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体悟、探究、运用———《变形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6-03-04张丽
张丽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
激发、体悟、探究、运用———《变形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张丽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
【教学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可知,高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能够体验到人物的命运遭际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小说文本独具特色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与主人公内心形成共鸣,感同身受人物的命运,将小说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借鉴到写作中去。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编在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小说单元,课文选取的是原作中格里高尔刚变成甲虫时的情感流露部分,它虚实结合,荒诞与真实统一。学生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较陌生,在主旨寓意和表现技巧上,把握起来有难度,应让学生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大背景入手去理解。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西方现代派文学和表现主义的创作情况。
第二课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
第三课时:理解小说荒诞情节和真实细节的统一,学习将细节真实、心理真实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本文呈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格里高尔变形后的所思所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在赏析、感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理解人在现实社会中面对生存压力和困境时的迷茫感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心理活动,体会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理解人在现实社会中面对生存压力和困境时的迷茫感受。
【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突出一个“放”字,强调一个“导”字,让学生在赏析、品鉴、讨论、探究中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切入,进入课文
导入:曾有这样的两难选择:你是选择做一只快乐的小虫子,还是做一名痛苦的哲学家。如果可以让你选择变成一种动物,你会选择什么呢?格里高尔又变成了什么动物?(出示PPT图片:一只大的甲虫)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引出“甲虫”。
二、深入目标,培养能力
1.以问题激发思维
问:格里高尔变成的甲虫是怎样的?对应了他怎样的生存困境?
教师活动:提供动画方式生动演绎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行动笨拙的视频。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明确:甲虫格里高尔的生存环境
动作缓慢⇔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频率快
自由⇔理想
有“甲”⇔下意识的防范意识,友情淡薄
体形大、身躯小⇔还债压力大,不堪重负
板书:
现代人的困境:
工作压力、生活重负(压抑感)
人情冷漠、世态炎凉(陌生感)
心理壁垒、怯懦逃避(孤独感、放逐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一荒诞情节的合理性。
2.以赏析体悟形象
问:格里高尔是虫形人心,其人心想的是什么?由此可见他是怎样的人?
教师提示:找出描写格里高尔心理活动的句子。
学生活动:
1.快速找出相关句子。
2.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格里高尔的内心活动通过话语和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板书:
心理变化: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焦虑、自责→绝望、空洞
人物特征:忠诚、善良、富有责任感、渴望自由
【设计意图】在赏析心理描写句子的过程中,亲身演绎理解人面对生存压力和困境时的迷茫感受,得出人物形象,落实教学重难点。
三、认同目标,构建知识
1.以探究理解主题
问:从格里高尔的现实境遇和心理活动,可见他变成甲虫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提示:从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去思考。
学生活动:分小组探究、讨论得出相关观点。
明确:在面对生存压力和困境时,人际关系“异化”,由此导致人自身的迷茫和“异化”。
【设计意图】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异化’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培养学生掌握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材料深挖小说主旨的分析方法,落实教学重难点。
2.以活动勾连现实
活动一:回忆过往
问:在学习过的作品中,有没有被异化的人或现象?
学生活动:回顾曾经学过的古今中外的人物形象。
教师举例明确:孔乙己、范进、别里科夫等。
活动二:直面当下
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碰到了“异化”现象,能否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异化”现象。
【设计意图】联系旧有知识和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对“异化”有更感性的理解,落实教学难点。
四、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布置作业:做通识小册子——“与焦虑同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有焦虑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经验,上网和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做一份名为“与焦虑同行”的通识小册子。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和小组合作,得到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
[1]周丕佳.论《变形记》的潜在主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9).
[2]夏郁芹.卡夫卡《变形记》初探[J].兰州学刊,2005(2).
·编辑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