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分析

2016-03-03顾海兵段琪斐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1期

顾海兵 段琪斐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分析

顾海兵段琪斐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就经济预测来说,重要的是对未来经济趋势的准确把握,以及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进行组合。通过周期分析,对比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经济增长率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将呈现出相比于“十二五”规划期相对较低的增长情况,具体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平均的增长区间在6%至7.7%之间;在时间序列预测部分,利用表现为趋势性上升的GDP定基指数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得到平均增长率的下限为6.13%;通过对三次产业增长率的分别预测,合并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变化的情况、实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带来的投资变化情况,以及城镇化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我们得到了下一个五年规划期的另一个平均增长率为6.9%。“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区间应为:6.3%至7.5%。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率;预测分析

一、引言

“7.7%,7.7%,7.4%”这一串数字代表的是2012年至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但是,对于得益于改革开放而达到过两位数增长的我国而言(198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5.2%,1992年和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4.2%),下降的幅度接近一半。这种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调,就是所谓的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那么,在2015年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能否在“十三五”(2016-2020)中使我国能够继续获得改革的红利,保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呢?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2015年)里来考虑这个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十三五”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应有的政策准备和安排。

就经济预测来说,重要的是对未来经济趋势的准确把握,以及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进行组合。已有的经济预测方法不下两三百种,而常见的预测类型则大致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①定性预测法仅预测未来状态和趋势,是长期预测中的主要方法。②定量预测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预测对象进行数量上、变化程度上的预测。如专家调查法就属于定性预测法,常用的回归分析法则属于定量预测法。考虑到当前的经济预测越来越注重模型的应用,我们又可以将定量经济预测分为专注于变量自身变化的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关注因果联系的结构分析预测法。其中,时间序列预测法由于只使用自身的时序数据,故常用于短期预测;因果结构预测法因为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而建立结构化的模型,所以可用于短期、中期的预测。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上的这些预测方法都被统一的归类为线性预测,而相对应的非线性预测则属于经济预测研究的新领域,如利用分形和混沌理论进行预测。

通常在经济预测实践中,都强调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因为这样能有效地提高预测的精度,即利用多种方法对同一预测对象进行预测,最后采用组合预测的方式来修正结果。*组合预测就是对不同方法预测的同一事物或者变量的预测值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新的预测值。对不同预测值进行组合可以采用等权重法、最小方差法、线性回归法等方法,其中等权重法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比如,当考虑经济发展属于中长期预测(2016-2020年)时,由于时间跨度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就需要把以上提到的定性预测法与定量预测法结合起来。常用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周期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经济形势分析法、规范分析法以及专家意见调查法(德尔菲法)等。非线性预测法在实践中也时有应用,但由于数学模型的复杂性并不必然地带来经济预测更高的准确性,故本文采取简单成熟的方法对“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研究。

一、基于周期分析的预测

经济周期可以说是宏观经济领域里最大的规律,尽管各国的表现形式各有各的不同,但任何经济体都是躲不开的。因此,通过对经济历史变化规律的总结,是可以据此来推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根据理论研究,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种,分别为50-60年的长周期(Kondratieff,1925),25年左右的中长周期(Kuznets,1930),10年左右的中周期(Juglar,1861),以及3-4年的短周期(Kitchin,1923)。鉴于我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到2015年也才30多年,故在此我们只进行中短经济周期的分析。

首先,将我国1980年至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数据绘制成曲线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到,按照NBER的“波谷-波谷”或者“波峰-波峰”周期划分法,我国1981年5.2%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是一个波谷,到1990年的3.8%,可以视作一个完整的中周期,这期间1986年的8.8%是一个增长率的次低谷;从1990年的3.8%到1999年7.6%的增长率是第二个中周期;而从2000年的8.4%到2009年的9.2%,则可以视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第三个中周期。从图形上直观的判断能够得出我国大体上存在着为期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图1 1980-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曲线图(%)①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上数据库。此处2015年经济增长率的数据选择是预测值。IMF、瑞银集团和野村证券对我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均为6.8%,汇丰银行的预测为7.3%,中国人民银行的预测为7.1%。综合这几家机构的预测情况,我们取平均值7%为我国2015年经济增长率的数据。

其次,图形判断虽然直观但毕竟还不够严谨,还需要剔除随机因素的干扰,从平均值的角度来考察。根据数据的特点,曲线图中数据均为增长率数据且都为正数,以及关注于中短周期,所以我们选择5-12步长的几何平均法来对1981-2015年的增长率数据进行移动平均处理,*限于篇幅,移动平均处理的结果从略。并计算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用于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以便识别周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异系数表*数据经四舍五入处理。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图1所示数据计算。下同。

