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福州市30所高中的问卷调查
2016-03-03胡影林淼芳吴文珊
胡影林淼芳吴文珊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2.福清市闽东卫生学校,福建福清350300)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福州市30所高中的问卷调查
胡影1林淼芳2吴文珊1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2.福清市闽东卫生学校,福建福清350300)
通过对福州市区30所高中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情况,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教师、领导、家长和社区)对于学校推行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态度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最后就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福州市;生物校本课程;问卷调查;对策
一、调查过程及问卷情况
为了解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笔者于2015年9月至11月对福州30所高中进行抽样调查,对象包括参与了校本课程建设和未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高中在职教师120名,通过直接去到生物教研活动地点进行问卷的实地发放与回收,共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78份,回收率为78.0%,其中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为91.0%。
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已经推行生物校本课程学校的教师问卷与未推行生物校本课程学校的教师问卷。问卷共计40题,包括三种题型:第一种是单选题;第二种是李克特态度量的程度选项题;第三种是开放题。设置问题主要涉及样本基本资料,课程开发的基本状况,包括课时量、有无落实等,课程开发参与者(教师、领导、家长、和社区)对于学校继续推行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态度和建议以及未推行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原因等方面。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情况
1.开设生物校本课程的学校情况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0所福州市区的学校中,有66.7%的学校已经开设生物校本课程(20所)。达标校开设率如图所示(图1),其中一级达标和三级达标学校开设率高,二级达标的学校开设率低,这可能与二级达标学校学习情况、学生水平以及高考压力有关。
图1 各类学校生物校本课程开设率
(1)实施生物校本课程的学期课时量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每个高中生要获得毕业资格,每个学期至少需修满18课时以上校本选修的课时。各中学课时落实情况如图所示(图2),其中甚至有超过20%的生物教师勾选真正落实的课时量是1-5课时。
图2 课时量落实情况
课时量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生物校本课程的继续推行,这对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课时量方面在将来发展中提供参考价值。如图3所示,大部分生物教师认为最有利于推行生物校本课程的学期课时量是6-10课时。
图3 利用推行生物校本课程的学期课时量
(2)课堂活动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的特点在于非学术性和兴趣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如预期。70%的校本课程常用作课内作课或用作其他科目考试,而校本课程课堂活动实施形式大部分是理论学习,这直接导致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减少,如图4所示,70.3%的学生几乎没参与过实验、制作等活动。
图4 学生动手操作情况
2.生物校本课程参与开发人员对于开发校本课程的态度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持续开展并持续进行,离不开领导、教师、家长以及社区的支持与重视。调查显示(见图5),领导和社区对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支持度不够,其对课程开发持积极态度的不到50%其中,仅有29.6%的教师表明有资金的支持,即专项资金支持方面有所欠缺。8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支持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家长对学校的课程活动态度偏向于积极,其前提是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导者,解决好资金、设备等关键困难,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会顺利进行。社区对课程的支持形式主要有4种(见图6),即共享设施、资料或设备共享,协助学校工作的开展,文化单位、团体向学校开放,捐赠或赞助资金或设施。
图5 参与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人员对课程开发的态度
图6 社区对生物校本课程支持情况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困难
如图7所示,教师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比较高的困难为:参与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人员不足和缺乏经费和设备且比例为71.8%、教师知识精力的限制且比例为73.3%以及缺乏课程开发技术专家的指导且比例为76.1%;教师选择比率较低的选项为:66.2%的人选择升学的压力,54.9%的人选择领导重视程度,仅8.4%的人选择家长不支持,这可能是因为家长在此活动中较大的作用在于提供咨询意见。
图7 教师对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困难的态度
(二)促进生物校本课程推行的措施
对于上述困难,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教师选择的解决措施大致与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存在的不利因素相对应,主要是解决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理论技能的欠缺和资金以及课程开发人员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和成果方面,教师也希望得到领导更多的支持和肯定。
1.加大资金设备投入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其特长,提高综合素质,故课程内容偏向于实践操作性,这要求有足够的设备资源供教师学生利用,否则,很难持续进行下去。且教师在开发过程中,没有资金的支持,教师会很快丧失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热情。
2.加强教师的开发意识和理论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保障[1]。从评估学校的培养目标、发展需要以及课程资源,确定目标,制定方案,编写教材组织实施以及评价过程和结果一系列环节,对教师的开发意识和理论研究要求较高。不仅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开发意识,丰富理论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从中获得成就感,促进课程开发;另一方面,课程的顺利开发,有利于教师开发课程的信心。
3.改革教育体制,更新教育理念
校本课程难以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情况。应试教育造成重分数而轻视素质教育的局面,盲目追求升学率,这就直接导致师生不愿花多余的精力去学习和升学无关的课程。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实力强,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人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行政人员的教育理念刻不容缓[2]。
4.制定激励制度
我国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在起步阶段,缺乏一个较健全的激励制度。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的并不能从中享受与国家课程同等的待遇,且优秀工作者不能享有学校给予的奖励,长此以往,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不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发。制定激励制度既可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对教师的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
[1]李介.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2]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发[1999]9号,1999-06-13.
G632.0
A
1673-9884(2016)12-0109-03
2016-12-05
胡影(1991-),女,江西吉安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吴文珊(1966-),女,福建闽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