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足球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3-04魏巍宏

新课程(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理论课足球

魏巍宏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高中足球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与对策分析

魏巍宏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针对当前高中的足球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阐述了教师采用的一些有效对策。

高中足球;教学问题;对策;分层教学

一、高中足球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1.偏重足球知识教学,运动课上成了理论课

在现在的高中足球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足球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过大,足球运动课上成了文化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传授理论性的知识,选择容易、好学、好讲的内容教学,减少了带着学生到足球场上踢球的时间,侧重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足球运动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足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运动精神,只进行一些理论知识学习,学的是容易了,但是有什么用?无论是学习足球的人还是观看足球运动的人,都希望看到一场22个人奋力追赶一颗球的激烈比赛,而不只是坐在教室里看看书,听些枯燥的理论。理论课不是不能上,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基础才能学得更好,踢得更好,这是自然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比重要有所侧重。对于足球而言,这门课是一项运动,在课上片面侧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足球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就只能是毫无意义了。毕竟学生上足球课是为了强身健体,释放天性,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2.学生人数多,课程时间有限

足球课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的,正常情况下,高中年级一个班大概有50人左右,一方面上课学生人数众多,但是另一方面足球课的课程时间却很有限,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时间少得可怜。根据现在大部分学校的课程时间,一节课在45分钟左右,每周两节体育课,也就是说每学期学生在足球上分到的时间不超过26小时,把这26小时分摊到班级50多人(甚至更多人)身上,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每位学生身上花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课程单位时间与总时间都不能满足学生人数众多的教学现状,所以在足球课上,教师常常对学生进行“放养”教学政策:把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全放在体育场上,给他们两颗球,自由组织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打着让学生解放天性,实地操作的美名,其实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而且还常常会造成一种微妙局面:足球踢得好的学生在人群里尽情踢,踢得不好的学生一节课上下来,什么都没干。面对有限的时间,教师想进行针对性教学,确实很不现实。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无法达到,学生不重视足球的现实情况。

3.课程评价体系落后,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在足球课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一个误区:注重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足球课学习情况的判定上,教师只注重期末考试时学生实践考核最终成绩上分数的高低,而不关注学生平时在课上的表现,只盲目地以成绩论好坏。体育课程标准一直在倡导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但是,在现在的足球课堂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片面地以成绩单定输赢,没有对学生在足球课上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有效评价,不仅打击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对激发学生足球兴趣也毫无益处。

二、高中足球教学对策分析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技能训练

在足球课上,教师要走出教学误区,正确划分足球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的比重,侧重于学生实地练习,不能将过多时间花在教室。学生的足球知识、比赛经验还不够丰富,这的确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教育,为学生足球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础,但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清醒认识到理论只是一块垫脚石,学好书本上的知识不是足球课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学会踢球,学会踢得更好。足球课的上课形式要以具体的运动项目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足球技能目标划分为几个小的目标,分解教学,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足球课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维持课堂纪律,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保护学生运动安全,但不能占据学生主体地位,在课上一味地讲,采取“满堂灌”的理论灌输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才是运动的主体,足球课上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亲自试一试。在过去的文化课上,学生习惯了教师做主导的被动学习,如果上体育课,学生可能会一时不习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想要学生在足球课堂上动起来,不再无所事事,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指导,关注学生,牵引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模仿足球动作,在试一试、练一练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教师来发现。发现问题时,学生可以与教师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按技术水平分班,适当增加课时量

在足球课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学生技术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因材施教,解决每一位学生的问题。为了保证分班教学的有效进行,学校要适当增加足球课时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在足球课上,每节课除去点名、整队、暖身等时间,再加上足球场地有限,每位学生真正能接触到足球的时间并不充裕。与其囫囵吞枣地学,还不如认认真真将足球教学落到实处。建议每周的足球课参照大学里体育课的上课形式,两节45分钟的课连上,每周上两次大课,将课时量由原来的90分钟提高到180分钟,延长课时量。在课时量延长的情况下,教师再根据班级学生足球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在小组内进行针对性教学,解决小组成员的普遍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成员、组间成员进行技术交流,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种分层教学,不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也保证了学生上足球课的质量,克服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的教学现状。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兼重,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的足球课会出现两个极端:教师过于放得开或过于放不开。部分体育课堂,教师过于放得开,在课上完全不管学生,理论课安排自习,实践练习课安排学生自由活动。还有部分体育课堂,教师过于放不开,将足球知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学情况的唯一标准,足球成绩的好坏只与几次卷面考试有关,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习强度和学习密度,忽略了学生在足球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没有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这两种极端,前者是过分不重视终结性评价,后者是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度,兼顾终结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把过程和结果合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足球课上时时感到被肯定的喜悦,期末时也可以得到好成绩。教师在足球成绩的比重划分上要进行改革,引入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课上表现情况、运动参与度都计入总成绩中,使学生感受到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愿意积极参与到足球课堂上来。

现今的高中足球课堂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每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完美解决每一个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之余,放松学生心态,释放学生的天性。

[1]林清辉.对于高中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课程(下),2015(8).

[2]柴新.小型足球运动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2).

·编辑马燕萍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理论课足球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