表1显示,经过移动平均处理后,各组变异系数在10年步长后,几乎不再变化,系数稳定在0.05。同时,结合周期的图示划分,可以确定我国大致存在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从2011年到2020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个经济周期。

再次,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市场经济制度,在日常的国民经济管理中五年规划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除非出现重大的经济情况变化,一般来说,投资等宏观变量都会按照五年规划来实施。同时,5年换届的政党制度,也决定了我国存在着5年左右的短周期。考虑到我国从1992年开始确定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并且逢两年或者5年召开党代会换届,因此从第二个经济周期开始的运行规律肯定不同于第一个周期,故我们按5年一个时间段,将1991年至2015年的增长率数据分别计算为从“八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以及按政府换届年份划分的平均增长率,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五年规划平均增长率表(单位:%)

表3 五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表(单位:%)

表2、表3的数据显示:其一,从五年规划的角度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呈现出“一高两低”的规律。故此可以预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将呈现一个相对较低的走势,也就是说,不太可能超过“十二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7.8%。其二,从表2、表3的对比发现,在五年规划的执行阶段中,在每一个规划的前1-2年会出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在当前制度性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2013-2017年期间我国经济还会有一个向上增长的趋势。从2013-2015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7.37%,考虑到“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众多利好因素,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16年或者2017年很有可能会再次达到7.7%左右,其后才会真正转入一个平稳向下的调整过程。从历史数据来看,在这样一个向下调整的过程中,兼顾目前已有的经济增长率数据预测,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会在7%左右。

最后,从增长率的变化幅度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经济周期中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呈现出逐步递减的态势。1981-1990年间,波动幅度达到11.4%;1991-2000年间,波动幅度下降为6.6%;2001-2010年幅度也有5.9%;而从2011年至今波动幅度仅为2.3%。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到2020年“十三五”末期,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变化也应该在这样一个范围之内。所以,从经济周期的角度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大致在6.3%-7.7%之间。

二、时间序列预测

如前所述,在通常的线性预测模型中,一般分为时间序列模型和结构模型两大类,其中时间序列模型中又可以分为单变量方法(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等)和多变量方法(如误差修正模型ECM、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就预测效果来说,由于时间序列方法使用单一变量,样本外1-2期效果较好,故常用于短期预测。但是,根据时序数据的特点,我们可以对规律性较强的数据进行中期预测。

首先,直接利用历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从图1中我们看到,经济增长率数据为一平稳时间序列。利用EVIEWS7.0软件对这一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在1%的置信水平下,原序列平稳。对于平稳型数据,直接利用指数平滑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经济增长率指数平滑预测结果表

从表4与图1的对比可以发现,利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的值普遍要大于实际值。*由指数平滑法的特点决定,称为滞后现象.因此,我们认为表4显示的数据为“十三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上限。

其次,利用规律性明显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定基指数进行时间序列的预测。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生产总值定基指数(1978=100)①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2显示,GDP的定基指数呈现的是一种曲线上升的趋势,前期1992年之前上升速度较慢,而在1992年之后,特别是在2002年后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我们考虑用二次曲线来拟合这一时序数据。通过软件计算,得到:g=299.95-46.12t+2.99t*t

相关系数为0.989,曲线拟合的效果较好。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二次曲线预测结果表

通过表5的数据与样本内实际值对比发现,预测值相对于实际值偏小,故我们可以认为6.13%是“十三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下限。

三、结构模型预测*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奥肯定律”,表明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的失业率统计均来自城镇的失业率登记。对于一些自就业方式,如小商小贩都未做统计,与真实的就业情况有较大差距,如我国官方公布的2014年失业率为4.1%,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国际劳动组织(ILO)的统计认为,我国2014年失业率达到了6.3%。由于数据间的差距较大,故本文中放弃这种预测方式。

上述两部分的分析仅仅是利用了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历史数据,对“十三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长率进行的预测。考虑到多种预测方法的组合能更有效地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我们再从国内生产总值的角度,分别从三次产业的预测入手对经济增长进行结构预测。

