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创设,促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6-03-03商翠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思维

商翠美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特点有着明确要求:“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内质联系,教师要转变教学认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创设生活化教学问题、设计生活化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启动学生数学思维. 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品质.

一、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思维启动重要条件,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生动讲述、故事引导、生活实例展示、多媒体应用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将学生思维已知与未知、浅知与深知进行衔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感知、构建等思维活动,逐渐建立相应情感和态度,为数学认知生活化创造条件. 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 ”

在学习《认识多位数》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并利用计数器现场进行计数操作认知. 为让学生对多位数有更真切认识,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家庭开支信息,晒晒家庭的大件,看看都值多少钱. 学生积极参与,很快就给出一些多位数:有说家里的房子是六十四万,有说家里的轿车是十六万五千,还有说家里厂子价值一千二百万. 学生在列举这些数字时,都显得非常自豪,看来学生学习情绪被调到起来了. 教师让学生联系家庭大件展开数学学习,不仅有效渲染了课堂教学气氛,还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自觉性.

二、教学语言创设,引导学生认知接轨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要由过去课堂教学主宰者向课堂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转变. 教师与学生形成多元互动自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主流意识. 师生互动效率如何,关键要看教师语言调度能力. 数学学科要涉及大量抽象性、逻辑性数理概念、定义、公式、公理等内容,要让这些专业性内容和学生生活接轨,自然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具备生活化特征. 这样才能调动教学积极因素,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学习认知自然接轨.

教师在讲解《运算律》用字母表示交换律时,根据相关例题推演过程给出这样的引导:用字母表示交换律,比语言叙述更简洁,这里些字母可以任意代替任何数字,其范围也被扩展到无限大. 这加法交换律应该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大家都想一想,在什么时候我们曾经用过它呢?学生展开思考,很快给出答案:在加法验算时,我们利用交换加数位置进行验算. 教师引导语言自然朴实,用“老朋友”引导学生回忆,迅速学生学习认知进行衔接,教学呈现高效性.

三、教学问题创设,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教学问题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重要媒介,教师根据教材学习内容创设教学问题,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还能够为课堂教学生成创造条件. 为提升课堂教学问题价值度,教师要对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深入调查,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为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对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情结有一定激励效果. 学生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对学习思维进行有效梳理,由此形成的学习认知自然是丰富的、深刻的.

设置悬疑性问题,对快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非常聪明,在他7岁时,家里来了一些客人,要设计一个园林绿化方案:要在园林中划出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草坪,如何才能知道这些图形每一个角的度数呢?不等大家说话,这个孩子就给出了答案. 他是如何推算出来的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纷纷参与讨论之中. 有说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倒推出来的,也有说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推算出来的. 教师从故事切入,很快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从学生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思维成功启动,学习进入佳境之中.

四、教学训练创设,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数学课堂训练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实际,综合考量学生已有生活认知基础,为学生数学认知生活实践验证提供更多机会. 数学作业生活化,教师在设计中需要掌握几个维度内容:首先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解生活内容,学生生活中数学现象比比皆是,教师要让学生建立正确数学认知观念,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自然建立数学理性认知. 其次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众多,要有效解决这些数学问题,需要教师给出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师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多重解决方案. 最后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实践数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多重联系,数学问题往往就是学生生活问题,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这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意识.

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这样课堂训练内容:① 判断题: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射线是无限延长的. ( )由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 ( )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② 一个梯形上底为4厘米,下底为6厘米,如果将上底延长2厘米,这个梯形变成一个( ). 如果将上底缩短4厘米,则图形变成一个( )形. 虽然课堂训练题目并不多,但从题目设计角度来看,这些题目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优化,还要关注数学教学生活化特征,与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形成多重联系,多元交互构建,形成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认知维度.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思维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