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率
2016-03-04刘晓琴
周 燕 刘晓琴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甘肃 张掖 734000)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率
周燕刘晓琴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接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不给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给予内分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其患者存活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骨转移、肺转移和其他部位转移;死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
第一作者:周燕(1978-),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的研究。
乳腺癌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大都已经是局部晚期,并不合适立刻做手术〔1〕。多位学者研究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给予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已经被广泛地用于乳腺癌患者的切除手术中,其作用机制是借助受体表达的变化,从而对乳腺癌患者受体后的激素水平产生影响。内分泌治疗十分方便,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效果良好〔2〕。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生存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入选标准〔3〕:①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之前均通过空芯针确诊为乳腺癌;②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③符合抗癌联盟在1988年对TNM分型的分期标准;④心、肝、肾等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4〕:①肾功能严重障碍;②患有心肌梗死者;③有心律失常者;④行为、认知等有功能缺陷者;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患者。观察组40例,年龄20~70岁,年龄(41.13±4.05)岁;对照组40例,年龄21~75岁,平均(42.11±4.1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肿块位置、肿块直径长短、TMN分型、手术方案和化疗方案等一般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不给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给予内分泌治疗,给予三苯氧胺又名他莫昔芬,规格10 mg×60片,国药准字H32021472,生产批号20131105,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口服,10 mg/次,2次/d。术后第14天开始,给予两组乳腺癌患新辅助化疗,4~6个疗程。治疗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手术区域有无复发情况。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3年、5年的无病生存与总生存率。总生存率=随访期间存活人数/总人数。无病存活率=随访期间无病存活的总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情况、肿块部位、肿块直径、TMN分型、手术方案和化疗方案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n(%),n=40〕
2.2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比较对照组患者复发率47.50%〔肺转移2例(5.00%),骨转移5例(12.5%),肝转移4例(10.00%),淋巴结转移3例(7.50%),其他部位转移5例(12.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7.50%〔肺、肝、淋巴结转移均1例(2.50%),骨转移、其他部位各2例(5.00%)〕(P<0.05)
2.3两组患者无病生存与总生存率比较观察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无病生存与总生存率比较〔n(%),n=40〕
2.4两组患者死亡原因比较对照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骨转移〔8例(20.0%)〕、肺转移〔5例(12.50%)〕、肝转移〔3例(7.50%)〕和其他部位转移〔5例(12.50%)〕,死亡率达52.50%,显著高于观察组2.50%(仅骨转移1例)(P<0.05)。
3讨论
近年来,中国妇女的乳腺癌发生率呈现逐步攀登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也在持续上涨,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已经给中国妇女同胞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带来了十分大的负担与压力〔5〕。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主要是乳头液外溢、乳腺肿块的出现、皮肤上出现变化,腋窝淋巴结发生肿大等。乳腺癌在早期极易发生微转移,绝大部分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以后会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生存率也由此提高〔6〕。新辅助化疗指的是在局部区域的治疗之前所实施的系统治疗,其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在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上,在理论上新辅助化疗能够消除癌细胞的微转移,规避原发病灶在治疗之后转移病灶的急速增长〔7〕。新辅助化疗对微转移病灶的早期治疗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使原发肿瘤的大小得以减少,更有利于对患者开展保乳治疗〔8,9〕。内分泌治疗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内分泌治疗尤其适合不适应化疗的患者,因为经过内分泌治疗之后可以减少肿瘤的大小,从而就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肿瘤。相比之下,内分泌治疗给药十分方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久、副作用相对比较小〔10〕。三苯氧胺属于抗雌激素类的药物,是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首先应该选择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之一,三苯氧胺也是一种能够提高化疗疗效,减少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一类药物,口服三苯氧胺可以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及其复发率,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侧乳癌的风险,其最大的便利之处是对于绝经前后的患者都有效,并且对乳腺癌患者的年龄限制也不是特别明显〔11〕。
有研究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12〕。与本结果相符,并且在5年的总生存率87.50%也要显著高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没有使用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有研究〔13,14〕显示,乳腺癌患者主要复发转移大致分为肺转移、肝转移、骨转移、淋巴转移其他部位上出现的转移,在所有转移上骨、肺及其其他部位转移是致使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转移原因。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4参考文献
1王昕怡,张珍,邵加庆.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959-62.
2高影,程流泉,刘梅,等. MRI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5):321-4.
3Romieu I,Scoccianti C,Chajès V,etal.Alcohol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J〕.Int J Cancer,2015;137(8):1921-30.
4张彦,陈翠京,刘星,等. 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7):533-5,539.
5周林秋,虞立平,顾军.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6):609-11.
6陆翔,陈彩萍,韩文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0):796-800.
7陈盛,陈灿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J〕.中国癌症杂志,2012;10(9):714-8.
8庞英,Fischer I,Koch M,等.乳腺癌患者的心身症状与生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4):257-61.
9Chiovaro F,Martina E,Bottos A,etal.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enascin-W by TGF-beta signaling in the bone metastatic niche of breast cancer cells〔J〕.Int J Cancer,2015;137(8):1842-54.
10李小龙,成宏,赵晨晖,等.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以及分子分型对TEC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6):599-603.
11徐强音,陈翔,陈燕玉,等.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4):611-3.
12Oh JK,Sandin S,Strm P,etal.Prospectiv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in relation to coffee,tea and caffeine in Sweden〔J〕.Int J Cancer,2015;137(8):1979-89.
13刘秋明,曹亚丽,吴晓波,等.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178-2.
14郑艳敏,沈月平,刘银梅,等.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45-8.
〔2015-12-27修回〕
(编辑李相军/滕欣航)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4-0871-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