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发现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6-03-04陈双山
陈双山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二中)
“问题发现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陈双山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二中)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去制订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可以采取“问题发现法”的教学模式来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与方法。这也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工作。
“问题发现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问题发现法自从提出以来就给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思考,使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的学习,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动手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最终实现活学活用物理知识的目标。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其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进行简要的说明。
一、设立良好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
新课改以来,我们整个教学过程更多倾向于以学生为我们实际授课的主体,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评判,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再结合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准备,从而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设立良好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我们所讲授的内容自发地去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很好的引导,从而使我们的问题教学更加具备科学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一物理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就要在课下首先了解学生在数学部分关于圆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复习,需不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讲授。在应用问题教学这一授课方法时就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设问,最终发现学生对圆心角和弧长的关系还有弧度部分的知识遗忘严重,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就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引导,从而使其补上这部分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变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习惯
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实际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也要教给我们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一思维去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养成好问的好习惯,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以后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笔者在讲授万有引力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就设立了以下几个问题:
A.谁提出了这一理论,以及其提出的背景?
B.这一理论的实际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验证?
C.这一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一系列连续的问题就能使我们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基本骨架,而且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好处,使其在以后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能够形成清晰的思维轮廓,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整体思维与能力,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教学目的。
三、提高课堂效率,教会学生去提问
我们通过“问题发现法”一方面要提高我们实际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一科学的方法去科学地发问,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掌握这一科学的方法,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应用这一方法去探究所要学习的知识与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使其能够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更好地来服务自身的学习过程。
例如,笔者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针对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发问这一部分内容应用了多种方法:设立情景法、逐步引导法、联系实际法等。这些方法都能结合我们所教授的高中物理知识来进行一定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探究过程,并在这些科学合理的方法执行过程中逐步学习运用这一方法,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克服自身内心的恐惧,改变不敢提问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与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
结合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对“问题发现法”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与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以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反思,不断修正我们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授课效率,真正培养我们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科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
[1]李娟.“问题诱导”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蔡高泉.探索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J].教学与管理,2010(4).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