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创新的校本探索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2016-03-04刘凌
刘凌
大学文化创新的校本探索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刘凌14
文化创新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既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创新的主力。现代大学应将大学文化创新熔铸在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之中,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塑造大学文化内涵,自觉把握大学文化创新的方向和着力点,实现大学的文化使命。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表明:大学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性文化工程;“纯化”“固化”“形化”“亮化”大学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文化创新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坚持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统一,开拓“能力、载体、机制”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学文化;大学使命;文化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由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引发的大学文化创新、大学精神重建、大学使命聚焦等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学界对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使命本身具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在当代中国现实情境之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和大学使命之间的关系问题,相关探讨尚不够充分。如何立足校本资源,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大学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是理论研究层面值得重视的一个议题。本文试图以华南师范大学的校本实践为例,初步探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大学文化创新、大学使命担当的内在关系与有机结合问题。
一、文化创新与大学核心使命的关系
(一)大学既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创新的主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了民族对世界的普遍认识。文化由人创造,教育则是保存、传递和发扬文化的场所。文化与教育相伴而行,相随而长,注定大学文化与先进文化息息相关。大学文化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它的更新和自生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它不仅有传播文化的责任,更担负着创造新思想、新文化并以此来影响社会的责任。大学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因此,“国家的发展不能忽视精神力量,大学的发展同样也要依靠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首先是要大力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1]。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先进性。先进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支柱,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沉淀着整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先进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基石,大学文化在对社会先进文化进行吸纳、筛选、再创造的过程中,融入大学自身的个性文化,体现了独立的意志。尽管大学文化千姿百态,其核心往往直接表现为先进文化。
大学文化的动力是创新性。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历史发展的必然。文化创新为社会革新提供支撑,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大学保持活力的源泉是文化创新。大学需要根据时代需要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创造出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社会形态下先进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根本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代表未来生活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的新思想、新文化。文化创新成为大学自身创新的引擎和动力源泉。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在精神文化领域的表现,它是对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反映和概括,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那么,大学文化的特质是什么?有学者指出:“大学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是历史沉淀与时代发展的统一,是书卷气息与大众习俗的统一。”[2]从一般的意义上来看,大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维护社会价值准则、培育社会精英和各种专门人才的社会组织机构,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学不仅是一种随时代进步而不断演变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存在。[3]而从当代中国的独特国情来看,大学既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创新的主力。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越来越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带,发挥“思想库”和“动力源”的作用。大学不但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有引领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功能。这些功能更多地要通过文化这个层面来实现。[2]作为新时代的大学和大学师生,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担负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任务,创造、发展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行者。
(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成为大学的文化使命和自觉行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从内容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含了价值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政治层面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政策;精神层面的民族精神。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涵;思想道德层面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还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文学艺术。从本质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信仰,根植于人民大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融汇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的新型文化。从方向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它凝聚人民大众的愿望、理想、意志和力量,引领着全民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从出发点和目标来看,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以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为依归。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确发展的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针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种种倾向,及时正确地把握了思想文化的制高点,引领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保证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最后落脚到“让人们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新理念,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引领中国现代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大学肩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使命。要坚持大学办学的正确方向,不仅需要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而且需要先进的文化引领。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必须要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首先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
