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行为习惯
2016-03-03冯鑫
冯 鑫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0000)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行为习惯
冯 鑫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0000)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娱乐和休闲也缺失不了网络的陪伴,网络的普及致使学生课上课下几乎时刻都离不开手机,导致体育锻炼的缺乏,身体素质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本文将对引导学生暂缓放下手机,参与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提出相关方法及见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高职院校 体育锻炼 自主 行为习惯
一、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对体育教育较为重视,但总体质量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就目前体育课堂上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体育课程的兴趣。在网络时代没有普及前,学生是非常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从近一年来体育课程上的观察来看,体育课上在进入到学生自主练习课程内容时,大部分的学生会自主的拿出手机在一边休息,而不能够积极的进入到体育锻炼当中来,即使教师督促学生参与练习,还是存在极个别同学难以自控仍旧到角落偷偷使用手机的情况,相信不仅体育课如此,其他学科也一定受到这种影响,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也存在极大的隐患。[1]
每位学生对学习的能力不同,并且身体素质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较为柔弱,有的学生天生身强体壮,因此承受的运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层不变的教育模式、固定的教学内容、枯燥的学习氛围,这些致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欢缺乏了兴趣,从而也是致使学生体质下降,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学中的主导者,应因地制宜,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把丰富网络多媒体资源融入到体育教学课程中,可以利用比赛视频、音乐、体育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在场景和设置课堂教育的组织模式上进行调整,改变学生对固定的教学内容的排斥,使学生充满新鲜感,让学生感受轻松与舒适,调动学生的热情,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2]
二、学校体育社团项目开展广泛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自主的参与体育锻炼,学校应多开展些体育社团生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而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例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健步走、太极、武术、散打、田径、射艺、跆拳道、羽毛球等等;体育类的所有项目都可以建立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大部分高职院校就是体育社团项目开展较少,仅局限于篮球、跆拳道、田径、健美操这些大项目,社团项目的局限性也影响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体育社团项目较少,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队伍人员较少,年龄层次差距较大,教师专业项目单一等都给体育社团项目的开展局限化,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在选择参与课余生活锻炼身体上受到了限制。如教师专项单一或没有时间组建社团,可安排喜爱项目并且有基础的同学自行组建开展社团,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哪些项目的喜爱后进行体育项目的社团开展,然后教师进行定期指导,合理规划社团活动开展时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去,从而促进学生锻炼身体主动性。
三、学校多组织开展体育项目的比赛
通过体育社团的建立,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队伍中,学校可以分季度和项目开展相关比赛,不仅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也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我校为例,在体育项目社团中开展了射艺,并在端午节开展了校园射艺活动,以“兰汤沐浴射五毒,习编彩绳挂菖蒲”的端午游园活动,以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带学生体验校园生活,并获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一直喜欢和好评。财贸学院开展了戏曲广播操比赛,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练习,不仅督促了学生自发锻炼的成果,并且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精神。[3]
体育活动比赛的开展首先是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强健自身体魄,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也让学生从身体形态和心理上都有极大的改变,例如健美操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姿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等,通过音乐和肢体的配合,舒展身心。学生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来感受身体的变化,促使学生对体育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学生自身受益那么他就会热爱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从中找到自身的乐趣,改观对体育的重视,从而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相互感化的,相互感化,便是相互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督促学生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去踏入工作岗位,以身传教,用新媒体网络的大时代资源,新颖的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激发和带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4]
[1]吴伟国.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84.
[2]李永智.朱波涌.体育游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5,7
[3]试论阳光体育运动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关系[J].熊玲.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2):47.
[4]赵希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专业相结合研究——以沙洲职业工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5(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