从GDP核算的角度来看,GDP的核算可以从生产的角度,即产业的角度进行。*GDP的核算还可以从支出法的角度进行,即从消费、投资、进出口的角度进行。为了使用多种方法对经济增长率预测,笔者也利用消费、投资、进出口的数据建立VAR模型,但模型的拟合效果不好,平均增长率的预测值达到了10%,超过了周期分析的取值区间。如若建立回归模型则分析方法与本部分无异,同时考虑到分析三次产业时同样需要考虑投资、消费等因素,故本文放弃从支出法做出的预测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从定义上看,是一国或者地区在一年的时间内新生产出来的价值。生产离不开产业,具体而言即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一国或地区一年内的GDP。故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产业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来合成经济增长率。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我国GDP的核算分步进行:第一步,逐一分析各次产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然后得出各自的增长预测;第二步,通过历年经济数据来估算三次产业的权重,并据此测算“十三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

第一步,我们对三次产业分别进行预测。

首先,对第一产业的预测: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应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由于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故在预测时,可以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即在下一个时期中为了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至少应该保持住当前的供给水平。通过规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在“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的预测值。图2数据显示,2005年(十一五)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基本维持在4%-5%区间内;表6的数据清晰显示,我国第一产业的增长率与我国在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相适应的。

表6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表(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历年人口统计。

鉴于这一适应关系,以及机构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最大值,加之生育政策的调整变化,可以预见我国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人口不会出现负增长,这一适应趋势将保持。所以,我们据此预测,为了保证生活质量,我国第一产业生产也需要保持住当前的水平。因此,我们选取这段时间的平均值(移动平均法)作为“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增长速度的预测值,即“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为4.5%。

其次,对第二产业的预测: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等产业。长期以来,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以投资驱动为主的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表7所示,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都保持在50%左右。2010年后出现的下降趋势,反映了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根据IMF的测算,我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从最大值的80%多下降到60%左右,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加之近些年世界经济复苏迟缓、增长乏力,2014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仅为3.4%,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7%左右的水平。国内经济正处于发展模式的转换期,投资增长率明显放缓,从曾经的最高值24%点多,逐步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在此背景下,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将处于一个下降的过程中。利用指数平滑法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将在6.6%左右。

综合上述正负向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平均将在7%左右。

表7 我国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与贡献率表(%)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再次,对第三产业的预测:第三产业涉及除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外的所有产业。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产值将呈现递增的趋势,且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将逐步上升。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占比大都在70%以上,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占比近五年平均才达到46%。因此,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将继续递增,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放缓的趋势。如图3第三产业定基指数所示。

图3 第三产业定基指数图(1978=100)①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正如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的那样,1978年以后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明显表现出递增的态势,特别是2003年以后,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结合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会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我们使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这一指数进行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将在6.1%左右。

另一方面,鉴于第三产业的性质,我们从消费与城镇化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其变化趋势。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城市更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从理论上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第三产业也会随之更快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经我们计算,我国历年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增长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8,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据此,我们通过以城镇化率为自变量x,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因变量y,构建回归模型来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率,经计算可得回归等式为Δy=157.5Δx。对于自变量x来说,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6.22%,2014年为54.77%,累计提高了18.55%,平均每年大致提高1.2%。若“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保持1%左右的增长速度,则第三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可达到8.35%。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可以达到7.2%。

通过对三次产业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并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如表8所示。

表8 “十三五”期间各次产业的平均增速表(%)

数据来源:笔者计算所得。

第二步,在完成三次产业增速的预测后,需要对三次产业的权重进行估计,本文采用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进行估算。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三次产业各自占GDP比重图(%)①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图4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经济长期高速度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却逐年提升。我国三次产业的这一变化规律是符合经济学理论的。我们认为,随着“十三五”期间众多改革措施的落地,这一变化规律将持续保持下去。综合前述对各次产业增长速度的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权重如表9所示。

表9 三次产业权重表

将表8、表9所示数据对应相乘,可以得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9%。鉴于在分析各次产业所采取的都是较为保守的估计,故我们认为6.9%的平均增长率,应当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下限。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组合预测的方式可以得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区间。首先,通过周期分析,对比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经济增长率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将呈现出相比于“十二五”规划期相对较低的增长情况,具体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平均的增长区间在6%至7.7%之间;其次,在时间序列预测部分,对具有平稳特征的历年经济增长率采用指数平滑法得到平均增长的上限为7.32%。利用表现为趋势性上升的GDP定基指数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得到平均增长率的下限为6.13%;最后,在结构模型预测部分,通过对三次产业增长率的分别预测,合并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变化的情况、实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带来的投资变化情况,以及城镇化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我们得到了下一个五年规划期的另一个平均增长率为6.9%。自此,将上述对应的数据求取平均值,并将各种方法侧重考虑的因素合并。本文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区间应为:6.3%至7.5%。

(责任编辑:栾晓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研究·

段琪斐,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6]01-0112-07

作者简介:顾海兵,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