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及意义
2016-03-04姜伟
姜伟
摘要:马克思从主体价值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炼出唯物史观中极具历史穿透力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阶段。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有助于准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对于精准定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社会形态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36-02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指导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概述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特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内容及特点
马克思在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是这样描述的“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1](P.107-108)
具体说来,第一阶段即早期的自然生产,一般以家庭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第二阶段即商品生产,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以交换价值为生产目的。第三阶段即产品生产,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高度和谐,自觉劳动按需生产。
(二)三大社会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中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客观矛盾运动和积极扬弃的结果,同时又为后一阶段的到来准备条件。譬如,商品经济阶段创造的“魔鬼般的生产力”为未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形态只能按照这三个阶段亦步亦趋。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多样性和特殊性为前提的,我们不应忽视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在已经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也可以补习该阶段所欠缺的生产力的课,这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而是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发展,是社会历史进步的生动体现。例如,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生产力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三)我国现阶段仍处于三大社会形态的第二阶段
从经济基础角度看,我国没有经过完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未达到与社会制度相对应的第三大社会形态。从历史选择的现实情况来看,尽管我们的社会制度很先进,但是我国既没有完全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也没有进入马克思所描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极高的社会形式。邓小平也曾指出,我们现在搞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这个“不够格”社会主义实际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我国仍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而且还是初级的阶段。
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选择。
(一)是依据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竞相登上历史舞台,寻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遗憾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渐站了起来,建立了新中国,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到50年代末期“左”的思想开始泛滥,60年代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文革”结束后,我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与周边新兴国家相比也已明显落后。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 [2](P.384)其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稳健地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正是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二)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看:第一形态应用于自然经济,第二形态应用于商品经济,第三形态应用于产品经济。一个民族和国家可以依据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来选择社会形态,也可以跨越几个形态的“卡夫丁峡谷”,但终究是不可能跨越整个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产品经济阶段的。我国在经历了“文革”后,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仍处在一个商品经济欠发达的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是不可阻挡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会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通过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社会经济饱受“左”的错误的影响,社会生产秩序混乱,人口猛增,1976年全国人口达9.37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且较50年代中期有很大下降。据统计,1976年与1956年相比,粮食人均消费量下降了30斤,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从3.19斤降至1.25斤,城镇职工工资增长一度负增长,城乡物质十分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到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与提高。但我们不能忘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区域贫富差距依然不容乐观,全国仍有近2亿贫困人口。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封闭落后,农民生活还相当艰辛。可以说,想要增加社会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指导意义
挖掘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价值,有助于精准定位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价值指导。
(一)有助于精准定位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曲折。归根结底是过分强调变革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全面。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3](P.76)可以说,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有助于准确认识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助于精准定位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制定合理的国家发展战略。
(二)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经济运行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起来的。诚然,社会制度可以跨越,但是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是无法跨越的。因此,当前我国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适应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全面、深刻地理解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内涵,将为我们完善市场经济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把发展经济作为终极目标,而只能将其作为推动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条件。人的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评价经济发展的尺度。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也是创造精神、物质财富的过程,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奠定基础。
(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价值指导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而是立足于现实和历史的理论。马克思说过,“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4](P.693)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共同协调推进,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整体飞跃的,必须通过不间断的改革和完善才能逐步实现。我们仍处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中“对物的依赖”阶段,所以必须通过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积累社会财富。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所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标志着党对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党的执政规律的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因此,深刻把握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能为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价值指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4.
[3]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 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 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