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以《卓尔不群的雅典》为例
2016-03-04陈凤冰
陈凤冰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课堂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以《卓尔不群的雅典》为例
陈凤冰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新课程改革已有一段时间。在新课程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开放性思维等,从而使学习从被动的聆听过程发展成为主动的学习创造者和吸收者。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更应注重学习的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近日我校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推出“三一五”课堂模式。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历史课堂的教学也应符合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勤加思考,以便更好应对高考。现在简要谈谈在“三一五”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三一五”课堂模式
“三一五”是三个十五分钟的简称,即将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分成三个十五分钟,前十五分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中间十五分钟为教师精讲时间,后十五分钟为课堂练习时间。
在这种模式下,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三一五”模式下要对课堂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分析、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同时可以起到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的作用,同时组内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三一五”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似乎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减少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其实不然,这种模式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熟练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设计好教学内容,提前制作导学案、课前小测、课堂探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又要兼顾学情,关注学生课堂,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本节课设计围绕“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课程目标进行,重点落在“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及主要内容”,难点落在“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
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课本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已然呈现,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已能掌握。课堂教学中如果再次强调学生对三位政治家的改革措施和影响进行准确识别和严格地区别,那么教学只能围绕教材原地踏步,不会有思维层次上的提升。因此,要善于利用教材,发现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一个系统。
因此,我通过设计问题:“这三位政治家改革措施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概括指出这些举措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解决该核心问题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不再拘泥于只知道三位政治家改革的措施,而且要将三者的改革联系起来,从这些措施中提炼出核心线索。根据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改革措施来看,这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削弱贵族的特权和扩大平民权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梭伦改革可以概括出“梭伦通过设置民主机构、扩大公民范围、创建民主规范、保障经济发展来推动雅典的进步”。通过克里斯提尼改革概括出“通过发展民主机构、确立民主保障机制调动公民积极性”。通过伯利克里改革概括出“通过扩大公民参政基础、完善民主机构、完善保障体制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化”。
从三者改革措施的变化中,学生逐渐观察到“雅典的民主制度对公民的限制逐渐放松,享受民主主题的范围逐渐扩大”,这就是变化的角度一。学生还能发现“雅典民主监督制度和权力机构逐渐完善”这就是角度二。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学会了抽象和概括,学会了从具体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也认识到三者改革中循序渐进、一脉相承的关系。
2.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雅典的民主政治固然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教材在最后一目也指出雅典民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与同时期中国对比中得出,中国正处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时期,一方民主、一方专制,对各自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不免让学生生出一种“雅典的民主政治比中国的专制制度好”的感想。面对学生这样的认知冲突,单靠说教无济于事。所以我选择直面这个认知冲突,通过6则材料(材料事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将新的答案内化为学生的认知。
材料1和2为学生提供了审视希腊民主政治的两个角度。材料3说明国家政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且为经济基础服务。材料4比较了古代和近代民主政治,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材料5、6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有积极作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通过这些材料的解读,学生会发现:二者是东西方不同政治文明的源头,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没有哪种好、哪种坏之分。对二者进行评价时,要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尊重文明多样性,形成包容不同制度文化的心态。
本人觉得只有在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基础上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所提升,学会用多元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等)来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发挥历史学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张春玲.高效课堂改革下历史教学模式初探[J].青年时代,2014(18):71-72.
[2]叶小兵.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历史教育,2002(10):41-42.
·编辑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