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2016-03-04孙畅曾霞
孙畅 曾霞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孙畅 曾霞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案,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舒张压为(89.87±5.42)mm Hg (1 mm Hg=0.133 kPa)、收缩压为(139.31±6.48)mm Hg、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舒张压为(74.76±6.16)mm Hg、收缩压为(115.87±5.76)mm Hg、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显著, 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运用。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属于心内科疾病, 若不及时就诊, 不仅会使得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以及休克的现象, 还会严重的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 本院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45.43±9.59)岁;病程0.40~2.10年, 平均病程(1.30±0.40)年。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29~71岁, 平均年龄(45.14±9.63)岁;病程0.50~2.30)年, 平均病程(1.50±0.50)年。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需要在治疗前, 进行血压监测以及心电监护。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心律平作为常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将剂量为70 mg的心律平添加至剂量为2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推注治疗, 治疗时间在10~15 min, 1次/d[2]。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作为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将剂量为150 mg的胺碘酮添加至剂量为20 mL 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推注治疗, 治疗时间10 min, 1次 /d[3]。
1.3 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 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与总有效率数据。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经过治疗后,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显效12例, 有效1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显效6例, 有效13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s, mm 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s,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对照组 30 89.87±5.42 139.31±6.48观察组 30 74.76±6.16a 115.87±5.76at 10.09 14.81 P 0.01 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的并发症状, 该病具有病死率高、病程时间长、致残率高、发病迅速等特点,患者还会伴有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无法保持稳定的状态[4]。据研究表明, 采用胺碘酮治疗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显著, 为探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 特对60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研究调查。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心律平可以称作为普罗帕酮, 该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 能够对患者的竞争性β受体起到显著的阻滞作用, 从而极大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5]。医护人员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案后发现, 该药物无法令患者的血压指数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最终导致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作为治疗方案。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 该药具有阻断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效果, 可以极大的稳定患者的心肌功能[6]。临床治疗后发现, 胺碘酮不仅能够对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起到改善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起到缓解的功效, 并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舒张压为(89.87±5.42)mm Hg、收缩压为(139.31± 6.48)mm Hg、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舒张压为(74.76±6.16)mmHg、收缩压为(115.87±5.76)mm Hg、总有效率为90.00 %。观察组患者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 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后, 可以对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起到降低的效果, 在降低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的数据同时, 极大的提升了治疗的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 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 且该方案系数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1]王心悦.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方案治疗120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140-141.
[2]李丹丹.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187-188.
[3]刘苗矿.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179例临床疗效分析.内科, 2015, 10(6):879-880.
[4]韩佳, 王云飞, 王佳旺, 等.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对持续时间相同的心房颤动转复效果比较.中国药业, 2015, 24(23):186-187.
[5]刘瑞琦.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20):4664-4666.
[6]肖健翔, 漆小亮, 陈烨.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探析.当代医学, 2015, 21(36):152-1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077
2016-05-20]
517200 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