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青睐于精心预设的课堂

2016-03-03狄美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旗杆直角三角形小明

狄美静

教学中,我们既不可一味地以完成课时计划为第一要务,又不可呆板地抱着预设进行封闭僵固的操练,更不可无视学生即兴的思维火花的碰撞,按部就班,浅尝辄止. 作为教学组织者,我们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并对学习者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这样课堂才会有效精彩.

课堂回放: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初三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学前我分析了我班九年级学生的起点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反复阅读教材,并借助资料做了大量的备课笔记,在学前一节《解直角三角形》时积累了一些常用的直角三角形数学模型,然后信心十足的进了课堂.

例题讲解:1. 给出小明测量旗杆的方法,解决小明是如何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2. 给出测量河宽的方法,解决河宽是如何计算出的.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之前同学们掌握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我预设了测量旗杆,设计思路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比来求出旗杆的高度,让学生来说出思路解决问题,然后给出另外一个求河宽的方法,同样用锐角三角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可是,有名学生正确回答了小明测量旗杆问题的方法后,下面有学生小声道:测量旗杆还有其他方法吗?我很快捕捉到了这个信息,这可是课堂生成最精彩的资源,怎么能就这样错过呢?于是我因势利导,说:测量旗杆的高度还有什么方法呢?请你们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想出更多的方法.

同学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我立刻指导他们分成三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想到了两种测量方法.

如图所示,图(1)是例题中给出的小明的测量方法,图(2)是小组一的方法,由于物理中学过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原理,测出BE,DE,CD的长,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图(3)是小组二的方法,知道人的身高,标杆的高,测出DF、BF的长,构造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由测量墙内的塔的高度问题的测量方法,我顺势提出了测量旗杆也可以这样量:如图(4),先用量角仪在D处测得看旗杆的仰角α,再走1 m到达点N,此时测得旗杆的仰角是β,这样也可以求得旗杆的高度. 由同学们自己尝试推导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们大部分顺利的解决了用图(4)解决旗杆的高度测量问题. 由于测量墙内的塔的高度是下一节课的内容,我将这种方法提前引入到这节课中,这样的过程一举两得,既没有耽误课时计划,又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同类知识点放在一起更容易理解,为了能利用所学知识,拓展应用,我引导他们:方法(4)只能测旗杆的高度吗?你们还能想到测量什么?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高楼,有的说高塔,有的说电线杆,……都很好,那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某河流的宽度呢?如果能请作图并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河宽有几种方法呢?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已经开始作图动手写起来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于是我机智的说把这个作为回家作业,同学们开心地说好,等我走出教室了还听到他们在热烈的讨论中……

就这样,课堂上的这次小小的意外,被我充分的利用起来. 在这个教学环节我用学生的“生成”来引入新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虽然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的,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坐待它从天而降,在课堂中我们老师应当发挥出主导的作用. 在这儿套用一句名言“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大脑”,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于精心预设的课堂”.

总之,没有课前预设的精心,哪来课堂生成的精彩!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又要不单纯地迷信预设,受预设的束缚;既要在“预设”中体现自己备课的独具匠心,又要在“生成”中再现师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旗杆直角三角形小明
测量旗杆的高度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明照相
旗杆到底有多长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
拼搭直角三角形
换旗窃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