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究
2016-03-03陈东坷
陈东坷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城中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究
陈东坷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城中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我国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将数学的生活性与普及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同于以往单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生活化着重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确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解读。本文就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误区的主要分类和正确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虽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但数学却并不是一门纯理论学科,而是一门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学科。它起源于生活,因需求而产生,为生活服务。然而,作为一门从幼儿园学习到大学甚至贯穿今后的整个生活的学科,数学却在这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它已经沦为了通往某扇门的敲门砖,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考高分,获得更好的教育或者更高价的工作。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总是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若是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那就成为很有可能考试的机器。[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将生活实例融入平日的教学中,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会切身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它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数学奥秘进而学以致用的有效手段。[2]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分类
1.主次颠倒、缺乏数学味
部分教师以为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用实例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理念更加浅显易懂,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一味的追求“数学化”。虽然数学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数学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抽象,更是一种超越。所以数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生活可以替代数学,也就是说,教师在建立一个具体生活情境时应该更注意背后所能体现的数学思维和理念,而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的形象。小学生正处于对实际形象感受最深的阶段,生动的举例、斑斓的色彩、有趣的图画等的确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但也仅限于此。他们还无法从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而这,正是教师的工作。若是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启蒙,对关键信息的提炼,那这只能算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但绝不能算是一堂有用的课。
2.实际情境形式化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实例,将两者融合。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没能体味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往往是为了建立实际情境而建立实际情境,像是为了达成某某要求而勉强将某个实例套在数学概念上,不论这是否恰当更不论是否有意义。相比之下,稍微好一点的实例虽然能够做到将教学内容现实化,但却常常有实例固化、形式化的问题。这种流于形式的实际情境无法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冲突,难以引起他们的思考,也因此对提高教学效率并无裨益。
3.未能从实际情境中脱离形成思维固化
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倾向于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有些时候,虽然生活化情境运用得当,但是在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处于某个具体的实际情境中,只学会解决这一种问题,没能掌握这个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方法,更别谈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相似的这一类数学问题了。表面看来,这种教学方式似乎做到了寓教于乐,学生也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课堂内容、并不像传统的听和记的方式,但由于小学生缺乏抽象实例的经验加之教师有时候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仍然没有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由于学生对每一种问题都形成了思维固化,无法扩展延伸,他们就倾向于记住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去想这些问题到底是不是同一类,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记忆这种把法也就不再可取,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正确途径
1.提高教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小学生教育更为基础也更为重要。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必然是保证教师的素质,这里不仅仅指教师作为人的素质,还有教学的素质。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教学素质仍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非常落后,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所以,要想推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是必要的一环。教师应向学生传达一个态度——数学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实例,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意义所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数学生活化,生活情境也需回归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将数学生活化实例化只是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一定要把握这个前提,切不可顾此失彼、不分主次。也就是说,每个生活情境背后的数学理念才是重点,才是教师应该着重强调的地方。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生活情境上,学生虽然理解了这个实例,但是同样一个问题换一个情境很可能就又不理解了,而这实例又岂是举得完的。学生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分析提炼出情境中的精华,这时候就是真正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不用很多句,可能一句,却是画龙点睛的一句。
3.进行数学相关的活动
很多教师以为数学生活化就是举实例、联系实际,但其实数学生活化的形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例如除了举实例还可以进行一些数学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不仅仅是了解数学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而是真正地参与其中。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等面额的人民币和一些商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商品买卖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62-64
[2]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224-226