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2016-03-04王振芳
王振芳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王振芳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逻辑性和实用性是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至关重要。而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利用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是达到这个能力的有效方法。
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高中的数学知识点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进而进行教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教学
对于高中数学课程而言,教学导入的重要地位不容置喙。这是因为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进入教学内容之中,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反之,失败的课堂导入不仅无法正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对于课程的兴趣,从而对课程内容产生误解,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失败。
因此说,教师利用问题的情境创设进行课堂导入,为学生制造富有启发和思考性质的问题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目光和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在引入“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进行课程的导入:假如你是一个富翁,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对你说:“我想和你签署一份协议。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需要给我一分钱,第二天需要给我两分钱,第三天给我四分钱,第四天给我八分钱……”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你需要每天给他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那么,你愿不愿意和他签署这个协议呢?”
当问题刚被抛出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愿意签署这个协议。可是没过两分钟,开始有学生反悔了,又过了一会儿,所有的学生都表示这个协议是绝对不能签署的。可是至于原因,他们却无法解释。这时,笔者适时引入指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由于学生的兴趣正处于顶点,因此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掌握了关于“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教学
在高中数学的课程中很多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进而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以至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数学的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让本来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数学学科变成了单调无趣、食之无味的鸡肋。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生活实际的结合与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概率”的内容时,笔者借着学校即将举办篮球比赛的契机布置了这样的复习题:学校举行篮球比赛,高二年级派出十一名学生球员参加比赛,每场只能上五名球员。那么,如果保证每场比赛、每个球员都能参加,则有多少种排列出场的方法?笔者甚至还举出了即将上场比赛的学生姓名,以及他们在场上的位置。当看到熟悉的名字出现在黑板上时,学生争先恐后,纷纷投入探究问题的过程之中。
这样的题目不仅和生活紧密联系,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例题、布置题目的时候,可以把很多的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仅就“指数函数”而言,教师便可以引入存款利率问题、汽车购买时的贬值问题、人口爆炸和劳动力问题等,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三、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动态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授课工具也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转变为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多种工具相结合共同教学的模式。通过这些教学工具,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数学知识,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知识讲解难度,同时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及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带来积极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阶段,最能从多媒体教学中受益的教学内容恐怕当属立体几何。比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形的分解过程,而学生也可以在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情境演示下了解空间几何体的形成。不仅加速了学生的理解速度和深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清晰、具体地感受数学,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并在兴趣的引领下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提高思维和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符合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
[1]方勇兵.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
[2]张书红.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初探[J].青年时代,2015(8):107.
·编辑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