个旧知识的铺垫,学生会快速的联系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2.创设生活情境,设“疑”提出新任务。
知识情境要立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不仅要营造让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学习氛围,还要善于创设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孩子有积极提问的兴趣和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追寻数学问题的欲望和激情,造成其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因而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对于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问中互学,解决核心问题
高品质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互动而充满活力。《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中,学生经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构建以合作提问为途径,以问题为主线的品韵课堂教学。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树立教师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提问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追疑而学,最终达成乐问、会问,小组共同成长,让课堂变成“问堂和学堂”。
1.自主阅读,思疑问难。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全面开展提问研究的保证。教师要先备课,才能上好课。同样,学生要先备学,才能得真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什么,会读懂教材,能尝试书中练习,并大胆完成相关练习。通过预习习惯的培养,逐步达成课前自主探究过渡到课上自主探究。
在“自学课本”这个阶段中,结合入课的提问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即先以自学提示的形式导出自学要领,逐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来获得自学主线。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初读——阅览教材,明题目,看情境,定例题,思提示,眼到手到。
(2)细敲——分析教材,忆旧知,寻联系;猜测想,试应用,心到手到。
(3)深忆——总结质疑,想方法,找规律;不明处,标疑问,心手口皆到。
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为“思问”课堂奠定了基石,成熟后可以放入预习内容,课堂反馈即可。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合作探究的内容源于自学主线的内容,基本流程为:
(1)呈现问题。找到有效的数学信息,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表述解决问题的方法,阐明选择策略的理由。会则设问求疑,不会则思疑问难。
(3)猜想尝试。举例运用所得方法来验证发现。
(4)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一要指导学生,二要组织教学,三要辅导差生,四要收集信息。在讨论交流时,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智慧的火花,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老师要善于牢牢把握。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共同订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扩大与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填空题,逐一交流答案,力求每人都会举例验证,最后提出自己组的困惑。这一教学片段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提问,探索规律的作用,在小组内最大限度的进行了释疑解惑。
3.展示交流,答疑解难。
小组集体上前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把组内合作探究的成果向全班同学讲解,回答同学的质疑,必要时也可以向老师提请帮助。
操作流程:
(1)展示收获。即小组合作交流所得,小组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小组内其它人补充。
(2)评价补充。其它同学对发言情况做出评价,发表补充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
(3)讨论互动。可以汇报小组成员与其余学生之间针对有关问题开展讨论,可以是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已经掌握而设定的问题。
(4)完善小结:回顾解疑过程,再次揭示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在归纳概括交流讨论的内容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逐渐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升华为能力。
4.创境练习,持疑拓展。
通过多层训练,实践应用,评价延伸。练习设计有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创新性,倡导心存疑问地练习。
练习设计一般可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
(1)单项练习。就是与前面学习的例题和阶段练习相仿的的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如果前面学生练习做得很好,可省略)
(2)综合练习。习题内容要综合性强,形式要多样。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3)拓展练习。习题设计要思维性强、赋有挑战性,启发学生思考并解决,在练习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汇报后其余同学可以针对关键处、易错点提问,教师要及时了解反馈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并进行诊治性回授。
三、学而无疑,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课中质疑、解疑,对知识技能有了较好的把握,经历探索的过程后方法也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疏理、归纳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尾的质疑为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沟通知识联系,促进学生新知的建构和知识重组。同时,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作为课后学习的延伸点。
总之,“问·学”课堂是在学校合作提问的研磨两年的基础上,经专家组提炼出的课堂教学策略。“问·学”课堂的价值追求是要彰显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身心推进,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全方位促进,是一种充满文化味道和彰显艺术气息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