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6-03-04张云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张云飞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对中职适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该文主要探讨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办学,以培养一线适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施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互惠共赢、双向受益”的目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6-0087-02

1 实施背景

一直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的原因,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以课堂、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更是福州本地已经确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国家的政策法规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我校地处我国较为活跃的福建省,在创建示范校之初,专业建设遇到较多的难题:一是企业不愿意过多的介入专业建设;二是原有课程体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关联度弱,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相脱节;三是掌握企业新型工艺术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量和质都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瓶颈问题。都迫切需要寻找突破和出路,寻找改革出路。

2 主要目标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基本是以知识体系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精神和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进课程对应的企业资源,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兼顾学生全面发展、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把专业课程按照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的“非线性结构”整合,形成“项目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深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推行“项目仿真、虚拟实境”的教学改革,着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1 和专业对应的企业合作,和企业共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明确改革目标和改革重点,积极引进企业的资源,打通学校与企业间的屏障,校企共建、共同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着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2 基于工作过程,改革专业课程的框架

开展行业需求调研和网络技术岗位任务、能力分析,明确了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素养;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需求,学生将来可能发展的职业生涯为目标,依照先确定专业岗位群 –然后研究岗位工作任务 –最后规划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对应岗位能力,确立了该专业按网络技术“四大员”方向的培养目标,以对接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网络技术“四大员”:网络构建与维护员、网站建设与管理员、网络工程施工员、网络产品营销员。学生必须同时具备“网络四员”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以扩大就业面,便于岗位转换。同时以“典型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基本单元,编制符合本地区中职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构建计算机网络四大员岗位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体系”下,开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模块化员岗位课程体系”。

2.3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项目式的校本教材

通过积极引进企业的项目资源,改革传统的课程,根据各项目的技术相关性特点,选取部分专业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编写基于工作过程逻辑的、以配有“工艺卡片”和“项目考核表”为特征的系列专业教材,同时再根据学科的需要,开发项目教材配套课程的教学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以“过程式考核”作为新型评价方式。项目课程改革成功成为工作过程课程实施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

2.4 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调整和方法创新。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到企业行业的实践锻炼,推动“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集中帮助教师提升当前行业热门应用的理论水平,并使之行业发展状况同步;

2)向教师提供提升实际操作水平与项目案例操作经验的机会,由企业工程师实行一对一的帮带,并理解行业人才需求;

3)邀请优秀教师在中锐及中锐的合作伙伴里长期挂职锻炼,以保障教师能在每时每刻都与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步,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由此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4)旨在培养讲师的实训室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实验、授课能力等。通过参加星网锐捷组织的师资培训体系,建立全面按照“工作过程”的课程思想,按照“行动导向”实施项目制教学,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5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校外网络实训基地

我们学校通过和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依托学校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动锐捷网络到学校建设工作站,帮助学校建设校内网络仿真实训基地。计算机组的专业建设以福清职教职团、行业、企业为依托,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先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基地建设总负责。到一线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聘请IT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让IT企业专家在整体方案策划、设备参数的制定、等环节上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指导,保证校内外实训基地保质、保量地今后能按照工作工程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需要。

2.6 重视引进企业文化

我们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在注重学生整体素养、技能水平能满足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大胆引进企业的职业素养课程。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企业文化,认同IT企业的文化,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积累企业的工作经验,缩短就业上岗后与企业在文化上的磨合期。

3 工作过程

2013年,我校顺利申报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建设学校后,针对承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积极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实施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对于和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合作,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经过前期多轮沟通。学校当时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先后多次与锐捷网络区域经理进行沟通、洽谈,展望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前景,探讨企业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校专业实施对接的方法和途径。

期间,积极落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各项校企合作措施。

此外,学校还组织教学骨干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走访IT企业,按照国家最新规划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到一线企业进行收集企业岗位典型生产任务,依据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拆分、简化、重新组合等教学化处理,折分组合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单元,即 “典型工作项目”。专业课程开发组,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结合企业的项目资源,依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将企业的项目经验、工作模式、员工职业素质要求带入到专业建设中,实现专业与产业的高位对接。校企合作,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带头人带领下,和企业工程师合作,依据精品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师资配备、实训和教学环境建设、教法和教学设计等层面,就每一门课程进行精心研究和实践,开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教材以及配套教学资源。

积极引进企业的培训资源,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通过和相关企业合作,将5门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PPT课件、试题集、仿真软件以及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上传到学校网络资源库,供教师备课、上课使用,学生也可进行在线网络课程学习。

4 条件保障

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较好地树立了现代职教的先进思想,积极实施“群集式、强技能、人为本”的课程模式,强化了中职生认知、感恩、协作和发展能力培养,探索了一条“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育人之路。

其中,计算机组为积极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试点,主要提供以下措施保障。

1)一套稳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管理体制

从企业调研到岗位人才需求分析,从典型工作项目编制到课程内容、标准制定,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实施教学实践,与企业的参与是离不开的。学校都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管理体制,这是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保证。

2)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学校主要领导和计算机组的分管领导为项目负责人,积极牵头进行前期策划,组织各种资源力量,保障承担各个子项目任务有效落实,定期组织企业召开课程改革会议,指定了一套项目管理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

3)一个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学校专门为信息化、数字化、实训化,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的实训仿真实训基地,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需要实施“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准企业环境。现代化技能教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都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4)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没有一支像样的教师队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是无法取得成功。学校拥有专业技术带头人、福州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学科教学带头人3名;近两年来,平均每年主编、参编教材近8本,开发校本实训指导书3本,公开发表及获奖论文二十几篇。

5 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随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不断深入,计算机组的教育、教学以及学习面貌得到斐然的改观,计算机组的招生生源质量和招生人数逐年提高,就业率达到了99%以上,其中优质就业率85%。

在中职示范学校建设之前,计算机组也有课程开发、教材开发,也有实训基地、精品课程,然而这若干教学改革成果,似乎都是零散、分离的。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试点,取得了斐然的成果。这些改革的成果带动了本组的其他专业也进入深度改革阶段,形成了计算机组的专业群改革,对这些已有成果再做升级开发、归纳打包。我们惊喜地发现,计算机组已经拥有的是一个职业教育的完整的计算机专业群的教育、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联合教研、下企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建设2年以来,我们有3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多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所有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或其他空余时间参加企业短期技能培训和下企业实践活动。在教师之间形成了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校本教材4本,发表论文7篇,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成绩也取得突破。

6 体会与思考

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组通过和IT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利用企业的资源,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双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总之,二年的示范校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和试点,专业建设突飞猛进。通过这次专业人才模式以及专业课程的全面改革,也让学校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企业建立全面深度的合作关系,是适合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也正是教育部所倡导的十二五期间,建设新型的职业教育关键,更是职业类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南川.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以江苏省扬州市的校企合作实践为例[J].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王一群.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 长亮.计算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5).

猜你喜欢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在PROTEL教学中的实践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课程实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