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

2016-03-04山西省浑源县裴村中心校于兴泰

学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初中语文

山西省浑源县裴村中心校 于兴泰

浅谈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

山西省浑源县裴村中心校于兴泰

美育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人文美的因素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渗透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的教育。德国哲学家席勒曾提出:通过审美活动,培养教育全面发展的完全的人。可见审美教育的社会功用。美育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美育与智育、德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语文教学为审美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以下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首先,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我们知道,语文课本的内容思想性和审美价值都很高。那么,我们如何与学生一起去欣赏这些美的情感与世界呢?这就要求教师成为美的第一挖掘者。教师必须先去领会、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感悟、了解文章的美。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时,我先布置学生阅读《蝉》《贝壳》《紫藤萝瀑布》这三篇文章。通过比较阅读,要求学生划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讨论由学生归纳文章的主旨。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谈、议三步来完成美的传播。“读”的过程是学生感受美的过程;“谈”的过程是学生领略自然美、分析语言美、感悟生命美、想象生活美的过程;而“议”的过程则是学生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导行、以美激情的过程。这三篇文章的阅读讨论,学生自觉地投入了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境界,他们真正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与美好。

语文课本中这样的文章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安排和引导,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美育的渗透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感悟。

现行教育思想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更要加强。而学生的基础、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我们没有全盘否定学生思维的权力,我们要有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用教师美的心灵和语言去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才会不断进步,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们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会促使他们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

记得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时,学生通过自学,用列表的形式分析“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学生分析总结后,我把特意准备好的红玫瑰花举起来,右手的一枝鲜艳欲滴,左手的一枝有点枯萎了。正在同学们莫名其妙的时候,平时最调皮的一位学生已开腔了“老师手里的玫瑰花正是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真实再现。”其他学生投来赞许的眼光,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顷刻间,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情此景,还用老师多说什么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情和兴趣的投入能达到情与美的有机结合,不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再如,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时,由于是自读课,我只要求学生阅读后写一写自己对诗的理解即可。收上来的作业却让我感慨万千。有同学写到:“人生的路就像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杯茶,一杯是甜的,一杯是苦的。那杯甜茶在我们不经意间喝光了,而那杯苦茶我们喝得很慢,正是在慢慢地品味中,我们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像这样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还有很多,我就此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更加深了学生对是非美丑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项活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同样重要。因为教师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写作技能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的过程。学生从构思到完成一篇文章,也是他们寻找美、想象美、体味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已经在有意无意地渗透审美教育了。

在此,我重点谈谈教师在作文评语和讲评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一般来说,学生是否喜欢写作文与教师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完成作文后,最想知道老师对他文章的评价。我们就应抓住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适时适度地给他们一个评判。学生是不愿看到格式化的评语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理解,甚至是老师的表扬,哪怕是一个红圈,这些都会激发他们再创作的欲望。因为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要讲究艺术美、含蓄美以及情感投入的美。

在讲评作文时,审美教育的渗透也要把握好时机。当然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好作品可以由学生本人朗读,树立榜样形象,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共同来欣赏,以便获得更高层次的美的享受。对于问题多的作文,教师可采取面批或请同学们分组修改、评议的方式,既可以增添审美情趣,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教师的品读分析同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美的愿望,力求自己的作品也成为典范性的有价值的美文。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人文美的因素,运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方式去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愉快、健康地发展。长此下去,学生就会自觉地把审美活动变成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自我教育的乐园。让我们共同撑起一片徜徉美的天空。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