现代大学在经济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社会,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纽带更加紧密,大学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大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知识、人才和科研条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中国大学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不可否认,在改革发展过程及大学与社会的互动之中,出现功利主义、学术浮躁、造假抄袭等现象,一些值得担忧的风气正腐蚀着大学文化。因此,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文化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把握时代文化创新的制高点,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工程,增强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心尽力,这也是大学的使命所在。“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必须迎接挑战,勇于担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大学文化,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4]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文化。[5]因此,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的文化使命和自觉行动。
二、大学文化创新的个案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老校,经过83年办学的积淀和发展,学校实现从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从地方大学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转变。目前,学校对外面临着国家创新战略与高等教育发展“双一流”的形势;对内面临着建设广东高水平大学的迫切需要,如何深化改革,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成为学校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和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学校敏锐地意识到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高度重视办学理念的创新和大学精神的培育。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学校中心工作,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大学精神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注重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共同的目标统一思想,用先进文化来凝聚人心,奠定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形成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真正把校园建设成学术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在实践中,学校文化创新工作中重视实现“四化”。
一是纯化大学文化。学校在办学历程中积淀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这是学校事业的基础。学校在不断总结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挖掘学校文化传统精神,并不断吸收时代精神,提升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净化大学灵魂,使学校既能保持精神独立、特色明显而又充满活力。2008年,学校喜迎建校75周年之际,正值国家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校以77、78级校友口述历史的方式,深入挖掘华南师范大学人以及广东人宝贵的精神传统,公开出版了《我的大学我的梦》,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精神在认同、传承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二是固化大学文化。固化于制,就是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将文化创新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既是大学文化的价值导向,又是制度化的规范。学校多年来制定校级《学术规范道德要求》、《师德建设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等文件,对师德规范和学术规范制度化的同时,完善了学校薪酬激励体系,对教学科研创新给予鼓励。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规训相辅相成,使师生对大学文化由认识、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
三是形化大学文化。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环境文化是大学的躯干。大学的环境、建筑、设施等构成的物理空间以及物理空间体现出的人文意味构成了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深挖校园文化资源,体现学校个性特色,打造了“科学之光”文化墙、孔子群像等特色文化场所,对建筑命名采用了“明德广场”“陶园”等,弘扬崇教厚德的大学精神。利用校庆契机学校组织人力收集大量图片和遍访学校老教师、校友代表,形成了《老照片》、《我们的精神家园》、《木铎金声》等书籍,梳理了历史文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四是亮化大学文化。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以创新文化为特色,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体现华南师大文化的诸多品牌活动,如“榜样华师”“青春演播厅”“青网工作坊”“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文化素质大讲坛”品牌活动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文化精髓,提高学生人文艺术修养;让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提高学术创新素养。另外,华南师范大学充分挖掘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和重要仪式等文化内涵,形成了一批文化“亮点工程”,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创新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学校品牌文化创建活动优化了校园育人环境,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证明,进行人类文明思想及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大学的必然使命和本职宗旨。但大学能否完满地履行这些职责,则取决于大学的品质和素养以及大学是否具有相应的境界和能力。[6]大学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纯化、固化、形化、亮化大学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需要精心培育,融入时代洪流之中,又需要立足校本资源,形成大学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形象。
三、大学文化创新的策略及路径
(一)大学文化创新的基本策略
如何创新大学文化?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和启发的观点。有研究者指出,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大学精神层面,实用主义趋向严重;在大学制度层面,行政色彩浓厚;在大学环境层面,大一统的实用性与单调性并存。因此,要创新大学文化,使大学更好地承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必须从精神、制度和环境等方面着手和加强。[7]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大学在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引导下,致力于为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导致大学文化的‘不自觉’,制约着中国大学的发展。由于大学文化内在地制约着大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自主发展的基础”。因此,大学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学术制度创新、内部管理创新”。[8]
大学文化创新是促进大学不断发展、使大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动力。然而,大学文化创新动机的产生以及创造热情的激发、创新行动的引发和推进,同样需要能量充足的动力驱动。大学应着眼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多种关系以及创新主体的精神领域,全面发掘可资利用的动力源,并通过动力平衡机制的建立和对动力作用关系的能动处理,使大学文化创新拥有稳定、持久的动力支撑系统。[9]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创新,必须正视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开放性,在大学文化创新中既保持学校的个性,又强调科学性和批判性。现代大学文化是具有多元内涵的复合体,理论及实践表明,大学文化创新应强调“四个统一”。
一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创造和人文关怀是人类进步的两个“车轮”、腾飞的两个翅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人文精神获得新的理性工具、实证方法和技术手段;而人文精神则向科学技术注入真、善、美的文化底蕴。必须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
二是坚持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的统一。文化是有生命的人类活动,只有创新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不断创新才是这一传统得以延续的决定性因素。
三是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大学文化既要在全球化进程中维系民族文化,积极提倡文化自强、自尊、自觉、自新,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又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形成一种博大精深的体系。
四是坚持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统一。优秀大学文化既能保留优良的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多年以来,我国大学办学目标严重趋同,众多大学都要建设研究型大学,都要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从而导致了趋同的发展建设模式和趋同的大学文化。每所大学都应有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人文精神、优势学科,并努力营造有个性的大学文化。
(二)大学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有学者认为,大学文化首先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本体性文化,而不是作为修饰的手段性文化。大学之为大学的本体性文化,是以大学师生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与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大学生活方式,这是大学文化之为大学文化的根本所在。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基于大学师生,且为了大学师生。今日大学文化建设需要超越功利主义和行政化,让大学回归大学之人的大学,凸显大学代表大学问的根本意义,由此凸显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的主导性地位,切实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立大学之本。[10]
大学文化创新需要创新的氛围和土壤,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精神,倡导追求真理、敢于批判的科学思想,营造兼容并包、民主开放的宽松学术氛围。增强大学文化管理意识,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文化载体,不断提高文化创建效能,努力使人才培养和围绕人才培养的学校工作体现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大学自主独立精神的统一。
第一,增强大学自主办学能力和文化创新战略管理能力。大学文化是否能够创新,如何创新,取决于其内部谁来控制、如何控制。新形势下,大学要强化自主意识,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激活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文化主体的能动性,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精神,赋予大学文化时代的内涵和特质。针对大学文化创新,学校还要制定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形成良性创新机制。
第二,丰富和创新大学文化创新载体。文化创新离不开先进文化创新的载体,文化创新活动离不开作为承载体的客观形态和物质对象。大学文化既是软的又是硬的,既体现为以思想、理论为形式的观念形态,又体现为以环境、制度及师生行为等形式的物质形态。一是大学环境文化的熏陶。大学的软件环境是指大学内营造的学术氛围、育人氛围和舆论氛围。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二是重视大学制度文化的引导作用。制度文化包括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管理制度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体制保证。大学文化建设在培育师生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师生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三是强化大学行为文化的示范作用。在大学的行为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和管理者的行为。高校教师和管理者要身体力行,注重言传身教,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第三,建立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评价体系。文化创新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如何评价文化创新,是创新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主持评价工作,决定着创新文化的导向。大学的评价机制既要科学化,又要有利于维护大学的创新积极性。文化创新的贡献不是凭借机械的量化指标来衡量,而在于被社会认同和被实践采用。
[1]傅林,胡显章.创新时代的大学文化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6(6):12-14.
[2]赵存生.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7-9.
[3]李元元.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4-17.
[4]张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J].求是,2012(9):47-49.
[5]钟秉林,赵应生.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关于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14-17+59.
[6]王长乐.大学文化创新前提性问题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5-11.
[7]文君,陈海燕.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12-17.
[8]朱为鸿,张应强.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个案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8):66-71.
[9]游家胜.大学文化创新动力机制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Z1):99-103.
[10]刘铁芳.大学文化建设:何种文化,如何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1-16.
(责任编辑于小艳)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LIU Ling
Cultural innovation is the core mission of modern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of advanced culture,but also the main force of cultural innovation.Modern universities should combine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ra,which guided by the advanced culture of socialism,shaping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grasp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and the focal point consciously,realizing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university.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is a systematic cultural project;"purifying" "curing" "forming" and "lighting" the university culture is a gradual process.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should adhere to the unity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adhere to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adhere to the unity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world culture,adhere to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dhere to opening up "ability,carrier,system" practice path of the Trinity.
the advanced culture of socialism;the university culture;university mission;cultural innovation
G647
A
2095-6762(2016)03-0085-06
2016-05-21
刘凌,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广东广州,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